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天源迪科20周年网站里有好多美女员工(40岁以下的男性或爱追涨停板的勿入)

13-01-16 16:01 11768次浏览
交通厅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陈友很有魅力哟!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1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刺激2005

13-06-07 16:18

0
天源迪科联合IBM举行大数据平台研讨会 
点击:150  来源:  时间:2013-6-5
2013年6月1日,天源迪科与IBM在海南三亚联合举办以“智在必得、共赢天下”为主题的大数据平台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电信运营商集团及多家省级公司大数据领域负责人及专家,在场嘉宾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大数据技术发展及应用方向。

天源迪科电信事业部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陈起先生主持会议并发表欢迎致辞。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对国际大数据应用案例及带来的变革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天源迪科代表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天源迪科大数据平台的研发和推广情况,重点对天源迪科已经部署的六省一市电信运营商的大数据平台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与点评。展望天源迪科大数据产品的未来,必将与运营商一道迎来大数据领域美好的未来。同时,电信运营商各省公司大数据专家对天源迪科大数据平台规划建言献策,共同探讨当前通信行业大数据平台技术及应用发展方向。

天源迪科于2011年开始制定大数据平台研发规划,开展了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国内第一批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平台开发的企业。公司在2012年突破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完成大数据平台产品开发,在2012年年中至2013年上半年期间通过对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完善,获得了市场的充分认可。截至目前,天源迪科大数据平台产品已占据国内电信运营商领域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并多次应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邀请进行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的介绍,为电信运营商领域的大数据研究分享知识和经验,是中国电信大数据领域的主要支撑厂商之一。同时,天源迪科大数据平台产品在安全保卫和技术侦查等专业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大数据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潜力无限,根据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的研究:国内2012年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2013年还将持续发酵,未来三年有望突破40亿元,2016年有望达到百亿规模。天源迪科在电信运营商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使其获得大数据行业绝对的领导优势,大数据平台产品也必将成为天源迪科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展望未来,天源迪科将珍视大数据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将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作为公司市场战略的重点进行布局,充分迎合时代发展,主动创新,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天源迪科是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主流供应商,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IT支撑系统领域核心合作伙伴之一。作为IBM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此次获得SBP计划的大力支持。
刺激2005

13-06-03 09:26

0
移动转售业务 三大运营商更青睐哪类企业?2013-06-01 21:11 佚名 厂商 我要评论(0) 字号:T | T
由于取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前提便是手握与基础运营商的合同,正因如此,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主动权完全落到了“三巨头”手中。三大运营商将根据自身条件各取所需,选择合适的企业开展合作。

AD:2013大数据全球技术峰会课程PPT下载 

工信部颁发《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整整半个月后,5月31日,三大运营商相继在各自网站发出公告,告知申请流程,民间热议的此次虚拟运营商试点正式开闸。此次运营商的公告并未提出更高的申请门槛,维持半个月前试点方案中,对转售企业的服务质量、号码资源、批发价格、长期服务和保障措施、退出机制等要求。但由于取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前提便是手握与基础运营商的合同,正因如此,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主动权完全落到了“三巨头”手中。三大运营商将根据自身条件各取所需,选择合适的企业开展合作。

 
此次三大虚拟运营商的公告中,虽然未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均声称只要符合试点方案的企业都可以申请并展开切恰。但如果站在基础运营商的角度,对合作的虚拟运营商也将慎重选择,笔者认为“三巨头”将从资源与战略两方面综合考量接洽企业是否具备虚拟运营商的条件。
 
资源:各取所需 运营商的“算盘”
 
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用户总量达到7.15亿,中国联通为2.43亿,中国电信为1.6亿,中移动在用户总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在3G用户量上,2013年2月的相关数据显示,中移动为1.04亿,中联通为0.83亿,中电信为0.75亿,形成了几近于三足鼎立的局面。与此同时,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量已达11.4亿,可以预见的是,在人口总量14亿的中国,电信行业和电信用户规模化的高峰即将过去,未来的扩张需要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谁也不想在未来的竞争升级中被取代。因此,此次虚拟运营商的发牌在给民资进入垄断行业契机之时,更给了三大运营商一个机遇,去选择伙伴共同拓展市场份额。从全球来看,成功的虚拟运营商都在扮演创新者和补缺者的角色,例如英国维珍。而已经引进虚拟运营商11年的香港由于大打价格战,迄今已是名存实亡。
 
