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高德红外10倍暴增不是梦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开启想像空间

13-08-01 21:14 6194次浏览
凌云狂客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最近一直在看高德红外,很有感触。我觉得,要判断高德红外的投资价值,不仅要看它的业绩,更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考量。因为高德红外的行业极为特殊,它是一家制造红外成像系统的公司,说白了,它是一家军工企业。红外成像仪的应用很广泛,尤其是在军事上,这一点,稍后我会谈到。

(1) 两大转型
高德红外的第一个转型是向上游进军,自主研发和生产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这是红外成像仪的核心部件,而且,占了红外成像仪70%的成本。刚刚上市的时候,高德红外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全部依赖外购。当然,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几乎大部分国内的国外的红外成像仪的公司都是这样做的。而且,有能力生产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公司,全世界也就那么几家,导致高德红外不得不采用这种模式。
不过,高德红外在上市之前就开始了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发,与清华大学合作。这样做无疑是巨大的利好,因为:第一,会让红外成像仪的成本大幅下降,成本一旦下降,产品的渗透率马上就会上来;第二,摆脱了原材料受国外公司控制的局面;第三,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行业的核心技术,为高德红外的腾飞,甚至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奠定了基础。至于最新进展,大家可以看公司公告。我了解的情况是,现在已经可以小规模试生产了。估计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天上半年,可以量产。
高德红外的另一个转型是向民用红外设备进军。向民用进军,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成本要降到足够低,军队嘛,不太在乎花多少钱,但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民用的话,质量不用那么高,但成本一定要低。高德红外是具备这个条件的,因为正如我前面所说的,他们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快要量产了。
红外设备的民用在国外很广泛,在国内还没那么普及,目前,医疗、监控方面多一些,但是,一旦成本足够低,红外设备马上会充斥到很多领域,比如汽车。现在只有宝马一类的高档轿车安装了红外夜视仪,但是,如果红外设备的价格降低到几千块钱(如公司的董事长黄立所说),很可能成为汽车的标配。光是这块市场,想象空间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至于安防、安检、监控、船舶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
所以,高德红外为什么要大力向民用设备进军,就再明显不过了,这么大一个市场,而且基本还是地,谁占领了制高点,谁就是将来的霸主。
(2) 军事价值
今天看到一篇新闻,说是美国国会规定2015年前1/3的地面战斗将使用机器人 。我敢说,机器人身上一定会安装红外设备。人家已经用机器人跟咱们打仗了,听起来真是吓人。至于飞机、坦克、导弹、、军舰、卫星上安装的红外设备有多么多,多么先进,大家可以网上搜搜看。
不得不说,跟美国相比,我们的军队信息化建设,包括对红外设备的运用,差得实在是很远。万一遇到恶劣天气或者黑天,打起仗来,基本上等于瞎子跟正常人在打仗啊。不过,前年解放军总参专门成立了一个信息化部门,看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这块了,体制捋顺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而且,国防预算也在年年增加,希望能看到成效。最近也是看新闻,说是南海舰队都安装了红外导航设备,可喜可贺。
但还有一点,本人非常担心。那就是红外设备的关键部件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目前还是需要进口的。这个实在太吓人了。目前,只有美国和法国的几家公司能够生产,美国是限制出口的,法国无所谓,所以,像高德红外也是从法国进口的。但是,一旦我们跟美国起了冲突,别忘了,法国是美国的盟国。恐怕法国立刻会对我们实行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禁运。
这就是我在文章一开头所说的,为什么要把高德红外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当然,不只高德红外,国内还有一些公司在生产红外成像仪,像同样是上市公司的大立科技 ,还有一些科研院所。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在技术上,高德红外是走在最前列的。所以,国家一定要重视高德红外,要意识到这一点。
(3) 高德红外的另一种成长空间
无论是发力上游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还是进军民用市场,都给高德红外提供了非常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不过,我又看了一下世界级的红外设备生产商FLIR的成长历程,发现这个公司的成长不仅仅是靠内生性的增长,并购反倒成了它成长的最主要的动力。有熟悉美国公司的朋友,可以翻阅一下这个公司的相关资料,十年增长十倍的动力源 泉。
我觉得,高德红外很可能成为跟FLIR一样的公司。为什么呢?一是因为高德红外是行业的龙头,二是因为它上市的时候超募了很多资金,这些资金暂时没有更好的用处,前段时间,还在购买理财产品。试想,如果用到并购上,也许会比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高出很多倍。可能公司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并购标的。但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有兴趣的朋友,看看蓝色光标 怎么成长的也行。如果我认识黄立,我肯定会建议他赶紧并购一些好的标的。
(4) 高送转的可能性
这个不多说了,大家去看看公司的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吧。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2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凌云狂客

