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军单抗领域,
沃森生物似乎有着舍我其谁的决心.2012年,沃森生物就和上海
丰茂生物签订框架协议,由沃森生物控股丰茂生物,而后者也是对单抗志在必得.
记者了解到, 由于沃森生物在当初并购上海丰茂生物时,基于要克服高科技研发
项目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双方对合约的履行做了很强的约定性条款
.按沃森生物9月26日公告称:由于丰茂生物原股东上海威陆工贸有限公司,王笑非,孔
海燕未能按照《增资协议》和《资产评估报告》约定的无形资产履行出资义务,造成
目前上海丰茂尚未完成增资,并且还违反了《增资协议》中关于过渡期资金使用的相
关规定.决定终止和丰茂生物的合作.
而此前的9月25日, 沃森生物收到了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送达的丰茂生物原股
东要求解除《合作框架协议》和《增资协议》的诉讼请求.
一场看似对沃森生物进军单抗领域形成打击的商业纠纷反而给了它机会,并让它
抓住了嘉和生物转瞬即逝的机会.
关于丰茂生物和嘉和生物, 尽管两家公司都信心满满,但两家公司的研发进度却
有很大差距.一位专家给记者分析了两家公司的不同,他认为,嘉和生物相比之下产品
更加成熟,而丰茂生物则是处在一个更加早期的阶段.如:
嘉和生物第一个产品(贺赛汀生物类似药)已经获得中国临床试验批件,并已完成
国际一期临床试验;另外2个生物类似药产品已完成中国临床研究申请.但丰茂生物的
产品均还未申请临床研究.
嘉和细胞系来源和知识产权清晰, 单抗表达量高达3-5克/升,收率大于70%(国内
其他厂家一般表达量仅1克/升,收率约50%).而丰茂生物细胞系未有清晰知识产权,单
抗表达量仅约2克/升.
另外, 嘉和生物的核心团队主要来自国际著名的生物制药集团如Amgen和Abbott
等公司,并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丰茂生物则单兵作战色彩更浓.
他分析说,尽管从合约表面看,沃森生物并购嘉和生物首次投入可能会更多,但它
获得的资产和成果也多,研发的早期风险已经过去.相比之下,如果继续投资丰茂生物
,投资额可能更大.而更关键的是,由于丰茂生物是一个更早期的项目,即使研发成功,
也需要更长的时间,产品相比嘉和生物要晚进市场. 自然的,沃森生物不愿等待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