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玩转同城两房企 石墨烯再吊市场胃口 2013年03月05日 05:0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体:大 中 小】
2月底,上海南江集团有限公司突然被推向市场前沿,引发市场猜想。作为华丽家族(
600503 )大股东,南江集团此前在二级市场频频减持华丽家族,最近又突然介入上海新梅(
600732 )。
对于同一城市的两家地产上市公司,一出一进,南江集团资本腾挪的背后,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南江集团对石墨烯染指颇深,此前市场一直猜测石墨烯资产是否会注入华丽家族以及何时注入,而在南江集团接手上海新梅2000万股之后,这一猜测已经横添变数。如今又有部分分析人士猜测,南江集团的矿产资源主要是海外金矿将注入华丽家族,新材料中的石墨烯则有可能注入上海新梅。不过,南江集团副总裁林立新则解释称,南江集团持股上海新梅是一种财务投资。上海新梅也在3月5日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目前未签署任何与石墨烯资产有关的意向或协议。
华丽家族期待华丽转身
“此前南江集团已有相关承诺,为配合华丽家族业务转型,在条件成熟时,可根据上市公司的需要转让其持有的金矿股权,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华丽家族董事会秘书娄欣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资产置换是为了改善公司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增强公司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娄欣表示,“大股东方面石墨烯项目进展情况,确实并不清楚。目前大股东承诺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金矿注进来,现在已经注册了国外子公司,不过,成立子公司,还要外管局各种行政审批通过。”
实际上,自2011年南江集团实施分立为上海南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皙哲投资有限公司以来,其对华丽家族股份的减持即动作频频,其背后或另有隐情。
王伟林是南江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持有南江集团90%的股权。王伟林的资本布局是从2008年华丽家族借壳上市开始的。2008年7月份,华丽家族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成功借壳SST新智。3年后的2011年7月,南江集团所持股份解禁,一场长达1年多的控股股东和公司高管抛售套现潮就开始了。
王伟林、刘雅娟夫妇控制的南江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皙哲投资,最高曾经持有华丽家族55%的股份,而到了今年1月24日,皙哲投资不再持有华丽家族股份,南江集团的持股也只占华丽家族总股本的6.5%。统计显示,他们从华丽家族累计套现出的金额已超过32亿元。
观察华丽家族2008-2011年的财报可见,除2010年房地产市场环境较好外,该公司其余3年均依靠变卖股权增厚利润。2008年,华丽家族净利润为2亿元,其中投资收益达3亿元;2009年其净利润为9471万元,投资收益为8345万元;2011年其净利润为5.9亿元,投资收益为8亿元。若剔除投资收益,华丽家族上述3年均处于亏损状态。
华丽家族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9.14万元,降幅达94.78%;其中,期末账面货币资金2.22亿元,同比下降39.42%。2013年1月5日,华丽家族公告称,预计201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90%~100%。
此外,2012年,华丽家族未能获得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证书,致使企业不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不受项目规模限制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资格。华丽家族所开发的项目仅限于上海及周边区域,且一直受到楼市调控影响。目前华丽家族旗下仅有两个高端地产项目,分别是位于苏州的太上湖项目和位于上海打浦桥板块的汇景天地项目。
也许正是地产主业不济导致华丽家族转型。
不过,南江集团目前仍是华丽家族第一大股东。2013年1月最后一次减持时,南江集团曾表示,其用以业务转型的资金已筹措完毕,承诺未来12个月内将不再减持华丽家族股份。有业内人士指出,一边减持华丽家族套现进入石墨烯行业,一边保持华丽家族第一大股东的身份促其谋求转型,是南江集团方面受制目前房地产宏观调控而不得不做的决定。
而华丽家族最新几份财报透露的信息也显示,公司有意向矿产、医药行业转型发展。矿产资源仅仅是华丽家族探索多元化业务的一个方面,从2009年开始,华丽家族先后尝试进入期货投资、生物科技和矿产资源等领域,但至今未见成果。
“华丽家族此时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新业务无法在短期内贡献利润,房地产主业又严重受限,未来之路较为迷茫。”地产分析师认为,其第二主业并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于未来华丽家族的命运,普遍观点认为,南江集团或会将矿业资产注入。而林立新接替王伟林担任华丽家族董事长一事,更增强了其矿业资产注入的预期。
新任华丽家族董事长林立新的另一个身份是南江集团副总裁、南江集团子公司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南江集团副总裁,林立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南江集团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签约“大面积单层石墨烯产业化项目”,前期将投入2.67亿元,其中技术转让费2.1亿元,在重庆建设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石墨烯基地,年产200万平方米石墨烯涂层铝箔生产线已于1月6日正式投产。
2月27日、28日,上海新梅最大且互为一致行动人的两名股东先后通过协议转让、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套现金额3.4亿元。南江集团接盘上海新梅8%股份,因此成为上海新梅的第三大股东。另外两家接盘者未达5%举牌红线,相关信息未向市场公布。华丽系掌门人王伟林接盘上海新梅股权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截至3月1日,上海新梅半月内股价狂飙40%以上。
