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极不喜欢趟这种浑水的,因为这种东西基本上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既然被点了名,就硬起头皮出来应个卯,以下这段文字是在塑化剂事件后,我对一位关心小涨酱酒的朋友所作的说明。
[淘股吧]兄好,特汇报一下塑化剂情况:
近段时间贵州对地方白酒进行突击检测,目前共检测白酒240多个产品,其中1个超标,塑化剂确实有,但其含量远低于欧美标准,我认为仍可放心饮用,我自己也在喝,呵呵。
在贵州白酒业内,确实没有查出人为添加塑化剂的行为,目前业内基本认为,是在早些年以前,为了产生方便,在烤酒取酒时使用了那种50升的白塑料桶(就是在烤酒时把酒直接接入桶内,方便搬运至库房),因为酒精对塑化剂有溶解作用,而且是在4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下取酒,导致塑料桶上的塑化剂析出。
事实上,在前两年业内已发现这个问题,近两年全面对白酒加工小作坊进行改造,在仁怀市,目前稍正规一些的酒厂和作坊都已不使用塑料制品品。
有的白酒企业现在的生产工艺本身已经没有问题,但很多的基酒是从贵州四川这边的小作坊拉过去的,但又不能说明自己的基酒是产于贵州。尤其是老酒,近两年基本是抢购。越是老酒,在生产的当时就越没注意到塑化剂的问题,因为前几年人们根本不了解塑化剂这个东西,所以现在造成的情况就是,越高档的白酒塑化剂含量也就越高,因为高档白酒里老酒也多。
在基酒的运输过程使用了质量不高的塑料桶,并且在塑料桶内存放过长,最终造成了塑化剂超标。但从外地购进基酒这件事,白酒企业打死都不会招,所以就没办法说明塑化剂来自于哪一个环节。
不知道白酒行业最后会对这个问题怎么说明,或者是不了了之,天长日久之后慢慢淡化。因为即使是茅台五粮液,他们也会在周边收购老酒,但这些企业都是本地收购,即使使用了塑料容器,存放也不会太久,一般拉回去就进了库房。而洋河从四川这边收购基酒,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曾经被曝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