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电商是否该纳税?

13-03-07 15:26 2306次浏览
杨金生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核心提示:实体店一些“潜规则”开始在网上平台流行,加上网络诚信危机以及恶性价格战,2013年,立法与纳税将成为电商的关注热点。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卡尔库鲁斯

13-06-25 23:15

0
商务部回应电商征税:对传统企业电商统一适用
时间:2013年06月25日 18:00:09 中财网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25日在北京就电商征税传闻回应称,税法对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是统一适用的。
  沈丹阳是在当日下午就若干经贸热点问题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的。有报道称,国税总局、商务部等部门正在调研电子商务征税的具体措施,预计年内正式对网店开征5%的税收。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的义务,税法对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是统一适用的。”沈丹阳称,关于网店征税的具体情况,须向财税主管部门了解。
  沈丹阳当日还就日前部分电商大打“价格战”进一步激化零供矛盾发表谈话指出,企业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开展销售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近日有报道称,在京东“6·18”促销期间,因不满京东售价过低,华硕电脑公司已宣布暂停向京东供货。由于电商大打价格战,零供矛盾被进一步激化。
  “不论采取何种促销手段,都应努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保护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如果企业在促销过程中出现了价格违法违规行为,有关主管部门会及时介入调查,依法处理。”沈丹阳说。
  沈丹阳指出,网络零售是一种新型销售方式,发展迅速,且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商务部按照“在发展中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网络零售管理条例》出台,但该条例需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需要做大量的调研与协调工作,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出台时间表。
  沈丹阳透露,商务部对拟订这个条例总的指导思想是,既要保证电子商务市场规范发展,更要努力保护企业的创新活力;凡能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政府不直接干预。
□ .石.岩  .中.新.网
杨金生

13-03-07 15:34

0
电商:缴税找死,不缴税等死?
? 2012-8-14 

不缴税、没有门面、开放性、直接交易……这些都是让卖家们津津乐道的电子商务优势。而就纳税而言,它其实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老问题,只不过,纳税的这一天还没有到来,它也被很多人抛之脑后。

两位电商圈内人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

找死?——“就现在的税制下,如果要百分百按照规定纳税,互联网上9成的B2C企业跟淘宝卖家都无法生存。卖一单亏一单!还没有合法纳税就已经亏损到不行的各大电商,一旦需要正视纳税,怎么活?当大家在探讨所谓网络逐渐吞噬实体交易的同时,是否思考到这关键重点?还是大家都认为,电子商务全面纳税这件事不会到来!”by吃透透杨竣雄

等死?——“做淘宝的兄弟姐妹们,你们想过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吗?今天和几个朋友聊过来,发现最大的风险,是政策风险!税务永远是高悬在我们头上的剑!你卖五百万不交税,那么超过这个金额,怎么办1000万不交还可以混混,那么5000万呢?居然听说了,交易额超过一个亿的企业还不交一分钱的税!真想一夜回到解放前吗?”by远方的梦想

此外,马云也曾在2011年9月的阿里巴巴全球网商大会上表示,网商要时刻做好国家对网店收税的准备。

电商征税的那些端倪

1、第一单:“我的百分之一”的430万税单

2011年,著名大C“我的百分之一”接到了武汉市国税局开出的一张税单,所需补交的税金高达430万,这是国内首张针对个人网店开出的税单。

一石激起千层浪,哗然之余,对网店征税的讨论第一次广为传播。

事后,武汉国税局解释称,此举并非是针对网店做出的,“我的百分之一”背靠的其实是一家名为武汉爪那服饰有限公司的企业,征税行为的对象也是这家企业。

在征税过程中,“我的百分之一”负责人周钦年十分配合,并表示缴税之后“一身轻松”,因为这是企业做大做强、规范发展的切实需要。

2、多地税务部门约见卖家 要求补税

2012年3月,@老高官方微博 在新浪微博上说“今日张家港国税局约见了38家淘宝商城店,要求补税。有一家公司去年销售额过千万的,要求补税如果按小规模5%的核算方法,需要补六七十万税,如果按一般纳税人核算估计要交税200万左右,请大家及时处理自己公司的税务问题”。

约见补税的情况已在多地出现。

谁说不征税是互联网基因?错!