13-08-01 21:32

0
技术上此股刚突破三角形整理上轨,临界点飞升一触即发
凌云狂客

13-08-01 21:24

0
高德红外热成像技术保船舶夜航安全
在最近我国的黄岩岛、钓鱼岛护渔海巡行动中,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船载红外热成像船舶夜视辅助驾驶系统,有效保障了船舶的夜航安全。该公司下一步将针对该系统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武汉高德生产的船载红外热成像船舶夜视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在完全无光的夜间以及浓雾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清晰成像,帮助驾驶员看清船舶四周的情况。同时,其最远探测距离达20公里,能使驾驶员提前进行预判,及时调整航向,以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该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到海监、渔政、海警、边防等领域,为有效避免各类事故及违法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帮助。
武汉高德商用仪器事业部总经理张庆对进一步拓展该公司红外热成像产品的市场充满信心。他认为,近年来船舶撞桥等事故频发,且多发生在夜间、浓雾等情况下,这表明驾驶员在夜间采用传统的照明设备或雷达,难以对航道进行有效的探测和观察,因此,船载红外热成像船舶夜视辅助驾驶系统的推出,将受到市场的欢迎。
凌云狂客

13-08-01 21:22

0
走进高德红外参观“高保密产品”

6月中旬,50名投资者在深交所的带领下走进了高德红外。公司今年4月用超募资金打造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项目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走进高德红外 投资者参观“高保密产品”

  高德红外2010年7月登陆中小板,本次投资者走进的是公司今年1月18号建成搬迁的新工业园,新工业园占地面积200亩,是公司募投项目。高德红外的红外热成像产品主要面向军工,是国家二级保密单位。在参观活动中,投资者都提前签署保密协议,并上交了手机。一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公司开放的展厅属于最保密的,连他们也没进去过。

  “他们家做的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虽然看不太懂。”一位参观过后的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军工这块有市场,我看好它那块运用在海面上的热成像产品。”

  互动交流 投资者关注核心竞争力

  高德红外是红外热成像领域的龙头,产品可运用在电力、检验检疫、搜救消防等领域。2012年,高德红外实现营收2.97亿元,净利6018万元,同比下滑41.78%。在互动现场有投资者关心公司的持续竞争力。

  对此,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表示,“我们现在有两个核心竞争力,一个是综合的光电系统领域,往红外成像仪之外的配套系统领域延伸,另一个是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发,探测器的国产化。”

  董事长称“探测器国产化将带来产值翻升”

  在与公司高管互动时,还有投资者关注到,去年公司在海外民用产品领域,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均出现下滑,波动比较大。“未来公司的军品和民品领域的比例分配是怎样的?”

  “军工是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目前占比大概在一半以上。今年变化不大,但往后不好说。”董事长黄立解释,目前公司最大的看点在超募项目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发。他表示,“探测器项目研发成功后,探测器国产化,将来产值会是几个高德,成本较同行极大降低,未来军民领域占比可能会存在颠覆。”

  探测器在红外热像仪里的作用,就相当于照相机里的ccd元件,属于核心部件,目前被国外垄断。今年4月,高德红外公告将用2.4亿超募资金打造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业化项目,实现探测器的进口替代。对于超募项目的进展,公司方面表示项目属于机密,目前只能说进展顺利,完成后会出相关公告。
凌云狂客

13-08-01 21:20

0
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红外热成像是朝阳产业

在交流会上,逾50名投资者与高管面对面,深入了解了高德红外 ( 002414 )目前的忧患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对投资者的提问进行了一一回答。

  谈及公司目前的股价,黄立表示,虽然近期公司股价估值较高,但从长远来看,红外热成像行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朝阳产业,公司的成长性依然较好,自己对公司未来的股价充满信心。

  投资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德红外最大的忧患是什么?高德红外下一个五年甚至十年的规划是什么?

