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植物大战僵尸2》安卓版 24小时下载1800万次!!!

13-09-13 14:06 15202次浏览
亏光大师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TM的,这真是个疯狂的时代!

<<植物大战僵尸2>>安卓版 24小时下载1800万次??
这游戏真的这么好玩??





我还不相信,特地去看了下360,还真的到13点,有884万了:

打开淘股吧APP
24
评论(9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必晟客

13-12-17 20:40

1
大师,你的材料分析有理有据!
我转贴下。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亏光大师

13-12-17 20:17

2
Expedition8兄,好!
 这个关于正和股份的帖子,起由是一朋友购买了该股票,由于直接找不到许玲的资料,所以询问我的看法。
所以我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到底是谁在借壳。
我的结论是,由宁柱和许玲为代表的中能国际(这个是其网站的名字,实际工信部注册的网站本是香港启正集团北京代表处)是真正的借壳方,也是其在背后主导增发收购油田事宜。
我的建议是,等证监会核准增发后,再购买,原因是证监会的工作人员相对来说更专业更有经验,能够识别真假(至少比普通投资者更专业和更有经验)。
我的假设是,如果目前中科提供的所有资料都是真实的,那在理想情况下,他们会迅速增发收购马腾,业绩体现,继续收购,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最终做大做强,成为真正的能源巨头。

由于地铁兄不断在提示风险,也引起我的注意,我也简单查了一下当年北生重组的事,两者在非公开发行方案上有太多的相似点。
ST北生2008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


正和股份2013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



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猜到了,呵呵,答对了,就是同一家公司,身披不同马甲,卷土重来了。在这里,我敢大胆猜测:2008年重组北生的中能石油就是2013年重组正和的中科石油。为什么当年失败的中能石油不善甘罢休,因为道理很简单,中能这里的一批人都有点技术,然后到国外投标获得开采权,但是没有太多钱勘探开采,所以需要一个资本市场的平台,为后续的油田投入融资。
ST北生当年重组失败的原因,据我分析,不仅仅是中能石油直接就是骗子那么简单。如果看过我前面说过的一荣俱荣,可能会更好理解北生的失败:
第一是金融危机,中能提出重组北生是2008年2月,那时候,股市处于牛市末期,而最终终止是2008年11月,是熊市高峰期,也就是股价最低迷的时候,北生的市场价格是1元多,你说,增发5块多,人家傻逼啊?换句话说,提出非公开发行方案的时候,刚好是牛市末尾时期,而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恐怖的2008年每一天股市几乎都在下跌,导致增发的几个投资者不愿意去参与了;第二是北生的董事长在2008年4月死了,被广西监管局调查迟迟没能结案,导致中能增发的投资者的兴趣大减;第三还是金融危机导致石油天然气价格飞速暴跌,增发的几个投资者算了一算,即使重组成功后,公司利润也不高,加上那时候也不知道熊市能熊多久(2008年年末的4万亿政策是突发性,并非是计划内的),大家都不参与了。












最后说几句,我说的重组北生与正和是同一批,是大胆猜测。所得到证据比较牵强。比如名字都是中能,重组北生的赵启功,原名石政,而重组正和中科前身中能,就是香港启正(启功+石政)集团北京代表处。都拥有吉尔吉斯斯坦的天然气开采权,地理位置基本一致。我唯一得不到确切证据的就是不知道重组正和中科前身中能,它的股东有哪些,我能查到的就只有宁柱了。而上次重组北生,就是赵启功。
这次重组正和,能否成功,我个人看法,依然是谨慎乐观的。当然这个成功绝对是依然各方面条件的,如果明年2014年跟2008年似的,超级大熊市的话,正和跌到1块2块,呵呵,那这个重组绝对不成功,毕竟,增发对象又不是傻逼。如果油价暴跌,那也完蛋。增发的成功与否表面是看增发对象是否按计划出资,实际是看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脸色,股价的走势,如果股价走势一直向上,成功的概率自然很高。有意思吧,跟斗兽棋似的,大象吃狮子,狮子吃老虎,最后是老鼠吃大象。散户才是真英雄,如果散户不买账,重组绝对不成功。至于很多人认为哈萨克斯坦的油田可能是假的,我觉得增发对象能拿出现金来锁定3年,他们应该最起码调查过了的。不过,你要买的话,最好也调查一番,毕竟你也是真金白银拿出来进行投资的,去看看,就当去旅游好了。至于很多人认为马腾既然那么赚钱,为什么要卖呢。这个很简单,还记得汇源果汁吗,人家老板就是愿意卖给可口可乐,公司就是猪,养肥了就得卖,当然最后又是被一群老百姓给否定了,商务部给终止了。至于说现在的中科是皮包公司,空手套白狼,对啊,本来就是啊,他就是有个路子,晓得如何去国外购买油田而已,另外啥也没有,他要自己有钱,他也不带你玩了,现在是你出钱,他出力,你把钱给他,然后大家赚钱,就是这么个意思。他到股市来融资,融到资金后,去国外购买油田,然后大家一起赚钱。
Expedition8

