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其实房地产调控本身正进行新一轮调整,专家们试图为调控建立更科学的长效机制。同时,资本市场显露出松绑房地产的迹象。 二季度,房地产企业突然打破了股权融资的沉默局面—5月,万方发展(行情 股吧 买卖点)亮出定增公告;7月,
美都控股(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为筹划土地一级开发宣告定增。8月,星星之火终于燎原,从
新湖中宝(行情 股吧 买卖点)拟增17.91亿股开始,宋都股份(行情 股吧 买卖点) 、
北京城建(行情 股吧 买卖点) 、三湘股份(行情 股吧 买卖点) 、金科股份(行情 股吧 买卖点) 、
中茵股份(行情 股吧 买卖点) 、
新华联(行情 股吧 买卖点) 、荣盛发展(行情 股吧 买卖点) 、国兴地产(行情 股吧 买卖点) 、
大名城(行情 股吧 买卖点) 、
迪马股份(行情 股吧 买卖点)等11家房企踊跃加入股权融资的申请阵营。
进入9月,房地产再融资井喷。仅上周,便有
华夏幸福(行情 股吧 买卖点) 、
界龙实业(行情 股吧 买卖点) 、胜利精密(行情 股吧 买卖点) 、天保基建(行情 股吧 买卖点) 、广宇集团(行情 股吧 买卖点)以及
金隅股份(行情 股吧 买卖点) 6家公司发布涉足房地产业务的定增公告。
出现在申请书里的融资项目囊括土地开发、棚户区改造、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商品住宅等开发商的各业务模块,并没有出现结构性的“倾斜”,这19份申请书涉及的融资总规模接近540亿元,开发商们压抑了近4年的股权融资冲动快速释放。
这些申请是否通过证监会审核还是一个问号。但相较之前的集体沉默,当下十几家企业一拥而上“讨奶喝”绝非巧合,很可能代表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转向。
冷眼旁观,在房地产调控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随宏观政策而迅速变脸,恰好暴露了自身定位模糊的软肋。
对此,刘春平坦率的程度让听者有些愕然。一句句发问直捣要害,资本市场的监管权限不要越过了市场化的底线。
当时,坐在刘春平对面的有来自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乃至商务部的众多官员……
刘春平的直言不讳,强烈地反映了一个事实—资本市场定位缺失不仅影响到了投资者的权益,甚至严重侵蚀着融资者的权益。当各个阵营都成为“受害者”,制度的革新就迫在眉睫。
不可否认,A股问世之初确实承担过特殊时期的经济使命,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华侨城们”某种程度上也是受益者。而后伴随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出现,资本市场又扛起扶持新兴产业从而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
由于重任在肩,监管层长期在过会与不过会、放行与不放行、严惩与不严惩、保护与不保护等问题间疲于奔命,却始终没有明白,什么叫做“把权力交给市场”—让制度去度量企业上市的资格,让市场去判定企业直接融资的几率。
说到底,资本市场就是一方充分体现投融资双方自主判断力的交易平台。监管层应保证发生在平台上的每一笔交易都充分暴露在聚光灯下,而不是给平台上的资金流动设立人为的“闸门”。
监管是有底线的,让资本市场做回资本市场,让市场化改革来得再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