  黄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更是如此。对于高德来说,特别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本链条的充实,二是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引领。

  就资本链条来说,现在大的经济环境仍不乐观,在“经济寒冬”中企业最需要的就是现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超募资金仍有这么多。充足的现金,一方面可以应对整个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超募资金将是我们过冬的粮食;同时,保留一部分超募资金也是为了积极寻求一些并购的机会。

  随着国家对国防信息化投入的逐年加大,政府装备类产品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机遇,公司有很多新项目处在研制过程中。对于政府装备类产品的投入,一方面需要坚持,同时还需较大的投入,而这些都需要公司有一个稳健的金融实力作为支撑。

  谈到发展规划,坦诚说,公司这两年从报表上看并不尽如人意。一是金融危机确实给公司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民用这一块,业务下降比较明显,所以公司正在调整产品和布局,在年底或者明年就会产生比较大的成效。二是由于国际政治和军事的一些突发事件,使得一些政府装备类产品的出口也受到影响。

  但是,公司在国内政府装备类产品上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随着未来几个型号产品的陆续定型,有望在明年或者后年进一步扩大增长态势,这个也与公司未来五年的企业规划布局有关。

  这几年,公司的主要精力,就是构建自己的、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高德已完全具备光、机、电、图像处理、人工智能一体化的全系统设计能力,并在国内率先进入综合光电系统领域。

  同时,公司还花了很多精力在探测器的研制上,并在今年4月投资2.4亿元实施“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业化项目”。在实现探测器这个核心器件的国产化后,高德红外甚至中国红外热成像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都将实现一个巨大的跨越。

  资本市场对红外行业的期望,更多集中在探测器的国产化层面。因为国产化一旦实现,探测器作为红外热成像设备的重要部件,便从目前许可进口的几千台数量,一跃而至年产数万台。

  投资者:您对公司现在的股价有什么评价?是高估、低估,还是合适?

  黄立:我个人是这样来看,从长远来看,红外热成像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公司目前的股价并未完全体现出公司的成长价值,我个人对公司今后的股价充满信心。

  大家都知道,公司今年4月投资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业化项目”。目前该器件在国内以进口为主,并须在配额下得到出口国政府的批准和许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高德成功实现量产突破,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使公司占据一定的垄断性优势。

  在民用领域,如果探测器实现量产,公司在交通夜视领域的市场将会非常大。现在高德的车载热成像技术水平,丝毫不亚于国外同行安装在宝马高端车型上的同类产品。它不仅仅能起到一个夜视的作用,更多的是改善在特殊天气环境下的安全驾驶条件。公司希望能将这个产品的成本控制在万元以下,如果实现,一部分高端车型将会首先安装,并进一步渗透到中级车、经济型轿车、客车甚至货车,整个产品的普及过程类似于汽车导航产品,这将是一种趋势。

  在政府装备领域,如果探测器实现量产且品质能够达到相关要求,这也将对我国的国防信息安全产生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投资者:目前,公司的业绩更多反映在政府装备类应用这一领域。现在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城市化,公司在这方面有没有突破口?包括涉及的医院或者探矿类,这些方面有没有发展的方向或者可能性?

  黄立:实际上,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渗透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刚刚提到的这几个领域,我个人认为都是有空间的。

  比如城市智能化方面,除了平安城市中重要安全节点的红外监控之外,医院也有应用,比如危重病房的夜间监控。另外,还有一些类似的用途,比如用在监狱等等。

  下个阶段,公司将做一些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能让大家对红外热成像技术有所了解,这也将进一步拓宽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

  投资者:现在公司政府装备类产品和民用产品的占比各是多少?民用方面市场波动较大,所以影响了公司这两年的业绩,在未来的市场布局里,军工和民用方面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占比关系?

  黄立:政府装备类产品是公司的立足之本,从利润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公司的主要来源。以销售收入为标杆,目前公司政府装备类产品的占比明显高于民用产品,今年这种局面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

  但如果明年公司的探测器成功量产,民用领域市场由于成本下降被迅速打开,那么整个比例就要发生颠倒了。当然这个比例颠倒发生的原因,是以高德民用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政府装备类产品的稳步扩张为前提和基础的。(来源:证券时报)
凌云狂客

13-08-01 21:18

0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热像仪的重要部件,功能类似于计算机的芯片,其技术长期被几家欧美企业垄断.目前国内仅昆明物理研究所实现了制冷探测器的批量生产,而大面阵非制冷探测器国内仍处于研制阶段。
日前, 记者了解到,高德红外( 002414 )的大面阵高性能非制冷探测器研发获得突破性进展, 有望打破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该领域的垄断。
高德红外作为我国红外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 也是我国最早一批获得军工产品科研生产资质,总装备部武器装备承制单位的民营企业.公司长期致力于高精尖红外装备的开发与研制,公司此次研制的探测器是符合军用标准的400*300非制冷探测器.目前, 该型号探测器研发已经过第一轮流片,相关性能检测效果相当不错,获得了业内专家好评.结合其设计的低成本晶圆级封装的工艺流程,将有望在国内率先实现量产,一举打破西方对我国红外探测器的垄断局面,实现进口替代。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