天下网商记者程小琼曾对国外电子商务税收情况做了一个小梳理,发现对网络经营征税并不鲜见,不同的是界定条件和范围。

日本:百万收益才报税。在日本,《特商取引法》规定,网络经营的收入需要交税,而且确实有一些日本人在按照法律纳税。据统计,日本年收益低于100万日元的网店,大多没报税,而年收益高于100万日元的,店主却大都比较自觉地报税。日本法律有一条规定——若网店的经营是以自己家为单位的,那么家庭的很多开支就可以记入企业经营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年经营收入不足100万日元,是不足以应付家庭开支的,就可以不用缴税。

英国:与实体经营一致。2002年8月,英国《电子商务法》正式生效,明确规定所有在线销售商品都需缴纳增值税,税率与实体经营一致,实行“无差别”征收,分为3等,标准税率(17.5%)、优惠税率(5%)和零税率(0%)。根据所售商品种类和销售地不同,实行不同税率标准。年销售额超过5.8万英镑,则必须到税务部门进行增值税登记。若未超过,则不作硬性要求。

美国:虚拟商品不征税。美国在1998年通过了《互联网免税法案》。该法案最简单、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虚拟商品(比如软件、音乐)不应该被征税,但一般商品都需按照实体经营标准纳税。该法案适用期3年,后来两次延期,直到现在还在沿用。不过美国高等法院作出判定,凡是公司实体不在某个州的,消费者通过网上订购发生买卖,则该州不得对这家公司征收消费税。

澳洲:按产品价格定税。在澳大利亚开网店,收费收税是不可避免的。个人开网店,需要向网络平台缴纳登录费、交易服务费等。卖家在网店里每放一个新产品,就要交一笔费用,收费标准依产品的价格而定。成交后,还要交成交价格2%~5%的交易服务费。使用第三方支付系统时,也需要交手续费。小本经营的个人网店通常不需要报税,除非交易额超过1000澳元。

你的观点呢?

网友@郭林砷认为:未来平台的主力还是现在具有规模的传统企业,原来的纯淘品牌逐渐转移为个性化定制产品或者更具长尾的产品服务,传统企业本身就需要纳税,不存在因为对电商交税后会死光的可能,生产型企业直接跨度到零售前端,获取的利润率其实已经令其很开心了,生产末端直接连接消费者才是效率最高。

