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央视报道塑化剂的民间声音

12-12-23 00:07 5535次浏览
wuyule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武云溥:新闻联播推出“白酒塑化剂调查”,节目用专家说法表示,塑化剂不能降低成本也不能提升酒的品质,所以白酒企业没有动机主动添加塑化剂。嗯哼,这意思是,没有找到作案动机,所以就算铁证如山,凶手也得无罪释放是吧?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7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wuyule

12-12-23 11:42

0
数尽更筹-听残淫漏:从一条新闻报道看新闻联播的无耻,昨天的联播说白酒查出有塑化剂,又说然而塑化剂是哪里添加的呢?于是找了几个江南大学的志愿者品尝白酒,他们说分辨不出添没添加塑化剂,又请专家验证塑化剂不会对白酒挂杯有作用。言外之意就是塑化剂不会是厂家添加的。
wuyule

12-12-23 11:41

0
田野狂想曲之小小说:这是22日今晚播出的新闻联播的照片,有兴趣的友可以看看网络电视中央1台的今晚7点10分的回放 不晓得是哪些记者受人委托,找了一个大学,几个“酒业”的所谓品酒师——志愿者,填了一个所谓的报告,一个所谓的化学专家,下了一个所谓的结论:白酒行业根本不需要添加塑化剂 流泪还在掩盖、自相残杀.
wuyule

12-12-23 11:40

0
陆darren:一边,用轮播的新闻狂轰滥炸所谓肯德基的“速成鸡”;一边,用新闻联播为普遍存在的白酒塑化剂无耻背书,采访的全是官方砖家,却又没有勇气直接说出白酒不含塑化剂。唯一的可以推断出标准就在于肯德基没有广告在央视,而包括酒鬼酒在内的白酒公司在央视的广告可谓疯狂。想想以前的百度双汇,亦是如此
wuyule

12-12-23 11:35

0
原标题 [网曝酱油醋等调味品塑化剂毒过白酒400倍]
  编者按/“塑化剂”危机持续发酵,白酒上市公司遭遇重创的同时,调味品、饮料企业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

  “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微博中,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语出惊人。短短一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15000余条。一时间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加加食品20.02+0.442.25%
百润股份13.89+0.151.09%
承德露露13.52+0.070.52%
恒顺醋业15.09-0.06-0.40%
海南椰岛7.82-0.21-2.62%
,消费者人心惶惶,持有相关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更是如坐针毡。

  所谓的“塑化剂调味品”果真如传言的一样毒过白酒吗?《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食品饮料行业的生产工艺很难保证没有塑化剂,而且有关食品饮料中的塑化剂含量标准也含糊不清。但蹊跷的是,不少上市公司却坚称自己产品不含塑化剂。本报将关注后续进展进行跟踪报道。

  毒火腿、毒牛奶、毒白酒之后,所谓的“毒酱油”“毒醋”“毒饮料”成为砸向食品饮料行业的又一枚重磅炸弹。

  记者统计后发现,目前涉及调味品A股上市公司中,生产香精香料的公司只有百润股份(002568.SZ)一家,生产醋和料酒的恒顺醋业(600305.SH),生产酱油的加加食品(002650.SZ)。

  在饮料上市公司中,主要为承德露露(000848.SZ)和海南椰岛(600238.SH)。此外,中粮屯河(600737.SH)、深深宝A(000019.SZ)、中炬高新(600872.SH)也涉及饮料、调味品业务。

  《中国经营报》分别致电上述企业,得到的答复普遍为,公司产品绝不含塑化剂。然而,报料人龚也长给记者提供的线索却显示,调味品、饮料行业含塑化剂已是普遍现象。

  “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的判断,与龚也长基本一致。

  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背后,塑化剂危机迷雾重重。

  两套标准前后冲突

  塑化剂风波源自我国台湾地区,2011年5月,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塑化剂事件曝光之后,引起行业巨震。据了解,受事件牵连厂商217家,产品747项,波及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类、粉状类、锭状类等六大类产品。

  据相关媒体报道,“台湾行政当局的处理措施,一是要求全境10700个超市、量贩店、便利商店,立即将所有含有塑化剂的商品下架,3天内,如果可以提出合格证明,才可重新上架;二是台湾检方对涉案人员提起诉讼,最后判决中的刑期从1年4个月到25年不等,判决最重的是昱伸公司负责人陈哲雄,有期徒刑25年、并科1000万元新台币罚金。”

  酒鬼酒引爆国内白酒塑化剂危机后,至今并未有任何“召回”动作,相关负责人也没有被监管部门迅速“问责”。

  网络曝光饮料、调味剂毒过白酒后,塑化剂风波再度快速发酵。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事件的始作俑者龚也长。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龚也长对“调味品塑化剂含量400倍白酒”的说法也有些“含糊”。

  “在微博中说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确实有点夸张。”龚也长改口称,食品用香精香料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标准比白酒行业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确实高出很多倍。

