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乐视网,目前走付费电视业务,对于一个初创期的互联网企业来说,真的非常难能可贵。大部分互联网巨头,最开始都是靠烧钱烧出来的,用户都希望免费享用。即使连亚马逊,京东,这些电商巨头,目前都依然还有烧钱不赚钱的问题。乐视网的未来也许是进入规模驱动的时代。也就是说,当乐视网完全可以靠广告业务生存时,那么他可以通过更便宜的价格来抢占用户,当他的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譬如数千万,那么到时它的广告业务就会更加强大了。
“ 内容限制使OTT盒子的需求未如理想,低价竞争又使牌照商、内容运营商、盒子生产厂都不盈利,OTT产业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探索前进的路径。
  上述产品总监认为,只有广电运营商积极推进,OTT产业链才有盈利的希望。现在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很欢迎OTT、IPTV,因为可以推广宽带,同时又有内容销售分成。但各地广电运营商,如南方传媒、湖南
电广传媒、江苏有线等,担心被别人“动了奶酪”,怕用户看惯OTT,会把广电撤掉。因此,最终只有广电系统的监管与内容分开,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与广电先找到赚钱模式,再做大盒子规模的思维不同,互联网企业的思维是先做大客户群,再想办法赚钱。“虽然现在OTT盒子是亏的,只要用户量上去,资本运作等都好办”。所以,这位人士预计,继小米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涉足OTT盒子。如,视频网站PPTV、奇艺,它们的广告、付费不理想,盒子是出路,试探在电脑屏之外进入电视屏。“国内一些主流视频网站都与我们谈过代工OTT盒子的事宜。”
  不过,上述广电系统人士对于OTT如何盈利仍然有不同看法。他认为,OTT盒子销量不佳,不是因为广电政策限制,而是OTT没找到盈利的商业模式,又没有好的用户体验。未来,内容运营商都必须找牌照商才能分发内容,盒子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集中采购,送给消费者。消费者购买一年宽带费,免费获得盒子。预计2015年,OTT盒子的销量才会超过IPTV盒子,成为仅次于有线电视的第二大服务商。“盒子达到一定数量,才会降低成本,实施内容付费、上传广告,从而实现盈利。””
(OTT将在未来的五年内持续繁荣 *)据Digital TV Research认为,截止至2017年底,OTT预计收入增长将从2010年的约30亿美元上涨至250亿美元,收入成长达到9倍之多,光广告收入在2017年就将达到147亿美元,而同比2010年只有约30亿。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新媒体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广告收入的单一模式,OTT除却广告收入的50%,订购、租用、DTO等收入也分别将达到68.84亿美金、27.4亿美金以及43.62亿美金。
据ABI Research统计,在未来OTT收入将从2012年的82亿美元的收入翻4倍直冲320亿美元的大关,然而引领这一潮流的将不再是Netflix在过去所一直采用的订购服务,而将转向租用。(OTT将在收入模式上转型租用收入将大幅提升http://media.dvbcn.com/2012/11/05-95560.html)ABI Research业务主管Sam Rosen认为“付费电视服务将在吸收了多屏服务以及支持OTT内容后朝着蓬勃发展,最终融合成一个为更多消费者服务的崭新面貌,同时,OTT的租用也将会以一种类似于广告的模式迅速成为OTTTV收入的主力军之一。”
但是不管前景如何诱人,成本压力依然是必须关注的问题,视频服务本身就是烧钱的服务:
 “HIS调查数据引起全球OTT运营商的共鸣,同时也提出了一个OTT必须直面的问题——传输成本压力(OTT运营商面对成本难题 高清发展提出网络带宽高考验 http://media.dvbcn.com/2012/10/09-94500.html)。OTT运营商被迫建立或者收购自有基础网络传输以应对庞大的用户数量,据HIS的调查来看,目前CDN所提供标准定义的OTT服务每一小时的服务成本要29.58欧元(8000人),如果您对于这个数字没有概念,HIS同时给出了另一个数据作为对比,8000人同时收看卫星的成本是28.62欧元,而如果这个数字上涨到10000人时,OTT服务成本还将上升到36.98欧元,人数的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成本的上升。本届BIRTV上,4K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名词,随着高清时代的降临,这就意味着OTT必须面对更高的成本或者直面高清的竞争,有如无轨电车般飞速高涨的带宽支出是否会有一天最终压垮OTT的产业链?或许这还有待未来的验证。”
谷歌提供自有的光纤网络来发展视频服务,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随时跟踪的大事件。如果独立的OTT服务商必须要“建立或者收购自有基础网络传输以应对庞大的用户数量”,那么行业未来不确定性还是很大的,成本和收益如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