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国内光伏发电2013年扩容三倍

13-01-30 14:21 1173次浏览
demon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昨天,在中国首个企业英利加入WWF碳减排先锋项目全球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告诉记者,基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目标已进行新的调整,从之前公布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1GW,扩大到35GW,这一调整已经完成,即将由政府部门对外公布。国家还将出台对光伏产业在上网、补贴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目标历经四次调整

  这已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目标的第四次调整,原先我国2015年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发展目标是5GW,到2011年调整到10GW,去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目标调整为21GW。

  史立山介绍,再次调整光伏发展目标,主要是基于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考虑。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制造国,去年欧洲国家减少对光伏发电的补贴,美国、欧洲相继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导致我国光伏企业陷入困境,纷纷将开拓国内市场看作扭转行业困局的重要机遇。

  国家支持发展迅猛

  短时间内,中国的光伏产业目标多次调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这说明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态度。尽管此前曾有消息称“十二五”光伏发展目标有可能达到40GW,但最终确定到35GW还是比较合适的,因为中国光伏发展要避免风电的老路,打通上网渠道、施工质量等道路,确保光伏设备安装后25年的生命周期。据悉,我国风电发展迅猛,但目前面临上网难、设备问题多等软肋。

  2011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GW,2012年突破7GW,今年将新增10GW,这样的速度全球少见。石定寰建议,光伏产业发展一定要稳健,配合35GW的目标,国家应该出台上网政策、基建规范等,为光伏发展保驾护航。

  新目标下,石定寰预计,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并网光伏发电也将基本平分35GW的目标。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demon

13-01-30 14:27

0
中国商务部对来自欧美韩的进口多晶硅“双反”初裁有可能会在2月下旬有结果。
  昨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部分业内人士预计该“双反”的初裁税率可能会在20%以上。这一税率若实现的话,中国多家光伏下游生产企业在多晶硅合同的执行上也将有变。其中部分公司可能会与海外企业解约,节省一笔额外的采购开支。
  初裁税率或20%以上
  从今年元旦以后,一些多晶硅的上市公司股价就有不同程度的上扬。保利协鑫(03800.HK)的股价在节后的几天内大涨了40%;大全新能源(DQ.NYSE)的股价异动来得晚了一些,但8天内涨幅也超过了70%。
  众多光伏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多晶硅企业股价的上扬,可能与商务部或在2月底公布“双反”调查结果有关。这一时间或比原定时间有所提前。该调查从2012年11月1日开始,通常会在2013年11月1日前结束,但参与这起反倾销调查的一位律师向本报记者透露,今年6月参与各方可能会全部走完流程。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透露,他们猜测多晶硅的初裁税率有望在20%至50%之间,“初裁之后,海外的涉案多晶硅公司需向有关部门缴纳保证金。假设终裁的税率低于初裁税率的话,这笔保证金将多退少补。”但他也强调,最终的税率情况,仍要等待商务部的结果。
  而高华证券的一份分析报告则认为,此前商务部没有透露(这一“双反”案)潜在关税的规模、范围等,“我们也注意到,欧盟针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组件和关键部件的反倾销调查也从2012年9月6日已开始。”
  该券商分析师在报告中提到,尽管商务部的“双反”调查行为显示了中国政府支持处境艰难的太阳能行业,但由于2011年超过60%的中国出口太阳能产品也销往欧洲市场,中国和欧盟间的光伏贸易摩擦的日益升级,也可能为中国太阳能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合同变数
  “双反”的这一裁定,可能会影响国内多晶硅价格的上扬。但对国内的下游组件企业而言,萦绕它们的一个问题是,多晶硅合同该怎样执行。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多晶硅合同一共分为几种:一是长期订单(下称“长单”),确定金额和数量;另一种是执行现货价的随行就市合同。后一种已成为了包括保利协鑫、赛维、洛阳中硅、大全新能源等多晶硅上游公司最通用的方式,“中国多晶硅企业都不想失去大客户。即便他们此前与尚德、阿特斯等这样的下游公司签了“长单”,但几乎全数作废,早在去年就改成了现货合同。
  海外多晶硅供应商则不同。目前,中国的多家下游光伏公司手头上仍有40~50美元/公斤的多晶硅海外长单需执行,而市价已跌到了17~18美元/公斤。但当初买卖双方对长单做了严格约定,一旦解约,中方企业将支付大量违约金。
  尽管此前下游光伏公司——天合光能(TSL.NYSE)称,自己并没有100多亿美元的多晶硅合同在手,但其到底有多少未解约、仍在执行的海外多晶硅长单,并没有详尽说法。
  据业内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光伏企业与各方签订的需要执行的长单总额可能仍高达200亿~300亿美元。
  前述知情人士称,上下游公司当初在签订长单时,可能会写明一个“不可抗力”。如果彼此将“双反”也列为“不可抗力”之一的话,那么下游企业就很有可能以此作依据,与上游的海外多晶硅公司实施解约。
  目前,国内外的十大多晶硅生产厂中,仅有6家还在开工,其中美国的REC(硅烷法)生产开工率还维持100%,而包括德国瓦克、中国保利协鑫、韩国OCI等公司也只有50%到80%的开工率。国金证券( 600109 ,股吧)统计数据表明,其他如赛维LDK、新光硅业、永祥、瑞能等公司都处于停产阶段。
  而一家国内多晶硅公司的管理层也表示,“双反”因素及光伏整体需求提升等影响,会促使今年的国内多晶硅产量有所增加,约在10万吨左右,而去年是6万吨(占全国多晶硅总销量的40%左右)。“我们这样上万吨规模的多晶硅企业,并不希望多晶硅价涨得太快,维持在25~28美元/公斤就可以了,比我们的成本略高一点。反之,如果多晶硅价格涨得太快,一些中小规模的多晶硅企业也会开始大量复苏并生产,可想而知随后又将是一场价格恶战,很快大家再度陷入亏损停产的状态。”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