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用于脑部肿瘤的纳米药物研究在复旦大学启动

13-03-08 07:10 1317次浏览
雨夜听箫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国家投资2900多万元,由复旦大学牵头,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四川大学、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参与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用于脑部肿瘤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研究”在复旦大学药学院正式启动。
资料来源复旦大学网站http://news.fudan.edu.cn/2013/0305/32741.html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可爱的熊

13-03-08 09:30

0
今日 600624 跳空高开,要飞
cgp123

13-03-08 09:13

0
2013-02-05 04:01:00 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北京) 有0人参与
  本报讯
  
  (孙国根 记者周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英国籍全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Alastair Murchie和研究员陈东戎率领的课题组,历经3年多艰辛,终于在耐药性病原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调控的新型“核糖开关”,该“开关”对控制此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重大作用。
  该成果符合开发新型靶标药物的要求,为人类最终攻克抗生素耐药这一世纪难题提供了全新视角和理论依据,具有极大的临床实用潜力。近日,最新一期世界顶级学术杂志《细胞》(《Cell》)以《新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核糖开关的发现》为题,刊发了这一重大发现。
  随着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强,找到“耐药性如何形成的新机制”已成为各国科学家面临的共同“世纪难题”,而该课题组此次发现的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调控的新型“核糖开关”,有望攻克此难题。
  
  最新研究证明,“核糖开关”是自然界细菌、高等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有调控作用的传感器,位于细菌等体内特定的基因非编码区,它通过结合细菌等体内小分子代谢物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可以不依赖任何蛋白质因子而直接结合代谢物并发生结构变化,参与调控生物的基本代谢。这一调控机制一经发现,即刻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
可爱的熊

13-03-08 08:47

0
不错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