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海正药业特殊,各大券商数次强推,股价顽强的徘徊100亿市值附近。最近二季度大成基金同学在坚持了近2年后突然减仓1700万,剩余的1000多万股估计也减的差不多了。具体原因不详,但是否在股价启动的标志?
说海正药业特殊,浙江的一个地方国企,04年有一次集团层面的改制,管理层拿到了部分集团公司的股权,释放了制度红利,发展迎来加速的原料药时代。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海正却出现了发展的瓶颈期,制剂出口遭遇挫折,成立合资公司转向国内制剂销售,目前尚在磨合的曙光之中。地方国企的瓶颈,
@二线牛牛 笑言:
海思科的市值等于海正加华海再加10亿现金。海思科就不说了,台州两药企,海正和华海,说两兄弟或许海正会生气,因为保华是从海正出来的。说爷俩估计保华不愿意了。不管怎么说,民企的发展动力远高于国企。海正怎么迎头赶上?二次改制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就是我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前瞻中想到的,海正药业的关键点在哪里呢?合资公司、上海百盈、母公司、商业的收入和净利润是最后的体现,但这只是结果和表象。上市公司对员工的激励制度才是关键。现在还拿着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话语激励员工的老板和官员要么是骗子要么是傻子。台州国资委不是骗子,更不是傻子。白总一生奉献给海正,再奉献几年,倾注一生热血的公司,我想这几年白总会护送一程,打好根基,让后人再接再厉。
前面说了,2004年一次改制,当时的管理层和员工享受到了改制的红利。2012年海辉合作、引入陈文德,一系列的研发、销售优秀团队加盟海正,我相信大部分人没有享受那时改制的红利,这部分优秀的人才怎么激励?思来想去,我想这才是海正股价的关键所在?那么到了临界点了吗?我想到了,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要开了。大成基金没想到吗?
说到海正药业的激励,不得不提两个人。
陈文德:现在是上海百盈的负责人。陈曾任辉瑞高级销售总监,2006年获香港科技大学EMBA,1992年加入辉瑞做医药代表,2000年开始任辉瑞全国销售总监,那时辉瑞销售约5千万美金,2009年底离开时,辉瑞业务是7亿5千万美金。9年复合增长36%。同时成功上市10来个新产品。也带出了一支销售能力强和规范的销售队伍。当然取得这样的成绩是辉瑞中国全体员工的努力。
肖卫红:现在是海辉合资公司的负责人,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99年加入辉瑞,曾就职于人力资源部和销售部, 历任人力资源经理、销售队伍支持与发展经理和高级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总监、商务及多元化业务事业部总经理。
我想到了
同仁堂,基本上没有引进什么优秀人才,2011年在上市公司层面的现金激励便启动了同仁堂二级市场股价。陈和肖,以及诸多研发和销售的优秀团队,没有足够的激励政策,会留在台州、富阳吗?会与海正共进步吗?国企有诸多不便,但两个月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或会给出答案。在这个时候,我宁愿买入市值极度低估的海正药业,也不愿去碰海思科。如果我看到激励层面的重大改变,我愿意重仓海正药业。
附:海正诸多药品批文不说了,喜美欣放量,安佰诺马上上市不说了,与海外公司合作引入高端制剂不说了,海辉未来的首仿优势不说了。今年海正的业绩各大券商都有预测,有几个关键点,收入100亿上下,毛利率会去到40%左右,销售费用率或会上到20%左右,合资公司上半年是14亿左右,大家不要被报道误导提那么高预期,一口不会吃成胖子。净利润不好预测,比3亿多点是大概率事件。利润表层面合资公司和百盈的收入是关键。资金层面,大成减完是关键。
小股东能不能提意见?完善公司激励制度,为股东创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