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化、城市化开发角度分析,上海国土空间具有以下特点:
——土地开发条件优越,但土地总量十分有限。市域内地势平缓,均质性较强,可供集中连片开发的面积较广,但土地资源总量十分有限,未来可供新增建设用地十分缺乏。全市陆域面积6787平方公里,不到全国国土面积的0.1%,却承载了全国1.7%的人口和4%左右的生产总值。
市域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本市国土空间开发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开发强度较高,中心城呈现蔓延扩张态势。在过去一个时期,全市国土空间开发的规模较大,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国际大都市一般水平。中心城不断向外扩张蔓延的趋势仍比较明显。
——生态空间偏少,稳定地产农产品(行情 股吧 买卖点)供应压力较大。生态空间连通性不够,分布不够均衡,城市建成区和近郊区生态用地比重明显偏低,生态空间建设难度较大。耕地面积有限,保持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生产和供给的压力较大。
——土地利用方式不够集约,提高利用效率仍有空间。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工业区总量较多、布局较散,闲置土地、违法用地现象仍较突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潜力较大。
——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一定差距。中心城区人口、经济等要素高度集聚,郊区相对分散,人口和经济布局不均衡,特别是在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外来常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重已接近40%,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坚持空间统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把本市国土空间开发的着力点从外延扩张为主转向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为主,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提高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优化调整工业空间,适当扩大服务业、城市居住、公共设施和绿色生态空间,保持农业生产空间,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片林。
——坚持区域协调。着眼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重点地区在带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推动城市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加快新城建设和重点小城镇发展,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妥善应对老龄化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
——坚持绿色生态。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率,大幅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着力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综合生态发展区,即崇明县。该区域生态环境品质较高,对提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但常住人口已有一定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其中长兴岛又是落实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都需要一定发展空间。长江隧桥和崇启大桥通车后,该区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考验,需要按照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现代化综合生态岛的要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崇明三岛联动,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限制开发区域,是指具有较强生态保育价值和农业生产价值的区域,需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资源保护区域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这些区域对维护城市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禁止工业化、城镇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