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改变世界的是石墨烯

13-03-07 13:25 1774次浏览
BMW8888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是碳的二维结构,是一种“超级材料”,硬度超过钻石,同时又像橡胶一样可以伸展。它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超过任何铜线,重量几乎为零。这种石墨晶体薄膜的厚度只有0.335纳米,把20万片薄膜叠加到一起,也只有一根头发丝那么厚。 石墨稀[1]

简介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蜂巢形结构,是一个世纪以来研发的最重要的新材料。石墨烯由石墨制成,后者是一种灰色矿物,储量极高,主要产自智利、印度和加拿大等国。
石墨烯的命名来自英文的graphite(石墨) + -ene(烯类结尾),也可称为“单层石墨”。石墨烯被认为是平面多环芳香烃原子晶体。其碳原子排列与石墨的单原子层雷同,是碳原子以sp2混成轨域呈蜂巢晶格(honeycomb crystal lattice)排列构成的单层二维晶体。石墨烯可想像为由碳原子和其共价键所形成的原子尺寸网。
石墨烯卷成圆桶形可以用为碳纳米管;另外石墨烯还被做成弹道晶体管(ballistic transistor)并且吸引了大批科学家的兴趣 。在2006年3月,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员宣布, 他们成功地制造了石墨烯平面场效应晶体管,并观测到了量子干涉效应,并基于此结果,研究出以石墨烯为基材的电路。
石墨烯的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它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质料非常牢固坚硬,在室温状况,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导体都快。石墨烯的原子尺寸结构非常特殊,必须用量子场论才能描绘。
发展简史
石墨烯出现在实验室中是在2004年,当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消洛夫发现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他们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然后将薄片的两面粘在一种特殊的胶带上,撕开胶带,就能把石墨片一分为二。不断地这样操作,于是薄片越来越薄,最后,他们得到了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这就是石墨烯。这以后,制备石墨烯的新方法层出不穷,经过5年的发展,人们发现,将石墨烯带入工业化生产的领域已为时不远了。 因此,两人在200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的出现在科学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人们发现,石墨烯具有非同寻常的导电性能、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它的出现有望在现代电子科技领域引发一轮革命。在石墨烯中,电子能够极为高效地迁移,而传统的半导体和导体,例如硅和铜远没有石墨烯表现得好。由于电子和原子的碰撞,传统的半导体和导体用热的形式释放了一些能量,目前一般的电脑芯片以这种方式浪费了70%-80%的电能,石墨烯则不同,它的电子能量不会被损耗,这使它具有了非同寻常的优良特性。
结构
石墨烯是由碳六元环组成的两维(2D)周期蜂窝状点阵结构,它可以翘曲成零维(0D)的富勒烯(fullerene),卷成一维(1D)的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CNT)或者堆垛成三维(3D)的石墨(graphite), 因此石墨烯是构成其他石墨材料的基本单元。石墨烯的基本结构单元为有机材料中最稳定的苯六元环, 是目前最理想的二维纳米材料.。理想的石墨烯结构是平面六边形点阵,可以看作是一层被剥离的石墨分子,每个碳原子均为sp2杂化,并贡献剩余一个p轨道上的电子形成大π键,π电子可以自由移动,赋予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二维石墨烯结构可以看是形成所有sp2杂化碳质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
石墨烯的结构非常稳定,碳碳键(carbon-carbon bond)仅为1.42Å。石墨烯内部的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很柔韧,当施加外力于石墨烯时,碳原子面会弯曲变形,使得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从而保持结构稳定。这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使石墨烯具有优秀的导热性。另外,石墨烯中的电子在轨道中移动时,不会因晶格缺陷或引入外来原子而发生散射。由于原子间作用力十分强,在常温下,即使周围碳原子发生挤撞,石墨烯内部电子受到的干扰也非常小。
石墨烯是构成下列碳同素异形体的基本单元:石墨,木炭,碳纳米管和富勒烯。完美的石墨烯是二维的,它只包括六边形(等角六边形); 如果有五边形和七边形存在,则会构成石墨烯的缺陷。12个五角形石墨烯会共同形成富勒烯。
发现历史
在本质上,石墨烯是分离出来的单原子层平面石墨。按照这说法,自从20世纪初,X射线晶体学的创立以来,科学家就已经开始接触到石墨烯了。1918年,V. Kohlschütter 和 P. Haenni详细地描述了石墨氧化物纸的性质(graphite oxide paper)。1948年,G. Ruess 和 F. Vogt发表了最早用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少层石墨烯(层数在3层至10层之间的石墨烯)图像。
关于石墨烯的制造与发现,最初,科学家试着使用化学剥离法(chemical exfoliation method)来制造石墨烯。他们将大原子或大分子嵌入石墨,得到石墨层间化合物。在其三维结构中,每一层石墨可以被视为单层石墨烯。经过化学反应处理,除去嵌入的大原子或大分子后,会得到一堆石墨烯烂泥。由于难以分析与控制这堆烂泥的物理性质,科学家并没有继续这方面研究。还有一些科学家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将石墨烯薄膜外延生长(epitaxial growth)于各种各样基板(substrate),但初期品质并不优良。