因此,三大运营商无论是出于行业发展还是自身增长都会各取所需,慎重选择与自己互补的虚拟运营商展开合作。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三大运营商需要的伙伴是什么样的?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由于用户总量庞大,遥遥领先于其他两家运营商,可谓财大气粗。随着多年对渠道及品牌的大力投入,据相关业内人士称,中移动已经掌握了90%的渠道资源。但其弱点在于固网业务资源欠缺,并入中移动的铁通在固网业务市场所占份额远远无法与其他两家抗衡。因此它所能接受的可能是鹏博士这类的虚拟运营商。
 
中国联通,在将C网业务出售给中国电信之后,联通的网络覆盖率受到影响,但由于重组后时间较短,故销售渠道资源非常缺乏,产品品牌尚未能与中移动比肩。但也正因如此,其设备是三大运营商中最为先进,也是最新的,3G上网速度也是最好的。
 
中国电信是三大运营商中总体市场份额最低的,由于对联通C网业务的接手,其网络信号覆盖率增强,加之其是国内最大的固网运营商,二者合一使得中国电信的网络覆盖率位居三家之首,但移动通信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最为欠缺的可能是能够帮助其拓展市场的渠道类合作伙伴。 
 
由此来看,试点方案中对虚拟运营商的门槛只属于初级门槛,而符合运营商的条件,形成资源互补才是“拿牌”更为关键的因素。
 
就中国移动而言,其必将通过此次虚拟运营商的选择尽力弥补自身固网业务的短板;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则更为需要成熟的渠道类企业,进行市场的拓展。因此,鹏博士可能更为适合中国移动的“胃口”,而天音通信、迪信通等企业,本身渠道资源丰富、成熟,加之在通信行业的丰富经验,则更有可能受到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青睐。

战略:严防“逃兵” 审慎选择
 
无论是从近年来我国发布的一系列政策,还是从此次试点方案的开闸来看,电信行业的开放已经不可逆转。在行业内浸淫许久的三大运营商必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此次选择合作的虚拟运营商的另一标准便是能否长远发展而不中途退却,成为“逃兵”影响初期战略规划与发展预期。
 
电信行业具有基础投资大,回收周期长,沉淀周期长的特点。尽管虚拟运营商不自建无线传输基础设施,但试点方案对于服务质量、保障措施等多方面的要求,也是对运营商行业经验门槛的“题外话。”
 
因此,虚拟运营商一看资源,二看经验与战略方向。经此筛选,像天音通信、迪信通、苏宁、国美这样拥有成熟渠道的企业入围应疑点不多,但那些身处于电信行业之外的企业,即使资本雄厚,行业经验却不能朝发夕至。电信专家付亮在微博预测,阿里巴巴、苏宁、国美、天音通信、迪信通、263可能成为首批6家虚拟运营商。
 
面对狂热的牌照申请者,诸多业内专家表示,这块蛋糕并不如看上如那么容易吃。所以不排除诸多抱着“试一试”态度的企业即使拿到牌照,却因巨大投资、缺乏创新模式等因素难以盈利,从而退出虚拟运营商的行列。一个鲜活的例子是,爱尔兰租用沃达丰进行虚拟运营的Just Mobile,在预计盈亏平衡前的一个月倒闭,倒在了黎明前的一刻,可见虚拟运营商虽然前景广阔,难度却不小。如果虚拟运营商出现了此种情况,造成的结果便是:既占用了行业资源,又给基础运营商遗留了问题。
 