i天下网商的看法是,作为企业主体存在的大卖家们,他们的纳税意识虽然明显高于中小卖家,但存在侥幸心理的比重也越大。

砖抛到这儿了,关于电商征税,你有什么观点呢?
杨金生

13-03-07 15:30

0
监管真空执法缺位 所有电商均须依法纳税
2013-03-07  国际商报  
  
  近年来,网络购物在我国发展迅速,网购已深入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繁荣的背后,电子商务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年交易量的90%是以C2C的形式从事
  B2C的交易,大量交易游离于现有法律监管之外,存在着严重的监管缺失、执法缺位现象。与实
  体店铺相比,网络购物“不开发票,不上税”几乎成为行业性潜规则。而法律法规的缺失,技
  术手段的局限以及经营者、消费者税收意识的淡薄,使得监管工作面临诸多难题。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电商行业自身存在的假货泛滥、漏税非税等法律法规监管问题,制约着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近东在两会期间建言:“为了培养健康、规范、有序的电子商务产业,亟需将电子商务的发展纳入现有法律管理范畴,执法到位、规范发展,营造守法诚信、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电商迅猛发展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近十年来,中国电子商务零售交易以高于40%的年均增速迅猛发展,据统计,2012年交易总规模已达1.2万亿元,占据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7%,相当于全国连锁百强企业的年销售总和。电子商务已然成为现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到社会经济的诸多领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两会,不仅张近东建言将依法规范管理电商,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也准备提交关于制定《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的议案。王填告诉记者,近年来网络购物在我国发展迅速,B2B(企业间交易)、B2C(企业与消费者间交易)、C2C(个人间交易)蓬勃发展,网购已深入了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淘宝、阿里巴巴为例,2003年淘宝网成立时全年交易额仅为2271万元,2004年全年交易额就达到10亿元。2003年10月阿里推出支付宝希望解决信用问题,随后迅速推动淘宝交易增长。2005年~2012年的交易额分别是80亿元、169亿元、433亿元、999.6亿元、2083亿元、4000亿元、6321亿元、10007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03万亿元,10007亿元相当于其总量的5%。据悉,2012全社会电商交易总额超过50000亿元,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全国各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行,10000亿元可以排到第5位,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电商交易总额正在以每年60%以上的速度增加。阿里巴巴已经定下2020年10万亿元的战略目标。
  监管真空执法缺位
  在繁荣的背后,电子商务行业也面临着影响持续发展的诸多挑战。张近东表示,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年交易量的90%是以C2C的形式从事B2C交易,大量交易游离于现有法律监管之外,存在着严重的监管缺失、执法缺位现象。如今的电子商务行业存在着非注册经营、非税销售,假冒产品充斥等现象,给行业带来不公平竞争,更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管理体系。作为全国最大商业企业的当家人,全国政协委员张近东表示,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符,也违背了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1/4的网民使用互联网购物。王填指出,与实体店铺相比,网络购物“不开发票,不上税”几乎成为行业性潜规则。而法律法规的缺失,技术手段的局限以及经营者、消费者税收意识的淡薄,使得监管工作面临诸多难题。
  王填告诉记者,上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公布了一项网络购物调查结果,调查人员从7家知名度较高的网站,包括卓越、淘宝、易趣、拍拍等网站购买了58种玩具。其中,能够开具发票的仅有21种,只占总数的三成左右;除了不规范的无章收据、手写收据、发货单外,还有13种玩具没有任何票据。王填表示,不能让平台型电商成为我国最大的灰色经济体。
  网上店铺与传统的实体店铺相比,只是销售模式不同,其实质都是交易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凡是发生交易行为的,就应当向国家缴纳税款,接受各职能部门监管。而目前由于网上销售没有立法,各级税务等职能部门没有可依循的法律法规,从而导致巨大的税源、费用流失,平台型电商上的规模网店依法纳税刻不容缓。”王填如是说。
杨金生

13-03-07 15:28

0
2013零售业发展前瞻:亲,电商快纳税了
南方都市报 2013-01-17 
网购破万亿危机与商机并存电商立法或成焦点
成本继续上涨租约集体到期零售业态阵营分化

利丰研究中心与中国商业联合会编制的《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昨新鲜出炉。

据报告指出,去年中国网购喷发,规模突破万亿大关,消费者网购次数更超英美。然而实体店一些“潜规则”开始在网上平台流行,加上网络诚信危机以及恶性价格战,2013年,立法与纳税将成为电商的关注热点。

与此同时,线下实体商家成本继续上涨,零售企业的发展侧重点将从规模转向单店效益。但是经过10多年的运营,众多零售商的核心物业预计在2013年集体到期。续约的难题与业态的调整无疑将成为2013年的又一热点。这势必将影响到整个零售行业新一年的阵营布局。

网购次数赶超英美

截至去年6月底,内地网购大军数量高达2 .1亿,占全国人口约15 .6%。换言之,每6.4个内地人就有1个人网购。报告引述专家估计,去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可望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单在2012年第三季,交易规模已高达2842亿,同比飙升42.3%。

与外国人相比,内地的网购热情犹有过之。罗兵咸永道统计显示,中国消费者网购次数是欧洲消费者的4倍,是美国和英国消费者的2倍左右;而在内地经验丰富的“资深网上买家”比例更高达86%居首。综观内地整个零售市场,近年网络消费的地位愈来愈高,由2011年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至2013年可望攀升至6%。