减持后,荣冠投资持股比例为23.066%,仍为上海新梅第一大股东。根据上海新梅之前依托大股东资源进军白酒、发展第二主业的用意,市场普遍猜测,此次两大股东套现资金,可能是为了增持上市公司“代孵”项目宋河酒业股份。
上海新梅是上海本地一家中小规模房企,其2012年年报显示,上海新梅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190.46万元,同比下降24.08%,实现净利润380.11万元,同比下降85.2%,基本每股收益0.015元。
上海新梅2012年年报成功实现了净利润为正,主要是因为获得金额为1340.64万元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如果扣除卖办公楼给第二大股东兴盛集团的收益,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年度净利润为-524.82万元,每股收益为-0.021元。
上海新梅的尴尬处境,正是近几年房地产行业洗牌整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反映。就在万科、中海、保利等龙头房企的年销售额纷纷跃上“千亿”之时,中小房企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逐渐陷入缺项目、缺资金、缺品牌的境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几年前,以房地产业为主的上海新梅就开始走下坡路。2009年度,上海新梅实现营业收入18759.70万元,同比大幅减少63.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1687.47万元,同比减少79.40%,基本每股收益0.07元。造成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可售房源同比大幅减少。2010年度,上海新梅业绩继续衰退,实现营业收入6138.98万元,同比大幅减少67.2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54.66万元,同比减少43.43%,基本每股收益为0.038元。2011年度,上海新梅虽然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增长,但主要来源是转让上海新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取得的投资收益。
上海新梅可能面临土地储备不足及可持续经营能力下降的风险。目前,上海新梅在上海的开发项目均已完工,且在上海暂无后续土地储备,在建的仅有江阴新梅豪布斯卡项目。结合该公司自身规模和行业地位的考虑,上海新梅认为单纯依靠房地产业务的状况需要改善,提出将利用自身优势,依托大股东资源,在做好现有房地产业务的同时,密切关注新材料、白酒和金融等行业,选择在适当时机进行审慎地投资,培育公司的第二主业并逐步实施转型。
然而,亟待转型的上海新梅方面资金状况并不乐观。2012年年报显示,其货币资金仅为1.21亿元,虽流动资产有11.8亿之多,但其中并无容易变现的金融资产,而是有超过10亿的存货,即待售楼盘。
2013年2月4日,上海新梅公告称,上海新梅拟以3.49亿元向股东兴盛集团转让江阴新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5%股权,同时向兴盛集团收购其所持有的喀什中盛创投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价格为2.73亿元。兴盛集团当时持有上海新梅22.63%的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市场人士分析,结合公司之前的战略规划,大股东方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或许是为上市公司“孵化”项目。收购中盛创投,意味着上海新梅将开始涉足白酒行业投资。中盛创投持有宋河酒业10%的股权,且中盛创投有继续受让宋河酒业股份的可能,持股宋河酒业的比例最高可达到20%。
据上海新梅提供的数据,宋河酒业近三年经营收入分别为12.7亿元、14.2亿元和15.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2.07亿元和2.3亿元,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关键看南江热门概念落地
南江集团不简单,其在2012年频频抛售华丽家族股权,2亿买入石墨烯专利权,参股金矿、乙肝疫苗也可谓财大气粗、概念等身,而此次接手2000万股权也被市场解读为是“亲新梅而远华丽”,以新梅目前的12元股价来计,2000万股权还未到手就净赚了20%。
来自南江集团网站的信息显示,南江集团成立于1993年,起步于贸易和房地产,目前净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大型的投资控股平台型集团公司,主要投资的业务板块包括:房地产、矿业和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创业投资等5大领域。
南江集团一直谋求业务的转型,先后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矿产资源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南江集团号称拥有全球第一条石墨烯生产线、国内外多个金矿项目,以及与华丽家族共同投资的中国首个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乙克项目,个个都是资本市场上热门炒作的概念题材。
曾经,在王伟林的运作下,华丽家族一身系多个概念题材,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更使其在资本市场红极一时。此次进驻上海新梅,王伟林又想出奇招。王伟林下一步的运作方向是将重心转移至上海新梅,还是会保持两家上市公司之间的平衡?目前不得而知。
恒泰证券分析师黄翊表示,南江集团不断减持华丽家族,不排除南江集团淡出华丽家族的可能性,但南江集团显然不会甘于寂寞,上海新梅有可能成为南江集团下一个资本运作平台。
“南江永远不会放弃华丽家族,将始终保持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南江集团总裁王栋回应称,“过去一年,由于南江的股票减持,引起了不少非议。很多人传言,南江将抛弃华丽家族。”
王栋表示,通过股票市场大量减持并套现,是中低价减持,而非高位减持,因此不断减持的行为对市场的冲击较小。同时,减持是为了满足整个集团的未来发展和经营需要。由于房地产业务融资有限,南江集团不得已通过减持部分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我们所套现出来的现金,目前已投入到生物制药、新能源与新材料、矿业投资等领域,积极谋求转型升级。”王栋表示。