因此,基础运营商必然将申请企业的长期战略作为是否合作的又一重要的考量因素。而这一点,仍然有利于行业内企业。以天音通信为例,其战略早在2008年就开始向移动互联网企业转型,并声称要成为卓越的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商,通过各种移动互联网服务接入,积攒了相当的用户量,虚拟运营商领域的放开为其战略升级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总而言之,在三大基础运营商占据主动的情况下,虚拟运营商的进入虽然不会影响运营商发展的大格局,但会带来一些小变化。而“三巨头”对虚拟运营商的选择将充分考虑其硬性条件和长远战略,各取所需,为自己选一个未来的合作者,去应对诸多的竞争者。而在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的竞争中,拥有这些互补资源的申请者,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坚持长期发展的企业将首先获得基础运营商的青睐。
刺激2005

13-06-03 09:06

0
一帆孤行

13-06-02 23:47

0
有什么说法,烦请详解。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刺激2005

13-06-02 23:34

0
刺激2005

13-06-02 23:27

0
刺激2005

13-06-02 21:39

0
刺激2005

13-06-02 21:38

0
浮夸的虚拟运营商大戏,沉默的互联网企业
2013-06-02 14:08:49 

  半个多月前工信部正式发布《移动通信转售试点方案》,期待中的虚拟运营商故事却并不火热,与两个月前OTT事件相比,三大运营商都显得很平静,而另一方面,除了渠道商有点热情参与外,互联网企业选择集体沉默。 

距离工信部正式发布《移动通信转售试点方案》已经过去半个多月,期待中的虚拟运营商故事却并不火热,与两个月前OTT事件相比,三大运营商都显得很平静,而另一方面,除了渠道商有点热情参与外,互联网企业选择集体沉默。这样的情况似乎有些意外,转售牌照究竟是否有意义?局内的玩家心思如何?
 
早已存在的江湖
按《方案》的说法,除了核心网、无线网等基础网络设施,转售企业可以从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服务内容,以自有品牌开展包括移动话音业务、短信/彩信业务、移动数据业务等在内的移动通信业务。简单按字面理解,市场上早已有各色公司在做转售业务,只不过大多以行业应用的形式开展着。
比如做卡或者做终端的,这类公司往往做垂直行业,最终客户向这类公司购买含通信在内的服务,而它们则向运营商统一购买通道资源。常见的如车辆管理平台商、物流平台商、无线POS提供商,还有一些小众些的比如设备远程管理(比如电梯、工业设备、特殊医疗设备等)、各色依附大企业做内部应用平台的,这类公司往往有深厚的行业资源,既能吃服务增值的钱又能吃通信价差,对运营商来说它们是大客户,必须拼资源拼价格与之合作。
更多的是做短信和话务的。这类公司一般是有能力从多家运营商低价拿到短信或者话务的资源,成为跨网虚拟运营商。由于各家运营商出于争夺客户需要,往往都有很多网内优惠政策,跨网的通信费则较贵,而这类公司可以提供最优解,面向不同运营商的用户群选择不同运营商的通道,它还能解决运营商分省管理的问题,靠着这种跨平台、跨地域的优势以及灵活凶猛的机制,这类公司的业务量也是相当可观,哪怕几分钱的差价已经可以盆满钵满。
转售牌照对这两类公司影响不大,它们本身做的就是运营商无法深入涉足的地带,申不申请对原有模式、对最终客户影响都不大,当然也有少量的也跳出来申请,但更多的还是选择潜水。
 
