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转售业务 三大运营商更青睐哪类企业?2013-06-01 21:11 佚名 厂商 我要评论(0) 字号:T | T
由于取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前提便是手握与基础运营商的合同,正因如此,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主动权完全落到了“三巨头”手中。三大运营商将根据自身条件各取所需,选择合适的企业开展合作。
AD:2013大数据全球技术峰会课程PPT下载
工信部颁发《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整整半个月后,5月31日,三大运营商相继在各自网站发出公告,告知申请流程,民间热议的此次虚拟运营商试点正式开闸。此次运营商的公告并未提出更高的申请门槛,维持半个月前试点方案中,对转售企业的服务质量、号码资源、批发价格、长期服务和保障措施、退出机制等要求。但由于取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前提便是手握与基础运营商的合同,正因如此,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主动权完全落到了“三巨头”手中。三大运营商将根据自身条件各取所需,选择合适的企业开展合作。
此次三大虚拟运营商的公告中,虽然未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均声称只要符合试点方案的企业都可以申请并展开切恰。但如果站在基础运营商的角度,对合作的虚拟运营商也将慎重选择,笔者认为“三巨头”将从资源与战略两方面综合考量接洽企业是否具备虚拟运营商的条件。
资源:各取所需 运营商的“算盘”
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用户总量达到7.15亿,
中国联通为2.43亿,中国电信为1.6亿,中移动在用户总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在3G用户量上,2013年2月的相关数据显示,中移动为1.04亿,中联通为0.83亿,中电信为0.75亿,形成了几近于三足鼎立的局面。与此同时,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量已达11.4亿,可以预见的是,在人口总量14亿的中国,电信行业和电信用户规模化的高峰即将过去,未来的扩张需要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谁也不想在未来的竞争升级中被取代。因此,此次虚拟运营商的发牌在给民资进入垄断行业契机之时,更给了三大运营商一个机遇,去选择伙伴共同拓展市场份额。从全球来看,成功的虚拟运营商都在扮演创新者和补缺者的角色,例如英国维珍。而已经引进虚拟运营商11年的香港由于大打价格战,迄今已是名存实亡。
因此,三大运营商无论是出于行业发展还是自身增长都会各取所需,慎重选择与自己互补的虚拟运营商展开合作。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三大运营商需要的伙伴是什么样的?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由于用户总量庞大,遥遥领先于其他两家运营商,可谓财大气粗。随着多年对渠道及品牌的大力投入,据相关业内人士称,中移动已经掌握了90%的渠道资源。但其弱点在于固网业务资源欠缺,并入中移动的铁通在固网业务市场所占份额远远无法与其他两家抗衡。因此它所能接受的可能是
鹏博士这类的虚拟运营商。
中国联通,在将C网业务出售给中国电信之后,联通的网络覆盖率受到影响,但由于重组后时间较短,故销售渠道资源非常缺乏,产品品牌尚未能与中移动比肩。但也正因如此,其设备是三大运营商中最为先进,也是最新的,3G上网速度也是最好的。
中国电信是三大运营商中总体市场份额最低的,由于对联通C网业务的接手,其网络信号覆盖率增强,加之其是国内最大的固网运营商,二者合一使得中国电信的网络覆盖率位居三家之首,但移动通信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最为欠缺的可能是能够帮助其拓展市场的渠道类合作伙伴。
由此来看,试点方案中对虚拟运营商的门槛只属于初级门槛,而符合运营商的条件,形成资源互补才是“拿牌”更为关键的因素。
就中国移动而言,其必将通过此次虚拟运营商的选择尽力弥补自身固网业务的短板;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则更为需要成熟的渠道类企业,进行市场的拓展。因此,鹏博士可能更为适合中国移动的“胃口”,而天音通信、迪信通等企业,本身渠道资源丰富、成熟,加之在通信行业的丰富经验,则更有可能受到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青睐。
战略:严防“逃兵” 审慎选择
无论是从近年来我国发布的一系列政策,还是从此次试点方案的开闸来看,电信行业的开放已经不可逆转。在行业内浸淫许久的三大运营商必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此次选择合作的虚拟运营商的另一标准便是能否长远发展而不中途退却,成为“逃兵”影响初期战略规划与发展预期。
电信行业具有基础投资大,回收周期长,沉淀周期长的特点。尽管虚拟运营商不自建无线传输基础设施,但试点方案对于服务质量、保障措施等多方面的要求,也是对运营商行业经验门槛的“题外话。”
因此,虚拟运营商一看资源,二看经验与战略方向。经此筛选,像天音通信、迪信通、苏宁、国美这样拥有成熟渠道的企业入围应疑点不多,但那些身处于电信行业之外的企业,即使资本雄厚,行业经验却不能朝发夕至。电信专家付亮在微博预测,阿里巴巴、苏宁、国美、天音通信、迪信通、263可能成为首批6家虚拟运营商。
面对狂热的牌照申请者,诸多业内专家表示,这块蛋糕并不如看上如那么容易吃。所以不排除诸多抱着“试一试”态度的企业即使拿到牌照,却因巨大投资、缺乏创新模式等因素难以盈利,从而退出虚拟运营商的行列。一个鲜活的例子是,爱尔兰租用沃达丰进行虚拟运营的Just Mobile,在预计盈亏平衡前的一个月倒闭,倒在了黎明前的一刻,可见虚拟运营商虽然前景广阔,难度却不小。如果虚拟运营商出现了此种情况,造成的结果便是:既占用了行业资源,又给基础运营商遗留了问题。
因此,基础运营商必然将申请企业的长期战略作为是否合作的又一重要的考量因素。而这一点,仍然有利于行业内企业。以天音通信为例,其战略早在2008年就开始向移动互联网企业转型,并声称要成为卓越的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商,通过各种移动互联网服务接入,积攒了相当的用户量,虚拟运营商领域的放开为其战略升级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总而言之,在三大基础运营商占据主动的情况下,虚拟运营商的进入虽然不会影响运营商发展的大格局,但会带来一些小变化。而“三巨头”对虚拟运营商的选择将充分考虑其硬性条件和长远战略,各取所需,为自己选一个未来的合作者,去应对诸多的竞争者。而在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的竞争中,拥有这些互补资源的申请者,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坚持长期发展的企业将首先获得基础运营商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