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贸区成为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标杆。这无疑是一次颇具开创意义的政策试验,仅仅从名称上就有了两个创新:一是以“中国”冠名,上海仅是括号内的备注。换言之,这是一个设在上海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似乎应是国内首例,甚至是世界首创。二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称谓也是首次出现。
上海自贸区绝非传统自由贸易区所能比拟。从上海自贸区所负担的政策试验功能来看,也是远远超出了传统自贸区或海关特殊监管范畴的。上海自贸区方案中金融领域改革力度最大,包括离岸结算、适度放开货币自由兑换、多种方式解决园区内企业融资,企业法人可在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也很可能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比如先行推动境内资本的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自贸区的试点内容还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金融业务。
尽管名为自由贸易区,但几乎没有人把上海自贸区的重点放在传统的贸易上,制造业更是无人提及。其中最多的关注被放在金融领域,不管是资本项目开放、汇率自由化,还是离岸金融业务、利率市场化,都远非一般的自由贸易区所能涵盖。
上海自贸区在名义上以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为重点,但其真正的核心实为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当前,我国制造业和货物贸易领域的开放程度已经较高,而存在较大开放空间的是金融服务业和投资领域。这些领域的开放往往同时牵涉国内体制和规制的系统性改革,金融领域的开放,例如银行,投行以及金融期货,金融租赁等。
如中美合资的券商、投行——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旗下的投行等各项业务,会迅速扩充。
再如
爱建股份 设立速度和力度超前的金融租赁、资本管理等四个子公司。
都并非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大鳄视域内,早有所指,早有所备的目标项目。
至于一半天的走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视角不困扰于几天几周走势,只评估与自贸区金融服务规则细化进程同步的稳健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