大众渠道商的纠结
这次真正触动的是面向大众市场的渠道,无论是苏宁、国美还是天音。渠道商一直都是各大运营商拉拢的对象,从终端支持到放号酬金,由于渠道商从运营商处获利丰厚,面对转售牌照就真是纠结。
先说诱惑。想想沃尔玛超市都卖自有品牌的商品,说明渠道商都是有向上游延伸的冲动,尤其是目前渠道商在大众客户购买手机和卡的占比仍然举足轻重,卖别家的不如卖自家的,借原有优势试水在传说中利润丰厚的市场分一杯羹,这是很美妙也很自然的选择。
再说难处。一来通信市场已经斗得是一片红海,运营商的营销捆绑和各类服务政策错综复杂,不是简单的一个降资费就可以拿下市场的,可以预见渠道商能做到的规模不会太大,而要入局,其在产品、客户服务、计费、管理等方面要投入的人员和资金不会少,这样赚得不多还有可能被拖入泥潭,着实鸡肋。二来以前渠道和运营商关系相对简单,做虚拟运营商两者关系就比较微妙和复杂,要想保持老本行的生意不受影响需要有大智慧
所以,做,可能费劲又没收益,不做,难得的进入另一个领域的机会错失就可惜了。不过多一个机会好过没有,因此最后大家多半会拿牌照,至于拿了之后怎么着,走一步看一步再说。
除了这类正规的渠道,其实还有一群相对灰色的草根渠道。打开淘宝,可以看到有很多比运营商正式价格便宜得多的产品,销售这些产品的渠道更像是一种轻资产、无品牌的虚拟运营商,他们熟稔运营商产品的套路,能够嗅出套利的模式,会用尽运营商的各类营销优惠,包装出极具价格冲击力的产品来销售。当然,转售牌照对他们是无意义的,依附大运营商闷声发财才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互联网公司的沉默
对于主导OTT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转售业务其实也蛮鸡肋的。一方面,OTT本来就是某种意义的虚拟运营,而且是通道之上更有价值的业务运营,没必要再去辛辛苦苦的做通道。但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拿到通道的资格,结合其OTT业务其实能够包装出更有趣的产品,比如腾讯自己出个QQ卡,搞个包月然后自己旗下产品的业务流量全免还是很吸引人的。
因此提供OTT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做也可,不做也可,即使做主要也是促进其原有的OTT业务,这和渠道商的考虑不同,毕竟OTT才是未来,君不见三大运营商也加紧布局吗。因此权衡之下,更倾向于不介入。
对于电商型的互联网公司却是一个机会,比如淘宝,它本质是轻资产的在线渠道,拥有在线终端销售、SIM卡销售、充值支付和服务能力,要做自己品牌的虚拟运营是非常有竞争优势的,这恐怕才是这么多玩家里面最具潜力的选手。
所以整体看来,即使没有政策,这个行业已经在渠道、应用等各个层面充斥着“类虚拟运营商”,赚取着其在产业链分工中增值的收益,只不过表面上打着各家运营商的旗号而已,有了政策,可以捅破这层窗,可以用自己的品牌,但收益未必有合作时好。于是,三家运营商都很淡定,说起来还是合作大于竞争,而真正的对手依旧。(文/林丰蕾)
刺激2005

13-06-02 18:55

0
造字的倉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宣布正式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一直炒得沸沸扬扬的“虚拟运营商”开始有实质性的进展。是不是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虚拟运营商的身影了呢?民营企业的进驻,手机话费会降吗? 
评论(0) | 转发(0) 23小时前 - 新浪微博通信商城:【三大运营商宣布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 】5月31日消息,工信部于5月17日发布了《关于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告》,正式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国内三大运营商今日均发布公告,将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并邀请符合要求企业进行洽谈。@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评论(0) | 转发(0) 1天前 - 新浪微博
刺激2005

13-06-02 18:43

0
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启动 多公司有意申请牌照(附股)
 时间:2013年06月02日 07:00:39 中财网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下一页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昨日同时发布公告,正式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虚拟运营商改革启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5月17日发布的《关于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告》规定, “拥有移动网络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在发文之日起15日内,在其公司网站的显著位置向社会公开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接洽部门,并明确与转售企业合作的相关事项。”
  三大运营商的公告中均表示,正式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并邀请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洽谈。
  值得注意的是,对接移动转售企业,三大运营商确定了不同的职能部门,分别是:中国移动采购部、中国电信公众客户事业部、中国联通总部监管事务部。
  专家认为,不同的对接部门意味着不同的合作思路。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和科技的发展,移动转售的蛋糕必然会越做越大。
  所谓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是指从拥有移动网络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的移动通信服务。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不自建无线网、核心网、传输网等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必须建立客服系统,可依需建立业务管理平台,计费、营账等业务支撑系统。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表示有意申请移动转售牌照,包括用友软件北纬通信朗玛信息等。此外,二六三硕贝德鹏博士天音控股国脉科技神州泰岳等公司由于与电信运营商关系密切,也被市场认为有望参与移动转售相关业务。(.上.证 .李.雁.争)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