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汇总(2)中国大陆之行业篇 (2013-01-01 12:17:08)[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财经
《页岩气汇总(1)香港篇》中贴的港股页岩气板块走势图,经一周的整理,今天又开始新一轮的大涨,今天港股只有半天交易时间,宏华集团涨18.47%;巨涛海洋11.93%,安东油田7.07%。
此文专论页岩 气行业在中国大陆的开展趋势,以及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式。
先说几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一、首先,我们思考,在美国已经成功的页岩气革命会不会在中国出现。也就是说,中国要不要大规模发展页岩 气。
这个答案,应该是毫无疑问的。绝对要发展,而且应该大规模发展。
原因:1、中国对油气能源的需求太大,太紧迫。
2011年数据:原油进口额1966千亿美元,进口量2。5万吨,对外依存度56。5%(百度文库数据)。美国已经因为页岩气生产,而计划了能源自给时间表,计划了能源净出口国时间表。这个诱惑对中国来说太巨大了,这个压力对中国来说太紧迫了。而且原油从来就不是普通商品,购买它、持续稳定的购买它,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十年后在霍尔木兹海峡巡弋的,应该是中国军舰,而不是美国军舰,”一位美国国务院高官如是说。(引《当美国不再进口石油时……》)
所以,不用怀疑中国政府对页岩气开发的决心,不用怀疑中国政府对页岩 气发展的政策力度。
2、中国大陆有世界第一的页岩气储量。有丰富的资源基础。
二、中国页岩 气开发的地质难题
现在关于页岩气资料的文章是汗牛充栋,都提到中国页岩气地质复杂,比美国难度大得多。这是个专业问题,我相信这是事实,是客观存在。都说美国地质条件好,普遍在1500-3000米,中国地质复杂,普遍在2000-4000米。美国在平原,中国在山区等等。
但是,什么资源开采就没地质难题?我知道,新疆油田有亚洲第一深的油井“依南一号”9000米,这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现在的海上石油开采,地质条件好吗?
我是外行,不懂地质,我想,深度应该不是问题,煤层气也差不多这个深度,常规油气井也差不多这个深度。只要有政策力度,只要有商业价值,这个难题不是问题。
三、开采技术问题
据说页岩气技术是美国掌握。看了很多资料,这个的主要技术难题是水平井与压裂。
A股中就有从事这两项技术的公司,比如压裂设备,就有杰瑞,而且做得不错,新进的有几个,吉艾等。当然,光有设备还不够,技术才是关键。但,煤层气当初也是很神秘,也有很多新技术,现在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我想,技术问题,只有在实际开发中才能解决,干起来,就不难了。就算是自己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引进,可以合作,可以外包。
中石油宣布其西南的公司已经开采、销售上千万立方的页岩气了。
四、资金问题
这个得益于国家政策,页岩气已经是独立矿种且对民资开放,第二轮招标,非四大油大有斩获。
就算是四大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个个都是财大气粗,投资是不问题。
可能在前期的资金有些紧张,因为技术原因,因为地质原因,因为规模原因,因为周期长原因。国家对此也有预见,2012年已经有专项扶持资金与政策——(11月5日),财政部发布通知称,为大力推动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增加天然气供应,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页岩气开发利用。 通知表示,2012年~2015年的补贴标准为0.4元/立方米,该标准还将根据页岩气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页岩气开发利用情况对页岩气开发利用给予适当补贴,具体标准和补贴办法由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很多省也出台了扶持政策与资金。一旦开发启动,规模上来,就是纯粹商业化运作了
再来说说几个真正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本身不是问题,只是我们讨论来讨论去,最终还是要落脚到A股中,对于A股的页岩气板块,这些问题不能回避。
一、政策力度问题 与垄断问题
国家应该是很重视,单独立了矿种,允许民资进入。这个力度应该不小。但是,中国的油气垄断国企,太大太强太霸道。1、他们垄断了油气绝大部分资源、绝大部分技术、绝大部分人才 2、中死油垄断了输油气管道
页岩气,要真正大规模开发,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输气管道。美国之所以能成功,之所以一大批中小企业能受益,就是因为,美国的管道是与资源开采分离的,管道是独立的。试想:
