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指数的近期走势,都在下,估计节后下的可能大,鉴于老A跟跌不跟涨的传统,近期还是谨慎为主。
忙了几天,看好了几家公司,又被吓萎了。不逆大势,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
这几天琢磨了很多遍,把业绩高增长作为投资的第一要务仍旧是正确的,欧奈尔的原则没有错!但为什么上半年没能获得高收益?
对行业理解出现了惯性思维;无视除稳增长行业以外的行业里的好公司的长期高增长;比如光线传媒三年的增长极高。以前一直没有想出如何利用数据库寻找高增长公司的拐点,包括两年前看茅台03的数据也没有找到方法。没有方法就不会有投资的提前量,就不能在市场处于低迷的情况下,敢于在技术面极为恶劣表现下的买进信心及勇气,就做不到投资最简单的境界------低买高卖。
1、大量的读财报是一种方法,不过太费时间了,很难做到。
2、利用季报数据进行拐点判断。思考了N多天,事实上是想了足有一年半了,这几天有点小进展:通过季度净利润增长率的加速或强拐点出现,及时对这类公司的基本面进行研究,得出值得跟踪的个股,在技术上进入空头之后,或估值进入合理区间后分批下手。这需要对公司基本面有较多理解,同时还要把握住市场的偏好。
回顾一个例子,对省广传媒从去年下半年就关注,后来发现广告行业增长也很不错,但是一直没有对它进行估值分析,当时预计其12年收益在0.75元左右,在股价进入19元区间后,由于已经接近2013年了,其静态PE已经到了27了,而动态PE已经降到20倍,绝对的低估了。对于能够稳定增长率在30%以上的公司,28倍动态就是极好的买点(验证过很多个股)。当然在PEG到了0.7-0.8的时候更好了。
季度数据库显示,北纬通讯在12年四个季度都出现在高增长的行列,但当时不是市场的偏好所在,最低到了25PE,当然上半年涨幅惊人。
所以、在追寻高增长个股的时候,如果能通过基本面确定公司的增长潜力,利用合理的估值方法才能确定公司是不是进入低估区间,最后才会坚定买进的信心。
有特色、稀缺的公司;增长率很高;市值不大;估值偏低、技术面极为恶劣。-------买进的时机就到了。
未来是要把这个数据库做好,每季度的数据及时更新,并及时判断出未来可能出现的高增长公司。
市场总是很短视、急功近利-----对当期的高增长常常反应过度(40倍PE)其实,你、我就是市场中的一员,谁提前找到他们谁就赢了。
数据甄别------基本面研判-----动、静态PE估算-----等待买卖点出手。就这几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