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反对莱钢集团圈钱式资产置换
收藏本帖 回复主题 7月30日,上市公司鲁银投资(
600784 )发布公告,宣称公司将以拥有的带钢分公司部分存货、全部非流动资产和预收账款与大股东莱钢集团持有的莱商银行4.98%股权进行置换。随即,一些媒体记者纷纷发表文章,欢呼叫好,但以笔者看来,这事完全是大股东莱钢集团圈钱式运作,赤裸裸地掠夺广大中小股东利益。
对鲁银投资中小股东而言,这种资产置换真不划算。
公告称,公司置出资产为带钢分公司部分存货、全部非流动资产和预收账款,置出资产净额为222.93万元,而置入的莱商银行4.98%股权价值40656.69万元,为实现成功置换,置换资产的差额40433.76万元,由鲁银投资向大股东莱钢集团定向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
这笔资产置换真划算吗?公告声明,置入的莱商银行4.98%股权2013年预测净利润720.50万元。假如将拟置换的40656.69万元交给银行理财,按目前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5%左右的水平测算,年收益达2032.83万元,是置入莱商银行股权预测净利润的2.82倍;就算不去理财,最简单的方法到莱商银行存一年定期,按目前存款利率3.3%计算,一年的定期存款利息也有1341.67万元,仍是置入莱商银行股权预测净利润的1.86倍。也就是说,这笔股权投资的收益远远不如存款利息,何况股权投资还大费周章,要耗费上市公司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比可见,这笔资产置换就表面数据来看,就真心不划算!
莱商银行价值几何?
公告称,置入的莱商银行4.98%股权2013年预测净利润720.50万元,评估的股权价值为40656.69万元,置入银行股权的市盈率高达56.42倍。
而当前上市的商业银行市盈率普遍低于5倍,至7月31日收盘数据,同为城商行的
北京银行3.87倍、
宁波银行4.56倍、
南京银行4.9倍,莱商银行还未上市,流动性远不如前述银行,其市盈率应低于上市银行才合理,可莱钢集团却将拟置入鲁银投资的股权按高于市场价值十几倍进行估值,用意何在?看来是司马昭之心无疑。
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2012年10月8日,鲁银投资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到2013年1月4日复牌公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此期间,鲁银投资大股东莱钢集团、二股东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三股东上海银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没有一分钱投入,仅仅讲了一个“很划算”的资产置换故事,“资产置换故事”刺激了二级市场股价的强烈反映,仅4天时间,鲁银投资股价从停牌前的5.18元一口气上涨到7.57元,涨幅高达46%。此时,二股东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三股东上海银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借机减持820万股、306.12万股,仅按四天涨幅测算,两个股东就可获利2600余万元。这些钱是哪来的?大股东莱钢集团没掏出一分钱!鲁银投资没掏出一分钱!这些全部都是广大中小股东的“血汗钱”。
大股东胜利完成“套现”后,鲁银投资股价扶摇直下,从峰值7.69元只坠“山崖”到4.37元,股价损失75.97%,而同期(2012年10月8日至2013年6月25日)上证指数仅下跌5.53%,鲁银投资广大中小股东遍体鳞伤、亏损累累。
目前来看,这样的资产置换对广大中小股东而言没有任何好处,一些不良记者却抛出文章高呼“划算”,是“有偿新闻”吧?现在,众目睽睽之下,能看到的就是鲁银投资的大股东们“巧取豪夺”而赚得盆满钵满,中小股东需要这样的资产置换吗?!
答案就在你我的心中、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