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和俄国切尔诺戈洛夫卡微电子理工学院(Institute for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的两组物理团队共同合作,首先分离出单独石墨烯平面。海姆和团队成员偶然地发现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制备石墨烯的新方法。他们将石墨片放置在塑料胶带中, 折叠胶带粘住石墨薄片的两侧,撕开胶带,薄片也随之一分为二。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就可以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而其中部分样品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他们制得了石墨烯。当然,仅仅是制备是不够的。通常,石墨烯会隐藏于一大堆石墨残渣,很难得会如理想一般地紧贴在基板上;所以要找到实验数量的石墨烯,犹如东海捞针。甚至在范围小到1 cm2的区域内,使用那时代的尖端科技,都无法找到。海姆的秘诀是,如果将石墨烯放置在镀有在一定厚度的氧化硅的硅片上。 利用光波的干涉效应,就可以有效地使用光学显微镜找到这些石墨烯。这是一个非常精准的实验;例如,假若氧化硅的厚度相差超过5%,不是正确数值300nm,而是315nm,就无法观测到单层石墨烯。
学者研究在各种不同材料基底上面的石墨烯的可见度和对比度,同时也提供一种简单易行可见度增强方法。另外,使用拉曼显微学(Raman microscopy)的技术做初步辨认,也可以增加筛选效率。
2004年,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教授和安德鲁-盖姆教授首次分离出石墨烯。他们利用胶带剥离石墨上的薄层,而后将其放在硅片上并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以进行确认。
于2005年,同样曼彻斯特大学团队与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证实石墨烯的准粒子(quasiparticle)是无质量迪拉克费米子(Dirac fermion)。类似这样的发现引起一股研究石墨烯的热潮。从那时起,上百位才学兼优的研究者踏进这崭新领域。
每当石墨被刮磨时,像用铅笔画线时,就会有微小石墨烯碎片被制成,同时也会产生一大堆残渣。在2004/05年以前,没有人注意到这些残渣碎片有什么用处,因此,石墨烯的发现应该归功于海姆团队,他们为固体物理学发掘了一颗闪亮的新星。 石墨烯厚度极小,300万片石墨烯厚度1毫米
制备方法
石墨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机械方法和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包括微机械分离法、取向附生法和加热SiC的方法 ; 化学方法是化学还原法与化学解理法。
微机械分离法
最普通的是微机械分离法,直接将石墨烯薄片从较大的晶体上剪裁下来。2004年Novoselovt等用这种方法制备出了单层石墨烯,并可以在外界环境下稳定存在。典型制备方法是用另外一种材料膨化或者引入缺陷的热解石墨进行摩擦,体相石墨的表面会产生絮片状的晶体,在这些絮片状的晶体中含有单层的石墨烯。 但缺点是此法是利用摩擦石墨表面获得的薄片来筛选出单层的石墨烯薄片,其尺寸不易控制,无法可靠地制造长度足供应用的石墨薄片样本。
取向附生法—晶膜生长
取向附生法是利用生长基质原子结构“种”出石墨烯,首先让碳原子在 1 1 5 0 ℃下渗入钌,然后冷却,冷却到850℃后,之前吸收的大量碳原子就会浮到钌表面,镜片形状的单层的碳原子“ 孤岛” 布满了整个基质表面,最终它们可长成完整的一层石墨烯。第一层覆盖 8 0 %后,第二层开始生长。底层的石墨烯会与钌产生强烈的交互作用,而第二层后就几乎与钌完全分离,只剩下弱电耦合,得到的单层石墨烯薄片表现令人满意。但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石墨烯薄片往往厚度不均匀,且石墨烯和基质之间的黏合会影 响碳层的特性。另外Peter W.Sutter 等使用的基质是稀有金属钌。
加热 SiC法
该法是通过加热单晶6H-SiC脱除Si,在单晶(0001) 面上分解出石墨烯片层。具体过程是:将经氧气或氢气刻蚀处理得到的样品在高真空下通过电子轰击加热,除去氧化物。用俄歇电子能谱确定表面的氧化物完全被移除后,将样品加热使之温度升高至1250~1450℃后恒温1min~20min,从而形成极薄的石墨层,经过几年的探索,Berger等人已经能可控地制备出单层或是多层石墨烯。其厚度由加热温度决定,制备大面积具有单一厚度的石墨烯比较困难。
包信和等开发了一条以商品化碳化硅颗粒为原料,通过高温裂解规模制备高品质无支持(Free standing)石墨烯材料的新途径。通过对原料碳化硅粒子、裂解温度、速率以及气氛的控制,可以实现对石墨烯结构和尺寸的调控。这是一种非常新颖、对实现石墨烯的实际应用非常重要的制备方法。
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是将氧化石墨与水以1 mg/mL的 比例混合, 用超声波振荡至溶液清晰无颗粒状物质,加入适量肼在1 0 0℃回流2 4 h ,产生黑色颗粒状沉淀,过滤、烘干即得石墨烯。Sasha Stankovich 等利用化学分散法制得厚度为1 nm左右的石墨烯。
化学解理法
化学解理法是将氧化石墨通过热还原的方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氧化石墨层间的含氧官能团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迅速放出气体,使得氧化石墨层被还原的同时解理开,得到石墨烯。这是一种重要的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天津大学杨全红等用低温化学解理氧化石墨的方法制备了高质量的石墨烯
石墨烯 - 荣获诺贝尔奖
2010年10月5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和安德烈·海姆因在石墨烯方面的研究荣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1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BMW8888

