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运-20大飞机

13-01-11 10:51 3716次浏览
dllhq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美国卫星拍到中国运20大型运输机最新测试照

发布时间: 2013年01月05日 12:07
换个心情 更换背景 更换字号
2013年1月4日,美国连线杂志网站刊发配图文章,原题《卫星拍摄中国神秘的新型军机》。美媒称,中国第一款国产大型军用运输机西飞运-20(Y-20)的照片露面一周之后,美方获得了该机在中国阎良某机场的卫星照片。

美媒称,卫星照片清晰的展示出运-20的细节,形体上,运-20比美国波音公司出品的C-17略小,机翼和垂尾类似C-17。

美媒文章提到,运-20已经在进行跑道滑跑测试,正准备进行最后的首飞。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战略分析人士约翰-帕克(John Pike)表示,即便进行了首飞,运-20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实,中国的喷气式运输机技术“正在落后,而非赶上来”,尤其是发动机方面,运-20需要新式发动机,在此方面,尚未有证据表明中国已获得很大进展;据报道,运-20原型机采用的老式的俄制D-30系列发动机,(推力等性能)很可能不能满足运-20的设计要求。

美国弗吉尼亚蒂尔集团分析师理查德-阿布拉法(Richard Aboulafia)表示,世界上只有四家公司能够生产运-20需要的发动机,即通用电气/CFM公司(GE/CFM)、罗罗公司(Rolls Royce)、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还有就是俄罗斯的公司,鉴于西方对华武器禁运,前三家公司不会向中国提供类似发动机;阿布拉法表示,运-20量产之后,短期内的一种可能选择是采用此前的国产仿制发动机,但将导致飞机的航程和载荷降低,还有一种选择就是与俄罗斯达成交易,进口俄制发动机并仿制,但俄罗斯可能担心中国的“逆向工程”而不情愿出售。

美媒文章最后称,目前为止,所有一切表明,运-20秀的意味多于实质,激起网络论坛和飞临其上空的卫星的好奇之心罢了,不会威胁撼动美欧俄三方霸占运输机(市场)的现状。

总体而言,对中国大型运输机运-20的现身,美国连线杂志网站的这篇文章,延续了西方一贯傲慢与贬低的态度,但是,近些年来,中国武器装备的研发进度,令很多西方评论家大跌眼镜的情形也不乏其例,比如歼-20的首飞,比如歼-31的问世,比如辽宁号航母交付,比如中国国产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中国以多快的速度发展装备、提升军力,有中国的既定计划和节奏,不会因为美国媒体或夸大或贬低的鼓噪而有所改变。

随着关于中国运-20大型运输机越来越多细节的披露,外媒对这种被视为中国第一种国产重型运输机的关注也在持续增加。日本《外交学者》网站猜测运-20的首飞即将进行,它对中国意义深远,“运-20原型机的试飞将使中国向进入能够独立研制具有洲际航程的重型运输机的航空航天精英俱乐部迈出关键的一步。”

  大型运输机具有战略意义

  报道称,中国在2011年和2012年先后试飞了两种隐形战斗机,而2013年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将通过运-20的试飞加入到这项新飞机竞赛中。不同于之前研制的歼-20和歼-31等相对小型的战术飞机,运-20项目属于具备战略意义的远程重型运输机,发展这类飞机是中国“中长期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最优先项目。报道称,卫星照片显示运-20已经在西安附近的试飞基地进行测试,2012年12月21日,运-20进行低速滑跑试验;2013年1月3日,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视察该基地,“表明运-20已做好首飞准备”。

  报道称,与解放军已装备的俄制伊尔-76运输机相比,运-20的尺寸以及最大有效载荷是根据解放军未来需要运输的装备专门设计的。报道认为,根据中国官方发布的学术论文,这种大型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达180吨,最大载重量超过50吨,翼展约50米,性能优于伊尔-76”。2010年俄罗斯消息人士曾透露,当时尚在设计阶段的运-20能装下解放军最重的58吨级99A型主战坦克。这标志运-20的运输能力接近伊尔-76MF(60吨),稍逊于美国C-17运输机(77.5吨)。

  运-20对中国有五大意义

  中国航空工业近年来已研制出多种先进战机,但运-20的出现仍然备受外界关注。报道认为,能独立研制大型运输机对中国意义重大。首先,运-20能帮助中国建设可靠的远程军事航空运输和力量投送能力,以保护其日益增加的海外利益。例如在将公民撤离冲突地带等高强度任务中,往往需要使用装甲车辆作为保护力量,而大多数商用飞机都无法携带这种大型车辆。如果运-20具有和伊尔-76相似的性能,它能在装有装甲车辆、直升机和其他军事装备的情况下,从中国西部机场起飞,不着陆直飞非洲东部。

  其次,美俄经验表明,大型运输机具备很强的改装潜力,运-20将为解放军提供一个多用途的机体。

  第三,运-20还能减少中国对俄制飞机的依赖。报道称,此前中国采购俄罗斯的伊尔-76和伊尔-78的计划未能实施,严重妨碍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
 
第四,中国可能向国际市场出口运-20以及未来的衍生型号。报道称,如果能获得民航适航证,中国或许将运-20投放到世界民用重型运输机市场,打破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垄断。最后,运-20还将使解放军能执行大规模的中远程空中突击和伞降任务,将提高空降兵的作战和投送能力。

  据人民网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小乖凶猛

13-01-14 21:43

0
发动机设计必备装备

http://*/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015&wbnewsid=1915
dllhq