13-12-17 15:32

0
@亏光大师 
  根据*ST北生在2018年11月27日发布的公告称,*ST北生表示,重组方中能国际石油勘探(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中能石油”)新增战略投资者无法履行增资承诺,重组工作长期陷入停顿,因此协商决定解除重组协议,并承诺在未来3个月内不再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宜。
  原来, 陈隆基和所谓中能国际石油勘探(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中能石油”)5年前就玩过重组这一招。此次收购,海南正和的说明材料里,连这几个公司的英文或俄文的名字都没有。我的印象是,他们刻意回避了提供外文名字(当然,不排除有保护商业机密的考虑)。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求助于在海外的朋友,包括在荷兰、哈萨克的朋友,都没有能找到这些公司的外文资料。
  亏光大师,您经验丰富,觉得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所谓的马腾石油、中科荷兰石油、马塞尔石油,都根本不存在,或者只是个无业绩的空壳公司,或者名义被借用,而与此次收购完全不相干呢?甚至,报告书里所说的6家私募机构、承诺锁定3三年,也有可能全都是子虚乌有的呢?
westkingdom

13-12-16 22:58

0
学,认真学!!
必晟客

13-12-16 16:33

0
向大师的追根溯源精神学!
Expedition8

13-12-16 11:47

0
@亏光大师 
兄的分析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谢谢分享看法。
亏光大师

13-12-16 11:33

0
Expedition8,兄好!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正和股份的未来我是谨慎乐观的。
首先说风险,第一就是目前的增发未通过;第二,就是管理周边国家,包括哈国的马腾的管理风险,经营企业不仅仅是资本运作,日常的管理治理是非常艰难的,何况是在他国;第三,油价下跌的风险。
其次说运作。到目前为止,正和的运作越来越清晰。从头开始讲,许玲应该是个富婆,有点钱(这个从她的履历可以看出),投资了启正集团,后改名叫中能国际,占16%的股份;宁柱是个活动家,从他曾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主席,攻读到博士学位,以及后来工作每两年不到就换一份工作来看,他非常聪明,交际能力强,与其说他是企业家,不如说他是个资本运作者,在上海创业做海淘后,就成立了启正集团,后改名叫中能国际。这两个是主要人物,许玲出钱,女,1963年出生,今年50岁;宁柱出力,操盘手,男,1978年出生,今年35岁。中能国际里还有其他合伙人,这些人主要是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专家。
中能国际说穿了,就是个掮客,是空手套白狼,所以说,很多人以为是款爷,其实是倒爷。它主要业务是到中国周边地区去寻找油田资源,购买采矿证,然后与勘探公司合作开发等,本身的资金非常有限,所以需要大量融资,借壳上市是唯一途径。所以很多人把正和的借壳方看作是大救星,救世主,我认为是错误的。但是我也不认为它是个骗子。我更倾向于认为这里是多方共赢,一荣俱荣的结果。
中能国际有关系,有资源(主要指人脉和信息,不是指直接拥有油田资源,而是指知道谁有油田,也能买到油田这个信息资源),但是没有买油田的钱(看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就知道,开采油田不是谁都可以玩的游戏),正和拥有上市公司的身份,可以融资。所以中能国际由于自身的财务状况不良,所以通过购买壳公司捷盛贸易,改名中科石油,收购正和,你如果仔细看,他买正和都没钱,35亿转让费是这样付的,1亿现金,24亿以11%的荷兰石油作抵(目前还正在收购马塞尔石油,所以实际是马塞尔的11%),另外10亿用承接正和的债务做为付款。所以我才说有空手套白狼之嫌。