13-03-12 11:39

0
今天重新杀入  石墨稀确实好
BMW8888

13-03-08 09:20

0
中航三鑫(代码 002163 )  换手率:23.16%  成交量:9584万股  成交金额: 54745万元

买入金额最大的前5名

营业部或交易单元名称  买入金额(元)  卖出金额(元)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解放路证券营业部  11810628.64  131088.00
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华侨城证券营业部  5654763.10  77554.00
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长江路证券营业部  5599628.01  72912.00
机构专用  4329458.90  0.00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文昌中路证券营业部  4295714.84  33633.00

卖出金额最大的前5名

营业部或交易单元名称  买入金额(元)  卖出金额(元)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平阳路证券营业部  9673.00  17192571.75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庆春路证券营业部  3825120.00  11584847.30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太原解放路证券营业部  74748.00  9075275.90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南宁金浦路证券营业部  0.00  8975253.01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杨树浦路证券营业部  13001.00  6464745.95
BMW8888

13-03-08 09:19

0
队伍强大啊  机构也在加入当中  这就是双赢的局面
btjb

13-03-08 09:14

1
BMW8888

13-03-08 08:47

0
2000元一克的石墨稀  股价应该是多少呢
BMW8888

13-03-08 08:45

0
石墨烯产业化步伐悄然加快
  “一秒钟内下载一部高清电影,手机的充电时间缩短到一分钟,这些都有可能在2024年前后实现,靠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石墨烯器件。”在2012年底的一场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作出如上预测。
  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因从事石墨烯的研究并揭示了其性质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使得早在2004年就已经面世的石墨烯成为科技领域新的热点。由于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极轻薄等优势,石墨烯在电子、航天军工、生物、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被称作可能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
  随着批量化生产和大尺寸难题逐步突破,石墨烯的产业化步伐正在加快,国内外相关机构的科研投入力度也在上升,市场关注度随之升温。今年以来,海内外涉及石墨烯概念的公司股价普遍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涨幅。
  改变21世纪的新材料
  2004年,海姆和诺沃肖洛夫首次成功分离出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单层石墨薄片,即石墨烯材料。这种材料被证实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雹最坚硬的物质。把20万片石墨烯薄膜叠加到一起,也只有一根头发丝那么厚,但其硬度却是钢铁的200倍。不止如此,这种材料还具备极好的透光性、导电性和导热性,是最理想的电极和半导体材料。
  自石墨烯被发现以来,研究人士一致努力开发这种材料的商业用途,如替代晶硅应用在芯片领域,制造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超级电容器,制造可弯曲触摸屏等。
  此前,据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表面附有石墨烯纳米图层的柔性光伏电池板,并称这项技术能够极大降低制造透明可变形太阳能电池的成本。该机构研究人员指出,利用石墨烯制造出来的太阳能电池未来有望被广泛用于如夜视镜、相机等小型数码设备当中。
  韩国三星公司的研究人员也已制造出由多层石墨烯等材料组成的透明可弯曲显示屏。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对手机触摸屏的需求量大概在9.65亿片,产值超过130亿美元。到2015年,平板电脑对大尺寸触摸屏的需求也将达到2.3亿片,这为石墨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常
