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
东方集团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搜集整理了一下网上的公开资料,与小伙伴们一起研究研究。从张宏伟的发家轨迹来看:
1.包工头出身,这个活儿很锻炼人,对下得能笼络、控制,对上得能得到认可。想必张宏伟后来出色的政商能力也就在这个时候小露锋芒。1984年10月4日,这支呼兰县的建筑施工队举行进军哈尔滨市建筑市场的第一次庆典。会上,哈尔滨东方建筑公司宣告成立,张宏伟出任经理,员工由最初的50人发展到1200人,净资产额280万元,没有负债。据当时报道,成立大会反响热烈,哈尔滨建筑业头面人物均到场,市建委几乎倾巢出动主管副市长亲自主持。
2.边贸。1990年5月,东方集团在俄罗斯第一个经济特区的纳霍德卡市,成立中俄合资的阿尔克希姆公司,总投资额为1104万瑞士法郎,东方集团拥有50%股份,这家公司从俄方获得对华贸易权,并享有大量优惠政策。东方集团作内应,阿尔克希姆公司作外合,在1990年6月20日的第一届哈尔滨边贸洽谈会上,东方集团一举承揽价值1.032亿瑞士法郎的8项工程,同时成交3468万瑞士法郎的易货合同,占洽谈会总成交额16%,位居榜首。一举震动黑龙江。有一组数据是真实的。东方建筑公司曾被东方人亲切地称为“妈公司”,东方1988年成立集团时,建筑业在营业收入和利润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与51%。到1993年各占比例仅为29%和19%。对俄边贸成功,东方集团完成第一次战略转变。1992年底,外贸部批准东方集团对俄贸易权扩大至全世界,正式授予进出口权,这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项殊荣。关于东方集团的边贸业务累计赚了多少钱,张宏伟称“1亿左右”。但东方的财务人员告知:“这个数字缩水。”。
3.卖跳跳糖、东方神镜。
跳跳糖,张宏伟从韩国人手里买下这项美国专利,4天调研便签约,9天之内注册完合资公司,中韩合资的东方糖果公司诞生,从筹备到投产不足4个月。因瞄准市场一个空白点而创造一个奇迹:1990年9月投产,产品面市17天则全部收回200余万投资,3个月后纯利300多万,第二年净赚1800万。
“东方神镜”:继“跳跳糖”之后,又搞了一个“东方医疗器械公司”,生产怪里怪气的“东方神镜”,治疗假性近视,在教委系统推广下一炮走红。
4.餐饮、旅游业。
旅游业,东方历险宫、绥芬大酒店、汉城美食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一批新项目遍地开花。每个项目投资规模都近千万量级,其中投资最大的东方保龄馆,号称东北最大。当时,张宏伟还一度准备投资滑雪场,后因从万科王石手中接
锦州港 项目,故将滑雪场项目转手中期田源,后称“亚布力滑雪场”。
东方集团在工业与旅游业上的多元化投资,堪称五花八门。如今,张宏伟也承认“当时的战略思路不够清晰”。张宏伟说:“什么赚钱干什么,我那时只考虑如何赢得高额利润,而不关心是什么产业。”赚钱的目标是达到的,张宏伟的精明之处正如一位投行家的评价:“20多年,这位企业家犯过一些错误,但几乎没做过赔本投资”。
东方集团的工业与旅游业没做起来,但那些小小的实业,前前后后累计创利1亿左右,而且在处理这些资产时又赚了一笔。
至今,张宏伟仍认为:“创业阶段的多元化格局是务实之举。多元化导致高增长。”这是目前颇有争议的观点。
总结一下吧,从张宏伟的发家史来看,建筑队--卖食品保健品--做边贸--开酒店,现在回忆起八九十年代的情形,张宏伟无不顺应当时的市场环境,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笔,江湖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