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找了个帖子 大家研究下
【一】,先锋新材究竟是做什么的?
先锋新材(
300163 )可能大家还不太了解,但它上市首日就以20%的开盘跌幅触发了深交所的临时停牌机制,有幸成为了A股市场成立以来的首吃螃蟹者,让投资者大跌眼镜,人气暴跌至谷底。我把这段可怕的插曲一笔带过,回到公司本身,宁波先锋新材成立于2003年,历史并不长,从创业之初走到现在仅只有八年时间,至规模化生产四年来就已经开始参与国际竞争,生产的商品畅销海内外。而且作为一家典型的出口加工类企业,竟没有遭受08年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多重拖累,并于最近三年均保持了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这些足够令人惊叹。先锋主营是从事高分子聚合室内外遮阳面料及其它遮阳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单就这个来说,大多数人又要打个问号,这完全没什么特别。遮阳面料,不就是窗帘卷帘?遮阳产品,不就是太阳伞拉升伞?充分竞争行业而已。当然,这只是常规经验和粗浅的认识,实际上,这样很容易错把一只天鹅看成是鸭子。我简单解释下,其实这儿的遮阳面料单指阳光面料,适用于建筑外立面,是降低建筑能耗最成熟的技术商品,国外多有应用。其他遮阳制品则是泛指新型膜材(PVDF,PTFE,ETFE等,其中ETFE四氟乙烯共聚物是要着重关注的),膜材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材料,已被公认为是继砖、石、混凝土、钢和木材之后的“第六种建筑材料”,膜材是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最佳的立面和顶棚材料,膜结构也被认为是21世纪建筑结构发展的主流,钢构+膜材也是当下非常有前瞻性的建筑趋势,在欧美较为风行。类似应用如慕尼黑安联体育场,北京水立方,上海世博阳光轴等。先锋新材作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军企业,初步认为,必定会有在建筑节能领域和钢索膜市场中取得业绩成长的空间。
【二】,先锋新材的成长性如何?
彼得林奇认为成长型公司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创业期,公司在基本业务方面会遇到困难和缺陷,投资的风险会比较大。第二是快速扩张期,公司不断拓展新的市场,是投资的最好阶段。第三是成熟期,市场饱和,开拓不是那么容易了。先锋新材正是一家处于产能市场快速扩张期的企业,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正是高成长企业特有的量产矛盾,高效财务杠杆的运用(流动负债高),产能资金双饥渴,正是这一时期素质的量化体现,公司的产能近几年飞速增长,2007年的产能才220万平米,到2010年已经扩充到650万平米,依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受制于产能瓶颈是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和市场拓展的关键。另外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募资总额18644万元全部投入“600万平方米高分子复合工程新材料扩产项目”,该项目总体目标是完成圣泰戈高分子复合遮阳材料生产制造基地的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圣泰戈生产能力将新增600万平方米,公司高分子复合遮阳材料的生产规模将达到1250万平方米,每年可以新增销售收入1.5 亿元,新增利润5034万左右,销售净利润率达到33.25%。如果说在2010年底之前完成上市并取得资金,那么自2011年将可达到80%以上投产,2012 年后逐步达到100%完全生产状态。也就是说公司今年将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新增净利5034万*80%约为4000万,比2010年增长130%以上。此次上市融资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难题,显而易见,比起太多躺在银行里的巨恶超募融资来说,先锋的募投高效多了。在经济结构转型期间,降低GDP单位能耗是重点,扩大内需会受到提携,投资拉动增长的路线会有所改变,商品房投资一定会放缓,而公共建筑作为繁荣民生的综合体必有飞速增长,它们多是大跨度大结构类建筑,在哥本哈根议题的背景下,尤其会注重节能减排效应的体现,阳光面料和钢膜结构的运用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大趋势,同时二者作为建筑节能的新材料也享有政策面扶持,国内对此类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利用尚处于市场导入期,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各种建筑物正开始接受并积极使用此类产品,其中的行业领袖肯定会有长足的市场先入空间。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先锋新材的产品在国外都供不应求,产能利用率已经大于100%,公司设备处于满负荷运转,公司产品畅销的原因是产品质量达到国际知名厂家的技术水平,而销售价格仅为他们的一半左右,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所以先锋在可预见的经营期内也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减的风险,现在公司营业面的主要矛盾就是产能,产能,还是产能!