  另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日前消息,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发出一种以石墨烯技术为基础的“超级电容器”,其充电速率远远高于普通电池,用其为一部iPhone手机充满电仅仅需要5秒钟。该研究小组称,正在积极与配件生产企业联系,推动该产品的市朝发展。
  中国科学院预计,到2024年前后,石墨烯器件可望替代CMOS器件,应用领域包括纳电子器件、光电化学电池、超轻型飞机材料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程与自然科学学院院长贝利表示,石墨烯有可能彻底改变目前数量庞大的各种应用,“从智能手机和超高速宽带,到药物输送和计算机芯片”。
  “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在石墨烯的“诞生地”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士们这样预言。
  初步攻克产业化障碍
  目前,全球各国都瞄准了石墨烯商机,纷纷加大研发支持力度,尝试推进石墨烯应用的商业化。1月2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石墨烯和人脑工程两大科技入选“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并分别设立专项研发计划,每项计划将在未来10年内分别获得10亿欧元的经费。
  英国也在推进这一进程。日前英国政府表示,将投资6100万英镑建立国家石墨烯研究所(NGI),意在推动石墨烯在未来几十年里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线和市常
  从生产角度看,石墨烯的生产原料为石墨,在中国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但由于纳米尺度的特征,批量化生产和大尺寸生产成为石墨烯大规模商用的最大阻碍。不过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经有所突破。
  2012年9月,位于浙江省慈溪市的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吨石墨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全球首条石墨烯生产线,该生产线的设立将使得石墨烯的制造成本从5000元/克降至3元/克,解决了这种材料的量产难题。
  在实现低成本量产后,批量应用成为重要一环。今年初,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宣布,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制造出国内首片15英寸的单层石墨烯,并成功地将石墨烯透明电极应用于电阻触摸屏上,制备出了7英寸石墨烯触摸屏。2月末,该研究院宣布与上海南江集团签约,共同推进大面积、单层石墨烯项目产业化,力争在一年时间内形成1000万片大面积、单层石墨烯的生产能力,估计产值上亿元人民币。
  投资热度升温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200多家公司涉及石墨烯的相关研究和开发,其中不乏IBM、英特尔、美国晟碟以及三星等科技巨头。而在产品专利数量上,中国和美国遥遥领先。对石墨烯行业有较深研究的英国科技策略机构剑桥知识产权公司(Cambridge IP)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前英国企业和院校的石墨烯相关专利共有54个,中国的相关专利数量是其40倍,美国是其30倍。
  在这家机构新近发布的排行榜上,目前全球最大的10个石墨烯相关专利持有机构分别是IBM、韩国高级科技仪器公司(KAIST)、韩国科技仪器公司(KIST)、莱斯大学、三星、美国晟碟、清华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美国施乐公司、浙江大学。剑桥知识产权公司董事长唐诺克表示,过去几年中,亚洲地区特别是韩国和中国的石墨烯专利活动显著增加。
  随着石墨烯的产业化进程推进,市场对其关注度日趋升温。海外相关上市公司中,德国的爱思强(NYSE:AIXG)主要生产半导体行业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设备,这家公司的股价今年以来上涨15%。拥有在印度和中国市场出售石墨烯产品子公司的韩国朝华集团( 009830.KS)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3.4%。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CVD设备公司(NASDAQ:CVV)。这家公司是美国首个量产石墨烯的上市公司。2010年5月,这家公司与哥伦比亚大学附属的石墨烯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由该公司造的石墨烯材料和产品将通过石墨烯实验室负责在全球销售。2011年这家公司的收入和每股盈利都实现翻番。由于大部分业务与石墨烯相关,CVD设备公司的股价自2010年6月底开始狂飙,到2010年9月底的三个月内从每股3.1美元蹿升至每股13.5美元,涨幅超过三倍。该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的涨幅接近15%。
  在国内A股市场上,石墨烯概念股也频频受到资金追捧,特别是美国研究出“超级电容器”的消息在近两日掀起小高潮。年初至今,中国宝安( 000009 )股价已累计上涨14.4%,金路集团( 000510 )上涨52%,方大炭素( 600516 )上涨28%,力合股份( 000532 )上涨30%。
  中科院研究人员在利用显微镜对单层石墨烯制成的触摸屏产品进行进一步数据分析。
山魂永存