13-01-11 11:32

0
航空发动机列入国家重大专项 计划5年投1000亿
军事要闻中国证券报 [微博] 2012-12-10 08:40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备受各界瞩目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日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并有望于近期出台。
根据已有信息,该专项预计投入至少千亿元资金支持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这是迄今为止所有重大专项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
业内人士预计,高达千亿的专项研发资金如果能落实到位,将有效弥补国产飞机发动机自主研发制造能力不足这一长期短板。而随着专项的实施,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对于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板块的整合预期,也将进一步增强。
政策落地在即
“我们已经开始准备报项目了。”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该专项由工信部而非早先认为的科技部牵头制定。按照工信部等有关部委要求,目前有航空发动机业务的相关企业正在积极准备项目申报,希望能争取到更多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预计最先投入到基础研究与材料领域,随后会向生产制造环节逐步倾斜。”
这意味着,从去年开始酝酿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出台时间已经愈发临近。去年11月,两院院士师昌绪向国务院建议,将航空发动机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今年6月传出消息,由师昌绪牵头提出的“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工程咨询研究报告”封笔,航空发动机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已经板上钉钉。
长期以来,飞机制造领域受到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困扰。今年7月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航空装备产业列为高端装备[4049.59 2.15%]制造产业中的第一个项目,明确提出要突破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
今年9月4日-6日,国务委员马凯、工信部部长苗圩、国资委主任王勇、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等一同前往陕西,调研了包括西安航空发动机在内的多家航空企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领导首次带队对中国航空工业进行为期3天的调研,足以说明国家的重视程度。
“目前业内普遍预期专项资金规模是1000亿元甚至更高,我们现在都等着方案最终出台。”一位买方航空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参照“十一五”有关重大科技专项政策,预计专项方案中除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相关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外,或还将通过制定相关采购管理办法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
弥补长期短板
在整个飞机制造过程中,航空发动机投入最大、研制周期最长、技术难度最高,是影响整个飞机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因此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国内飞机制造业木桶上的一块短板。
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早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国内航空发动机以引进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改进或仿制。目前专注于该行业的重量级科学家也普遍认为,专利引进或测绘仿制的发动机型号过多,延续时间过长,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造成国产飞机普遍动力不足。
一般说来,航空发动机分为商用和军用两类。目前世界上商用和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基本被通用、罗罗、普惠等几家国际巨头垄断。招商证券[9.03 2.38% 股吧 研报]认为,早期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导致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几乎一片空白,无论是2016年将要投入使用的C919干线大飞机,还是ARJ21支线客机,配装的都是进口发动机。
“只有狠下决心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精选几个有重大意义和带动作用的军民用发动机,走完自主研制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完成从测绘仿制向自主研制的战略转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认为。
除了通过专项解决技术短板外,中国证券报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中航工业集团通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正在着力解决困扰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的人才问题。今年9月,北航和中航工业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签署《航空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协议》。一个月后,发动机控股公司再次与北航签署“航空发动机高级人才定制班联合培养协议”。北航已于今年9月份完成了首届定制班36人的招生。
整合预期增强
航空发动机专项实施在即,业内人士对即将出现的巨大市场机会,普遍持有乐观态度。
波音公司在其最新的市场报告中预测,未来20年中国机队将扩大到目前规模的三倍。
目前,设计生产一台航空发动机,主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单元体及主要部件、整机制造等几个主要领域。A股相应的上市公司有航空动力[10.64 1.72% 股吧 研报](整机集成)、中航动控[7.68 1.05% 股吧 研报](发动机控制系统)、中航重机[6.40 2.73% 股吧 研报](结构铸锻件)、成发科技[7.67 1.46% 股吧 研报](传动)和钢研高纳[13.48 1.74% 股吧 研报](涡轮盘)等相关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专项方案的逐步落实,上述公司除将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外,受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的拉动,公司业绩也将逐步提升。
除此之外,在第九届中国航展上,航空动力实际控制人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将作为中航工业此次参展的唯一发动机单位。
在上述上市公司中,除钢研高纳外,其余四家全部为中航工业系公司。其中航空动力、中航动控和成发科技分别定位为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资产的主机、控制和传动整合平台。
在中航工业各大业务板块中,发动机业务板块资产证券化率相对较低,因此业内人士预期,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的推出,除了给相关上市公司注入业绩增长动力外,也将进一步加快中航工业发动机业务板块资产证券化的步伐。
2012年4月,中航工业集团成立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整合了旗下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型号研制的4个主机所(中航工业动力所、动研所、涡轮院、贵航发动机所)。
招商证券分析师刘杰认为,航空动力虽然去年暂停重组,但其作为发动机整机业务上市平台的定位没有变化,未来不排除再次启动的可能。随着研究所的逐步改制,未来这一块优质资产将成为资产重组新的整合对象。
中航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今年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未来中航工业旗下的大量研究院类资产,将成为下一步重组重点。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吴献东认为,中航工业有很大一部分业务划归研究院所,研究院所属于事业单位,其资产归财政部管辖,事业单位资产要上市首先得转换成企业资产,这个转换过程非常复杂。但科研院所一旦转成企业后,将很容易注入上市公司。
而随着发动机重大专项的展开,有猜测说今后发动机业务会从中航工业独立出来,单独成立一家发动机公司。对此,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有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这一可能性为零。
该人士认为,目前全世界所有航空发动机企业严格来说都没有独立的,美国的GE、欧洲的赛峰和罗罗尽管以发动机业务为主,但旗下也有其他业务。从经营角度讲,航空发动机业务不适宜独立,因为航空发动机投入和回报周期很长,通过业务组合有助于发动机业务发挥长周期优势。发动机技术密集度高,很容易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开拓市场,以大集团的形式存在,正好可以发挥这种优势。
“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杨伟说过非常著名的一段话: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长,应该先行,但是决不能离开飞机独行。航空发动机今后的趋势是飞发一体,统一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不可能独立。”该人士表示。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