在中科收购正和后,第一步就是立刻出售子公司还债,先要把10亿的债务还清,第二步,迅速增发,收购马腾(很多人认为这是假的,我不这么看,我认为这是真的,而且利润一定很高,因为这是头炮,第一炮一定得打响,否则后面就全完了),第三步,在收购完马腾后,净利润疯狂上涨,利润表十分漂亮,2014年至少有8亿以上的净利润,股价突破20元以后,继续增发收购中能国际所掌握吉尔吉斯斯坦的油田资源。所以你要认真仔细看,一荣俱荣的意思,中能提供信息与人脉,投资者提供现金,哈国和吉国提供油田,股市价格一定要上升。
资本运作途径:第一正和转型能源,股价上涨超过10元(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私募愿意以6元买,锁3年,我认为中能向他们保证过的);第二收购马腾成功后,净利润上升,每股收益5毛左右,股价超过20元;第三,公司在12元左右再增发8亿股左右,收购中能拥有的采矿证及吉尔吉斯斯坦的油田,股价将在30元到50元之间。
这应该是全盘计划,至于是否行得通,最关键的就是我开头说的风险,证监会审核的风险,接着是管理的风险。
如何操作正和,我个人认为马腾收购成功概率十分高,所以在此之前问题不大。而且由于新三板、优先股、新股都在频繁上市,导致资金分流严重,所以正和不可能持续飙升,我倾向于认为在6元、7元与9元、10元之间盘整徘徊,证监会审核通过后,能超过10元,马腾收购利润超预期后,能超过20元。反之,跌破6元,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总之,正和的借壳方并非是实力强大的金主,仅仅是个倒爷,信息拥有者;参与增发的机构认为的也是基于油田收购成功后股价大涨的预期之下敢于6元参加增发,锁3年。其实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A股市场上目前成功的有博盈投资,正在实施的有伊立浦中房股份。都是影子公司控股上市公司,然后增发收购资产。
Expedition8

13-12-16 11:16

0
(转贴)
正和最大的风险是要等增发成功后才能购油田!
 唯V是爱 发表于 2013-12-13 08:37:32
仔细研读了正和购油田的流程,是要等到增发成功后才购油田。而美都是购油田成功后才增发。
查阅了增发收购海外资产的案例,竟然发现整个A股市场没有一例成功的,就像ST珠东峰等,凡是涉及到海外资产的到最后都是一测“因涉及到海外资产,资产评估困难等原因的公告”而流产。还有一例是天齐锂业,从去年准备增发,直到现在还是希望渺茫。
油价近方期有大涨的可能,等到油价大涨了,资产持有方是不是还那么积极出售呢?
反观美都,油田已经到手了,如果增发不成功,公司肯定会用其它的办法融资,不增加股本反而是最大的财利好。
再看正和与美都两个油田资产质量,首先所花资金相当,正和是5亿多美金。美都花了1.36亿美金现金,再加上2.75亿的长期债务,还有因购买资产而产生的1亿美富金的债务,总共也是5亿多美金。
美都油田的成本要低于正和,每桶只有仅仅3美金,而且美都的油田刚开始开采,而正和的油田已经稳产多年,并且产量几乎没有提高,一直只有股50多万吨。再看美都油田增速,2012全年净利620万美金,而到2013年仅第一季度净利就达到了720万美金,到2014年预测净利为7.5亿RMB,与正和相等了。而吧到2015年美都的产量会到90万吨,净利超过13亿。而正和尽管各项进行顺利,到2014年收购成功还是未知数。
所以我昨天已经换美都了,我自己的看法,供战友们参考。
Expedition8

13-12-16 10:25

0
从各种迹象看,中科石油、荷兰石油、马腾油田等都是虚无缥缈的。
这票重组通不过的概率太大。
现在炒高的风险,和昌九生化一样高。
Expedition8

13-12-16 00:29

0
我对荷兰石油也有怀疑,它也无业绩。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