13-03-07 14:29

0
推荐后  学
btjb

13-03-07 14:26

0
BMW8888

13-03-07 13:50

0
石墨稀好东西
BMW8888

13-03-07 13:30

0
在纳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  2005年,Geim研究组[3 J与Kim研究组H 发现,室温下石墨烯具有l0倍于商用硅片的高载流子迁移率(约10 am /V·s),并且受温度和掺杂效应的影响很小,表现出室温亚微米尺度的弹道传输特性(300 K下可达0.3 m),这是石墨烯作为纳电子器件最突出的优势,使电子工程领域极具吸引力的室温弹道场效应管成为可能。较大的费米速度和低接触电阻则有助于进一步减小器件开关时间,超高频率的操作响应特性是石墨烯基电子器件的另一显著优势。此外,石墨烯减小到纳米尺度甚至单个苯环同样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和电学性能,使探索单电子器件成为可能。代替硅生产超级计算机  科学家发现,石墨烯还是目前已知导电性能最出色的材料。石墨烯的这种特性尤其适合于高频电路。高频电路是现代电子工业的领头羊,一些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由于工程师们正在设法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填充在信号中,它们被要求使用越来越高的频率,然而手机的工作频率越高,热量也越高,于是,高频的提升便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石墨烯的出现,高频提升的发展前景似乎变得无限广阔了。 这使它在微电子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研究人员甚至将石墨烯看作是硅的替代品,能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光子传感器  石墨烯还可以以光子传感器的面貌出现在更大的市场上,这种传感器是用于检测光纤中携带的信息的,现在,这个角色还在由硅担当,但硅的时代似乎就要结束。去年10月,IBM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披露了他们研制的石墨烯光电探测器,接下来人们要期待的就是基于石墨烯的太阳能电池和液晶显示屏了。因为石墨烯是透明的,用它制造的电板比其他材料具有更优良的透光性。 [2]基因电子测序  由于导电的石墨烯的厚度小于DNA链中相邻碱基之间的距离以及DNA四种碱基之间存在电子指纹,因此,石墨烯有望实现直接的,快速的,低成本的基因电子测序技术。[4][5]减少噪音  美国IBM 宣布,通过重叠2层相当于石墨单原子层的“石墨烯(Graphene)”,试制成功了新型晶体管,同时发现可大幅降低纳米元件特有的1/f。石墨烯,试制成功了相同的晶体管,不过与预计的相反,发现能够大幅控制噪音。通过在二层石墨烯之间生成的强电子结合,从而控制噪音。噪声。其它应用  石墨烯还可以应用于晶体管、触摸屏、基因测序等领域,同时有望帮助物理学家在量子物理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中国科研人员发现细菌的细胞在石墨烯上无法生长,而人类细胞却不会受损。利用这一点石墨烯可以用来做绷带,食品包装甚至抗菌T恤;用石墨烯做的光电化学电池可以取代基于金属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因石墨烯还可以取代灯具的传统金属石墨电极,使之更易于回收。这种物质不仅可以用来开发制造出纸片般薄的超轻型飞机材料、制造出超坚韧的防弹衣,甚至能让科学家梦寐以求的2.3万英里长太空电梯成为现实。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