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文化产业将不再是“送文化下乡”的配套角色,而应该更多地发挥其产业优势,丰富城镇化内涵,助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城镇化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统一,其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文化对人的素质、修养的提高是其他要素无法替代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城镇化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却让农民的就业、收入等物质条件尚难满意,更别提文化娱乐消费的需求了。
这是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缺少文化的表现。未来,城镇化应摒弃“造城”运动带来的基建热,而应该开发和培育特色经济,注重产业协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其重要抓手之一。我国农村有巨大的文化资源尚待开发,各地若依托当地的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当地文化产业,或许能成为当地主要的支柱产业。广西、云南一些农村地区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已成功致富。
文化建设尽管不是农村城镇化的全部内容,但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无疑会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加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长江证券 指出,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无论是从目前的产业规模,还是从产业带动能力以及在资本市场中的影响力来看,文化产业都不应该在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只成为“送文化下乡”配套角色,而应该更多地发挥其产业优势,通过人文理念引导城市规划,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同时,通过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传媒集团,凝聚社会发展共识,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其空间和市场是十分巨大的。
《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支持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整、规模效应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加快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完善出版物发行流通网络,加快全国性出版物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网点覆盖面,努力实现“市市有书城、县县有书店、乡乡有网点、村村有书屋”;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卫星直播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推广应用、城镇数字影院等重大产业项目。这说明城乡一体化的文化建设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