然而,网上零售亦埋伏隐忧。利丰研究中心副总裁林诗慧表示,目前网购世界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诚信问题,网上不时有假货、次货情况,缺乏有效机制确保网上零售的信誉。还有恶性价格战,好像去年京东、苏宁等几大电器商大打价格战,但有报道指可能涉促销手段。而线上与线下的产品定价,亦需要互相融合迁就。

机遇危机并存呼吁监管

南都记者了解获悉,以纯品牌近日全线退出天猫、京东以及独立商城等线上销售领域。以纯天猫旗舰店客服从1月11日起签名称,“因公司统一政策调整,以纯线上销售将暂停运营”。关闭原因很可能是为避免线上销售对线下实体店的冲击。此外,去年京东商城被爆欺压供应商,进场成本提高到20%。

1月12日,经过一年筹备,王府井网上商城正式上线运营。但上线的网上商城出售的商品与实体店有部分重合,价格基本相当,而且部门业务尚未全国铺开。“我们去年策略性调整,有意放慢了上网步伐,因为今年的电商大战暴露了一个问题。”王府井百货董事长郑万河之前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电商市场的规则,也没有一个关于电商的法律出台,出现大量不规范、欺诈现象,商户、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保护,进入电商领域风险很大。

就目前形势来看,规范电商和探讨电商纳税很可能将成为2013年业界关注的热点。“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这么多年,增长速度和规模已足够大到应该有相应的法律去进行适当的规范与促进其健康发展。”商务部消费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副主任赵萍表示,但国家层面的立法我个人认为不会那么快,因为它有一个程序。如果现在还没有提起,而人大没有进行相关的立法准备,那么相关的立法还不会在2013年出台。

三大行业濒临生死存亡界限

在业界关注电商规范监管的同时,线下零售企业的高成本问题也成为2013年的焦点。此前,零售企业最崇尚的竞争法则是规模,利用13亿人口的红利,通过开店获得成本的优势,然后拼价格从而获取高速增长。

但根据报告显示,2013年一二线城市商用物业租金持续激增成企业沉重负担。记者了解获悉,由于物业方转让调整经营,位于郑州的沃尔玛二七店的物业提前解约,该店于2012年12月31日宣布结业。这已不是零售企业第一次遭遇物业变数,沃尔玛之前在厦门、吉之岛在珠海等地均有此种遭遇。

除提前解约外,部分一线城市核心腹地的大卖场也将继续面临集体到期的尴尬。“大卖场一般签约10-15年,从2000年外资独掀起第一轮扩张潮至今,很多门店到这两年将陆续租约到期。”百佳超市物业及发展部总监林惠贞表示,10年前城市中心租金价格相对较低,但现在已翻番2- 3倍,传统大卖场很难续约生存下去。“通常企业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搬迁原来的物业,重新选址;二是削减店铺面积开设小店。”

记者调查发现,中小型食品超市去年开始发展势头强劲,继百佳、吉之岛之后,永旺旗下中国第一家美思佰乐食品超市也将于本月在太阳新天地开业。与此同时,一线核心城市大卖场外迁迹象明显。对更多的大卖场来说,市中心店租约一旦到期,撤店向土地成本较低的郊区转移,很可能将成为一种趋势。

第一零售网总裁丁利国表示,中国零售业正在经历着很大的变革,变革的主要原因除了成本上涨,有电商的影响,还有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人们消费能力的下降以及房地产的调控对实体零售商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而减少其市场份额。这些因素加上成本上涨因素使得原来很多的依靠粗放型发展的外援式发展取得不断扩张的业态有了很大的影响。这些业态都要进行适当的改革。

综合上面的所有因素,中国的零售业三大主要业态处于生死存亡的状态。这三个业态是家居连锁店、传统百货业和建材家居业。“我个人认为中国零售业面临的变革是有好处的,有得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因为处于这种状态才会改变,脱胎换骨,才会有变革的动力。”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