  按龚也长的说法,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饮料、调味品塑化剂含量上限,卫生部于2011年先后下发的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文件和卫办监督函[2011]773号文件,对于食品、调味品的检测标准界定,存在明显冲突。

  2011年6月,卫生部下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中表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不得接触油脂类食品和婴幼儿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而在2011年8月份,卫生部却又单独下发了关于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含量的通告。该份名为《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用香精香料适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有关问题的函》(卫办监督函[2011]773号)表示,对监督抽检食品用香精香料发现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超过最大残留量的,如系环境污染、包装材料迁移以及香精香料加工浓缩富集工艺等带入的,应当检测其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以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共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计算。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可以允许继续生产销售和使用。

  从卫生部对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规定来看,要比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高出数十倍。

  “台湾塑化剂风波爆发后,国内相关标准也做出调整,调整的方向显然更有利于保护企业。”龚也长告诉记者,卫生部之所以对香精香料中塑化剂总含量做出特批,是因为在当时如果按照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的规定,由于国内企业生产工艺和包装较为落后,大部分香精香料都无法达到标准,而香精香料又是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的重要成分,国内调味品和饮料行业也会受到重大影响。

  实际上,塑化剂标准的前后不一,幕后推手源自众多国内食品巨头的集体抗议。

  某知名上市白酒企业董秘告诉记者,“这个标准事实上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国家的标准问题。台湾塑化剂事件后曾经出台过一个卫生部551文件,调味品和酱油这些企业就到卫生部去闹,称这个标准不适合。后来卫生部没办法就出台了一个773文件,规定它们的含量是60毫克/千克,而白酒仍旧按照之前的标准0.3毫克/千克。”

  塑化剂成行业普遍现象?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表示,香精香料是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原料的重要成分之一,但由于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都是成品,如果用香精香料的塑化剂总含量标准来作为调味品和饮料塑化剂总含量的标准不太恰当,如果以551号文件执行,对调味品和饮料来说又显得过于严厉。

  同时,由于卫生部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中所含塑化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仅让消费者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里面所含塑化剂标准模糊不清,也让相关企业在控制和检测塑化剂方面无明确的依据。

  “目前,国家对醋、酱油里面所含塑化剂没有统一的标准。”恒顺醋业产品质量检测部门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加加食品董秘戴自良也表示,在酱油、调味酱和蚝油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检测方面,国家现没有针对塑化剂的独立标准文件,只有卫生部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文件。

  对于多数公司回应公司产品中不含有塑化剂的说法,朱丹蓬表示,在饮料和调味品的原料中,香精香料是主要成分之一,而卫生部专门就香精香料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做出了“高数字”标准,显然是国内的香精香料中塑化剂含量较高,相关饮料和调味品含有塑化剂的概率较高。

  “对于调味品和饮料的生产企业,要严格控制香精香料中塑化剂含量有较高难度,即使一批原料香精香料中没有塑化剂,也很难保证每批香精香料都不含有塑化剂或塑化剂不超标。”朱丹蓬告诉记者。

  除了原料以外,调味品和饮料企业在生产线和包装上如果有塑料装置,则会加大产品存在塑化剂的风险,朱丹蓬透露,“特别是醋对塑料具有一定腐蚀性,在生产、包装以及运输过程中,有塑化剂转移到产品中的可能性,因此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 (来源:光明网)
wuyule

12-12-23 11:30

0
华西财富-刘阳:白酒行业势力真大,新闻联播都来澄清塑化剂。到底是民族瑰宝,还是糟粕,还是利益。。。
wuyule

12-12-23 11:29

0
果味盖茨:#白酒塑化剂#二选一:是教授脑残,还是企业脑残?非此即彼!新闻联播刚刚报的@徐岩 的高论。。。。
WindStand

12-12-23 11:26

0
找几个学生鉴别不出来然后推导出结论,服了。
wuyule

12-12-23 11:21

0
科教编导老苏:现在的新闻联播正在通过江南大学食品与科学实验室的实验,来驳斥白酒添加塑化剂就可以挂杯,就可以将新酒变成陈年老酒的传言。其实,传言越来越多,需要辨别真伪,但是怎样甄别?通过足以可信的实验和研究来验证,才是科学的好办法。这样才能让大众信服。绝不能简单反驳,靠经验来说事。
15小时前 - 新浪微博 - 评论
wuyule

12-12-23 11:19

0
舒国华营销策划:央视《新闻联播》关于塑化剂报道很给力,排除白酒勾兑添加塑化剂提升口感和挂杯的可能, 江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岩组织的多组试验很有说服力。目前看,塑化剂事件告一段落了,下阶段,各白酒企业将集中精力投入春节营销肉搏。
wuyule

12-12-23 11:18

0
八云二世:好恶心,新闻联播不去追问白酒中塑化剂超标的问题根源,反倒通过对比添加塑化剂样本白酒的口感、挂杯与无添加白酒一致,去论证生产商无添加塑化剂的动机,这力度好大呀。@我爱我要我泣我笑 @打的去英国 @老天堂火柴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