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长江电力 净利润为103.7亿,扣除投资收益9亿后(投资收益比较复杂,这里不考虑),净利润估计是94亿,折旧估计是63亿,股本按照10年送股前的110亿股计算,
每股收益0.85元,每股公司自由现金流FCFE(净利润+折旧)=(94+63)/110=1.43元
情景1:假设2002年后长江电力不发行新股收购,一直就只有
葛洲坝 电站,电价仍然按照这些年的提高轨迹。
葛洲坝电站2012年发电162亿度,电价0.2141元,增值税17%返还8%为9%,
则主营收入=162*0.2141/1.09=31.82亿
营业税金和附加为1.7%,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按5%(长江电力2002年10%,2010年2%多),如果一直不收购,早就偿还了有息负债,财务费用0,折旧外的其他运营成本14%(2002年为18%,2010年为11.4%)
葛洲坝营业利润=31.82*(1-0.017-0.05-0.14)-折旧2.9亿=22.3亿,税后净利润16.7亿
按上市前股本55.3亿股,每股收益0.3元,每股公司自由现金流=16.7+2.9=19.6亿/55.3亿股=0.35元
不断融资收购三峡电站极大的提升了股东价值,比不收购每股收益增加了180%,现金流增加了300% (不考虑股改因素,那是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影响公司总体价值)
情景2:假设长江电力2009年不收购18台机组及后续的地下电站
2008年净利润39亿,分红一半,加上折旧19亿,一年可以还贷40亿左右,而08年底长江电力有息负债不过160亿左右,那样2011年底有些负债不过40亿左右,2012年就没了。
2012年三峡电站发电981亿度,分摊到8台机组上大概300亿度,电价0.263元,
主营收入=300*0.263/1.09=72.39亿,加葛洲坝电站总计104.2亿
营业税金和附加为1.7%,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按4%,折旧外的其他运营成本14%,财务费用按1亿:
长江电力营业利润=104.2*(1-0.017-0.04-0.14)-1-折旧19亿=63.7亿,税后净利润47.8亿,
按08年底股本94.12亿股,每股收益0.51元,每股公司自由现金流=(47.8+19)/94.12=0.71元
收购18台机组和地下电站虽然价格不低(地下电站尤其高),但仍然为长江电力的股东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每股收益和现金流比不收购分别增加67%和100%。
可见长江电力通过收购提升了股东价值,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如果不收购,葛洲坝10年来净利润的复合增长是14%(主要是电价从0.1元提高到0.21元),收购后则是27%
2009年不收购18台机组和地下电站,2008-2012年每股净利润复合增长是5%(主要是电量提升),收购后是19%
收购提升股东价值的原因:
一是收购价格还算合理,按照2012年的电量,扣除投资收益9亿和葛洲坝利润22亿后的利润总额是104亿,财务费用估计为48亿,三峡电站EBIT=152亿,每台机组5.85亿,按照2009年每台60亿的收购价,收益率ROA接近10%。
即使考虑到18台机组折旧多利润少和收购地下电站基本无效益,估计ROA也有8%,至于2008年前陆续收购的机组,价格更低,十分合算。
二是水电公司的财务特点,就是电站建成投产后有大量现金流,如果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偿还贷款的收益率只有5-6%,税后不到4.5%,乱投资则收益率难以预测;而收购或者新建新的大型电站,收益率稳定,现金流良好便于借债,业务性质完全一样便于管理;投资收益率(扣除利息后)可能可以达到10%左右,长期来看会为股东带来理想收益。
我看好向家坝和溪洛渡的收购,前提是收购价格不能太高,而电价预期会不错,锦屏官地的电价是0.32元,向家坝溪洛渡输电距离短于锦官,移民费用估计远高于锦官,电价高于锦官是有可能的,至少按照成本+利润的定价,投资收益是可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