永泰能源或者华能电力,他们投标成功了。勘探成功了、开采成功了,这源源不断的气怎么运送?自己建输气管道,建管网?那是什么成本?(中国基础建设最大的成本是土地,是拆迁)。
如果,有一天,国家将输油气管网从石油巨头手上分离出来,独立出来,那就不得了,那就要大发展。
等不到这一天,等不到这个政策力度,那么很多民资或者非石油巨头企业的页岩气开采,就只能是挖了井,出了气,就转让。这一点,已经有专门分析员推出这个推论。当然,也可压缩了、液压了后用车运输,或者自用,或者就地消化。
当然,不等怎样,设备、油服企业还是受益的,因为他们受益于还没出气前。出气后受益的是管道,是资源商。
二、垄断企业的开发动力
四大石油,恰恰是最小企业开发力度最大。延长石油在这一块力度最大。中石油、中石化因为既得利益、因为手握巨大资源、因为巨大而低效的原因,一直没见大动作,甚至有些漫不经心。第二轮竞标的失利,就证明了这一点。中海油因为在陆地掌握的资源很少,明显动力不足。这就是巨型垄断型国企的痼疾,因为垄断、因为庞大、因为既得利益,而因循守旧;而不思进取;而只思守成不思开拓。政府在政策上也明显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将页岩气列为独立矿种,所以允许、鼓励其他国企、民企进入页岩气开采。这个政策应该是英明的。
第二轮招标的失利,也唤醒了这两个巨头,日前,中石油宣布取得重大技术进步,已经开采、销售千万立方页岩气,中石化宣布与康非合作。这两大巨头一旦加快步伐,页岩气的设备、服务需求是巨大的,对A股中那些小市值的公司来说,简直是天量。
一旦两大巨头发力页岩气,将是另一番气象。我们拭目以待。
三、各子行业受益情况
前文一直在强调一个理念——行业性机会、趋势性机会。但,受益当然有先后,也有大小之分。
对此,市场也很犹豫,所以我们看不出哪个的大龙头。我们可参照当年的互联网发展、互联网行情。互联网发展最先受益的是设备商,比如思科、高通、华为、光纤商等、接着是终端商,典型是戴尔等;受益最大的是内容商,如亚马逊、谷歌、新浪、百度、阿里等等。而运营商,各国的电信牌照拥有商,受益却不是很突出,比如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等等。
页岩气行业有自身的特点,美国最受益的应该是油气服务商,比如斯伦贝谢。
中国,应该是设备制造商、油气服务商、储运商、应用商、最后才是资源商。从今年的行情来看,设备商、储运商最活跃,如江钻、
山东墨龙等。
从第二轮招标情况来看,我强烈看好油气服务商。因为,一些电力企业、煤炭企业、民企中标了,他们是一点勘探、开采能力都没有的,他们一定会寻求油气服务商来勘探、开采。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2月25日讯 华电集团页岩气勘探开采研究中心一位专家周二下午对大智慧透露,华电集团5个中标区块未来3年的勘探任务将全部外包给专业油服公司去做,倾向于私人油服队伍,但是不放弃聘用中石化、中石油的油服队伍。 该人士表示,华电集团本次中标区块较多,由于公司自己的油服队伍尚未建立起来,所以这3年的勘探工作主要还是外包给专业的油服公司做,但是未来开采上应该会使用自己的油服队伍。
我还有一个观点,谁先受益,固然可以从行业特点来分析,更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市场自己选择,谁先涨,谁涨得最好、最强,你跟随就好了。因为,我们看好这个趋势,那就顺势就好了。
四、香港市场与A股市场的联动与差异
好多人在看了《香港篇》后,觉得港股价格好低啊,涨了几倍、甚至几十倍也才2-4元,而A股的都是十几、几十元。他们不仅没看到投资机会,反而感到巨大风险。而且A股页岩气板块表现很低迷,落后于大盘,更加深了这些看法。
其实,A股页岩气板块市值小得多,市盈率低得多。我随便拿住三个港股三个A股来看看:(自己制作的表,港股是港元,A股是人民币,没转换。偷懒,没计算市盈率什么的)
再引用两张数据图(引用ID为金越的股友12月的表。他的表都是人民币计价)
这三家,是典型的设备与服务,宏华是做钻机的,2安东是油气服务,华油也是服务。A股的江钻是设备,杰瑞是设备加服务,潜能是服务。(A股算的是总股本、总市值,而不是我们常用的流通股本、流通市值)
至于说A股远落后港股,我想,那应该是市场的原因。不排除资金还在吸货,因为页岩气行情应该是机构资金、中长线资金来运作,而不是游资。港股是由机构来主导的,所以,能在9月后走出持续、稳健、明朗的上升趋势。一般来说,香港股市更加理性,A股更具有炒作性。因此,没理由对A股页岩气板块悲观,除非香港市场是错的。如果香港市场页岩气板块这样长期、稳健、明朗、大幅上涨没有错,那就是A股市场错了。
我反复给我的股友、博友们强调,进了页岩气板块,就要看长远,要坚持。行情的高度、长度可能超出想像,不要用短线思维来操作。不要被短期沉闷所迷惑。我还说了个笑话,我一直都是超前的,比如城镇化第二季这个系列文章,就是9月写的,政策是在11月才大热,市场也是12月才大热。你如果,9月就在文章的启示下,关心、研究城镇化大主题中的任何一个子行业,智能交通也好、新型建材也好、环保、绿化甚至水泥,都会有不错收益。
后文预告:页岩气汇总(3)A股个股分析篇 争取在元旦假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