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砸进了交行,有朋友不大理解,把自己的思路整理下,目前持仓全部为银行股(民、兴、交)。
从实业投资的角度(我们可以假设所买的股票不能在二级市场很方便退出),买进一项资产未来可得到的收益率取决于两点:买入价格(最好没有溢价、有折价多折价更好),盈利能力(以ROE来衡量)越高越好。公司创造未来价值的起点是期初净资产,ROE体现公司股东权益增值的效率,只有入股价格等于或小于公司期初净资产,你才能全额或超额分享公司未来的盈利。
我们假设以1倍净资产的价格买入未来5年预期年复合回报15%的股权是人们追求合理投资回报的基准。则:
ROE=12%,合理PB=0.88倍
ROE=15%,合理PB=1.00倍
ROE=20%,合理PB=1.25倍
ROE=25%,合理PB=1.53倍
2013年6月25日,
浦发银行 的最低价7.18元,2013年中期的每股资产10元,PB=0.72倍,过去几年的平均ROE(分红后)在20% ,这个收益率在未来几年预期依然可以维持,以这个价格买入,2018年中期将增值到3.46倍(还没算上分红)。
2013年7月29日,
交通银行 的最低价3.68元,2013年中期的每股资产5.36元,PB=0.69倍,过去几年的平均ROE(分红后)在15% ,这个收益率在未来几年预期依然可以维持,以这个价格买入,2018年中期将增值到2.91倍(还没算上分红)。
所以,6月下跌后,买入浦发银行机会成本最有利,买入交通银行次之。
而目前,以2013年中期净资产衡量,买入交通银行的机会成本最为有利,因为它未来5年预期的ROE有望继续维持在15% (我个人的看法),而PB还只有0.80倍,其他银行股价多在净资产上方或净资产附近。
做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我们在任一时点的投资决策是基于全部投资标的机会成本的权衡,所以在特定时期,以牺牲单一标的长期预期回报来换取短期的预期投资回报是非常合理的策略,中国abc经常换马实际上是对机会成本非常敏感的自然反应。
越是出于短期策略,比如看1年、2年甚至更短而不是更长,买6月底的浦发和当前的交行,相比买民生、兴业是更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