而新梅的股东兴盛集团表示,本次股份转让的目的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同时筹措项目投资资金。南江集团承诺在股权转让过户完成后六个月内不减持。
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南江集团在谋求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先后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矿产资源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这些业务与上海新梅在2012年年报中所述的转型方向有一定重叠,新材料正好是二者的交集。
此前市场一直猜测南江集团的石墨烯是否会注入华丽家族以及何时注入,但在南江集团接手上海新梅2000万股之后,投资者的疑惑加深了。有部分分析人士猜测,比较确定的是南江集团的矿产资源,主要是海外金矿,将注入华丽家族;新材料中的石墨烯则有可能注入上海新梅。
而南江集团副总裁林立新则解释称,南江集团持股上海新梅是一种财务投资。上海新梅则在3月5日发布澄清声明称,公司未与南江集团签署过任何与石墨烯资产有关的意向或协议;经公司书面函证公司大股东兴盛集团,兴盛集团目前确在与南江集团商谈在石墨烯产业领域合作的事宜,该谈判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经公司征询了解,南江集团目前所投资的石墨烯资产主要处于初步投产和研发阶段,未来预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上海新梅表示,经征询大股东,除宋河股份酒业外,目前在包括石墨烯在内的新材料、金融领域没有资产注入计划。
新梅欲屌丝变高帅富
2月27日、28日,上海新梅最大且互为一致行动人的两名股东先后通过协议转让、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套现金额3.4亿元。南江集团接盘上海新梅8%股份,因此成为上海新梅的第三大股东。另外两家接盘者未达5%举牌红线,相关信息未向市场公布。华丽系掌门人王伟林接盘上海新梅股权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截至3月1日,上海新梅半月内股价狂飙40%以上。
减持后,荣冠投资持股比例为23.066%,仍为上海新梅第一大股东。根据上海新梅之前依托大股东资源进军白酒、发展第二主业的用意,市场普遍猜测,此次两大股东套现资金,可能是为了增持上市公司“代孵”项目宋河酒业股份。
上海新梅是上海本地一家中小规模房企,其2012年年报显示,上海新梅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190.46万元,同比下降24.08%,实现净利润380.11万元,同比下降85.2%,基本每股收益0.015元。
上海新梅2012年年报成功实现了净利润为正,主要是因为获得金额为1340.64万元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如果扣除卖办公楼给第二大股东兴盛集团的收益,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年度净利润为-524.82万元,每股收益为-0.021元。
上海新梅的尴尬处境,正是近几年房地产行业洗牌整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反映。就在万科、中海、保利等龙头房企的年销售额纷纷跃上“千亿”之时,中小房企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逐渐陷入缺项目、缺资金、缺品牌的境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几年前,以房地产业为主的上海新梅就开始走下坡路。2009年度,上海新梅实现营业收入18759.70万元,同比大幅减少63.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1687.47万元,同比减少79.40%,基本每股收益0.07元。造成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可售房源同比大幅减少。2010年度,上海新梅业绩继续衰退,实现营业收入6138.98万元,同比大幅减少67.2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54.66万元,同比减少43.43%,基本每股收益为0.038元。2011年度,上海新梅虽然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增长,但主要来源是转让上海新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取得的投资收益。
上海新梅可能面临土地储备不足及可持续经营能力下降的风险。目前,上海新梅在上海的开发项目均已完工,且在上海暂无后续土地储备,在建的仅有江阴新梅豪布斯卡项目。结合该公司自身规模和行业地位的考虑,上海新梅认为单纯依靠房地产业务的状况需要改善,提出将利用自身优势,依托大股东资源,在做好现有房地产业务的同时,密切关注新材料、白酒和金融等行业,选择在适当时机进行审慎地投资,培育公司的第二主业并逐步实施转型。
然而,亟待转型的上海新梅方面资金状况并不乐观。2012年年报显示,其货币资金仅为1.21亿元,虽流动资产有11.8亿之多,但其中并无容易变现的金融资产,而是有超过10亿的存货,即待售楼盘。
2013年2月4日,上海新梅公告称,上海新梅拟以3.49亿元向股东兴盛集团转让江阴新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5%股权,同时向兴盛集团收购其所持有的喀什中盛创投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价格为2.73亿元。兴盛集团当时持有上海新梅22.63%的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市场人士分析,结合公司之前的战略规划,大股东方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或许是为上市公司“孵化”项目。收购中盛创投,意味着上海新梅将开始涉足白酒行业投资。中盛创投持有宋河酒业10%的股权,且中盛创投有继续受让宋河酒业股份的可能,持股宋河酒业的比例最高可达到20%。
据上海新梅提供的数据,宋河酒业近三年经营收入分别为12.7亿元、14.2亿元和15.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2.07亿元和2.3亿元,呈现稳步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