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两点:
1、准备打仗---大环境分析
新一届大展宏图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纵深极大,这几年不转型的话国内经济也无忧,但国际上的地位虽不说岌岌可危,但一直“严正抗议”也不会赢得尊重,所以军工的发展速度也会快于上一届,即投入的资金和资金的到位程度也会偏积极。
大立科技是生产红外热像仪的龙头企业之一。
公司具备军工准入资质,是国内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开发龙头之一,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和国防现代化进程提速都会带来的红外热像仪放量。
红外热像仪的核心器件和技术包括三部分:焦平面探测器、后续电路和图像处理软件;其中焦平面探测器是红外热像仪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一般占红外热像仪成本的70%-80%。现在焦平面探测器的生产及研发主要为美国和法国垄断,除此以外英国、以色列、德国、加拿大及日本也有少量的焦平面探测器生产厂商,国内红外热像仪产品应用的焦平面探测器目前基本全部外购,而从上述国家采购焦平面探测器,因为涉及到核心技术和军事等原因,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由于美国等其他国家对于焦平面探测器的技术封锁,目前国内采用的焦平面探测器基本上采购自法国SOFRADIR 和ULIS 公司。
2、公司基本面
在国内市场上,民用红外热像仪的生产厂商主要包括
高德红外、大立科技和广州飒特三家,08年时大立科技是唯一一家成功开发出红外热像仪核心部件焦平面探测器并实现量产的(这几年进步不大)。在国内军用方面,除上述三家厂商外,主要是一些科研院所如昆明物理研究所、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1 所等。国内生产厂商和科研院所之间既是合作又是竞争的关系,随着国内武器装备采购放开,国内生产厂商逐渐参与到军用装备市场。
基本面争议点:公司是否有核心技术?众所周知,公司是国内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开发龙头。焦平面探测器是红外热像仪的最核心的部件,约占红外热像仪成本的70%-80%,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发并量产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预示着在未来几年中,希望有可能出现以国产焦平面探测器替代进口焦平面探测器。
目前据公开信息来看,公司应该是有一定实质性成果的,判断理由如下:
1、这几年的销售情况,毕竟是有实质性产品销售的,但以中低端为主,还未显示强劲的进口替代势头;
2、两次失败的重组-------没实质性的产品,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夜视)干吗找上门来?
但个人判断,公司在高端的研究有实质性成果,但高端产品的批量性生产方面还未突破。但这个突破,是否需要订单刺激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