招股说明书中还显示,现国内同行业尚无类似的上市公司,国外的大都为家族企业,难以获得可比资料,仅有德国亨特集团(Hunter DouglasGroup)和澳洲盖尔
太平洋集团(Gale Pacific)二家上市公司有类似业务。(这里需要说明下最新情况,两家企业也于最近分别在西安和宁波建立了分支公司和生产基地,并且都将未来的经营战略重心放在中国,显然是非常地看好大陆市场。上述两家公司去年的营业额合计已超过30亿美元,而先锋新材2010年营业额按汇率换算还不到3000万美元。遮阳产品在欧美市场都还属于成长期,需求稳定且持续增长,市场容量巨大。)以下为先锋公司和亨特集团(Hunter Douglas Group)及盖尔太平洋集团(GalePacific)近三年毛利率对比情况:
公司简称 2009 年度 2008 年度 2007年度
先锋新材料 40.63% 41.02% 31.25%
Hunter Douglas 36.91% 36.71% 40.62%
Gale Pacific 30.68% 37.38% 20.56%
我们可以看出,先锋新材应该是主营清晰,技术有力,且成本控制良好,极富竞争力的潜力好手。属于典型的高行业景气度,高毛利,高成长的公司。
【三】,产能扩张当有度,未来发展遭遇天花板怎么办?
我认为,先锋新材作为市场的先入者,理应享受到市场份额和品牌的双重溢价,先期分享产业景气的成果。高分子复合材料是资金密集和技术配方要求较高的行业,暂时还只能从国外引入生产设备,机器设备还要经过长久的调试磨合才能制造出合格的成品,要进入市场并且形成稳定的量产能力至少需要3至5年时间,一般的竞争对手不敢贸然闯入。如先锋近期已通过自主研发,具备了规模生产PVDF膜材的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并且成功返销欧美,即将成为今年新的业绩增长点。当未来竞争者增多以后,先锋新材也可凭借先期的资金和生产积累,以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第二次增长革命,将来如若面临资金产能双重天花板也能有业绩增长的亮点可期,比如EFTE膜材就可能会成为生产线满负荷流转之下结构调整的一个拳头产品,ETFE膜隔热散光,高效节能,不自燃,高抗污,装卸便易。它的出现为现代建筑提供了一个创新解决方案。此商品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当今也只有德国,日本的寥寥几个厂家能生产。膜材加工及施工技术是制约我国膜材应用的一大瓶颈,现在,大面积应用膜材的工程中,基本都是采用国外的技术,我国还缺乏独立完成膜材设计和施工的经验,大家都知道的水立方双层泡泡材料正是进口的ETFE,价格高达6000元/㎡。据我的了解,国内目前只有先锋新材在对ETFE等聚合物材料进行积极深入的研发,进入中试指日可待,这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检验,一旦量产出成绩,它恐怕就要开始奔跑了。
【四】,为什么我会坚持长期持有,成长性投资?
价值与成长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早已不是新生物,二者是投资学当中长盛不衰日日常新的有效思路。但在国内非议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我们还在以牛熊转换的严格界限来思考市场和争论投机和投资的初级区别,并且还混淆在周期股炒作、概念股炒作、还有内幕交易的不清当中。究其原因,表面看是经历过程短,法制不完善,交易者认知幼稚,实则是工业化初级阶段摸石头过河的原石倾泻,那是一个金子和遗毒并存的时代。国企大批甩包袱上市,资本市场初期只是超负荷地发挥着融资的单一功能,根本上忽略了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对中小股东的投资回报。那时的板块结构也相当不完整,对应的是产业布局的疯狂和经营管理的无比粗放,企业办社会,社会办企业的现象十分普遍,多种经营只引来了估值的混乱。直到现在,主板市场还坦荡着这样的不堪,一般的投资者拿着放大镜也找不着价值的星星点点,于是资本市场开始成为少数眼光独到之人大笔捞钱的场所,这代人折腾过后留下的精神种子,最终便是滋生出了一朵投机气味极浓重的罂粟花,以致于到现在绝大多数股民也不相信价值投资时代到来的必然,他们不断以中石油的案例激励警醒着自己,他们宁愿相信中石油的伪证,百炼成精,终修成了“炒”股大军的死簇拥,其实中石油并不值得唾弃,错的是它遇上了一团投机文化的疑云,是被错。而就算是这个多数人都做噩梦的时代,我们的市场也绝不缺少希望,万科、苏宁等太多太多的股沾上了大国崛起的红利,的确给过投资者高额的回报,但人们总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这也是满怀投机情绪的大众没享到过的福。数年来,我们和经济周期一起共振,欢愉或绝望,我们不断吹起这个泡泡,被它的破灭弄伤,我们从不知道也不去想我们要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我们幼稚地在地产钢铁煤炭,煤炭钢铁地产之间来回舞蹈,却也能自我调剂,乐此不疲,以为这就是永恒,真的是永恒吗?最终,无效率的市场将只成遗老们想留也留不住的短暂。存在即合理,历史会更替,早日作出转变,我也算是与时俱进咯,说大了,这跟国家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以及A股市场将要迎来的结构性变化密切相关,不变不行的。以前我可以投机着活,但以后我更愿意投资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