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从波音787之“火”看先材隔膜之“机”

13-07-15 13:28 19035次浏览
惠程孤旅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从波音787之“火”看先材隔膜之“机”

这篇报道详尽分析了波音787年初起火风波的来龙去脉

*
从报道中可以明确:
一:波音787目前已不可能放弃锂电池,否则其2000亿$研发投入及十几年的时间就打水漂了。如果现在改设计使用镍镉电池,不及其节油优势大打折扣,而且必须大幅加大电池舱容积,这就涉及到对机身结构的整体修改,不仅成本无法承受,而且还得重新走美国联邦航空署(简称FAA)5年以上漫长的认证程序,时间成本也足以拖垮波音公司。因此,波音787唯一的生路就是彻底解决锂电池的安全问题。

二、从年初起火被勒令停飞到4月27日由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首次复飞一架波音787梦幻客机,再到7月12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87在希思罗机场自燃,其间仅仅2个多月时间,颇具讽刺意味。而且,这次起火对波音787将形成比第一次更大的不信任危机。

三、上次从起火到复飞,波音为了订单交付和挽回形象,一切工作都显得那么急功近利,草草宣布“已彻底解决”起火问题。但从整个过程来看,波音自己都承认并未找到锂电池起火的确切原因,只好以“治标”的方式大力加强电池外壳、增加电芯间距以及改进充放电控制系统等手段,防止电池燃烧外莚对客机的破坏。在波音的安全分析中,只有过度放电后的不当充电成为过热和连锁反应的唯一可能性。波音的修改方案是多方面的。壳体得到极大的加强,增加隔离和耐热能力。电池芯之间的空隙增加,并增加阻隔层,降低连锁反应的可能性。接线和安装件加强防火能力,一旦发生火灾也不至于很快就被毁坏。充电系统进一步精细化,精确控制充电电压,防止过度充电。泄放管直接通向机外,不仅有效泄放有毒烟雾,还确保电解液受热膨胀后不会溢出到其他部分,引起连锁反应,而是把热源带出机外。最重要的是,新的壳体不光隔热,还阻绝空气。燃烧的三要素是燃料、温度和空气。如果没有空气存在,燃烧是不能持续的。新壳体有效地阻绝了空气,具有窒息火灾的作用。在波音的试验中,电解液被有意释放,壳体受到强烈加热,但由于缺乏空气,壳体内无法引起燃烧和温度飞升。即使在引入空气后,由于空间有限,而且后续空气无法进入,燃烧也只持续了200毫秒就熄灭了。修改使得重量增加了60公斤,基本上抵消了锂-离子电池相比于镍镉电池的重量优势。
  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改进”,相当于把一枚有燃爆隐患的炸弹强制性地“关”进一个铁盒子里,而不是想办法去拆除引信,因此波音787很快又再次出事便不足为奇了。
  
  四、锂电池起火燃烧,其直接原因有几种:a隔膜破裂导致正负电解液直接混合;b大电流充放电导致电池温度大幅上升以发隔膜融熔产生短路;c电池在未工作状态下的自放电推升电解液温度,导致隔膜受损而引发短路。几种起火原因都与隔膜质量直接相关。但从波音的电池改进方案看,所有的环节几乎都考虑到了,唯有隔膜问题被“漏”掉了。波音787上设有两组锂电池,一前一后安置,这次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87在希思罗机场自燃,燃点在机体后部,虽然有关方面称“不能确定是电池引发的”,但从飞机在停驶状态下的自燃,电池的自放电燃烧仍有最大嫌疑。如是,这显然与电池结构无关,而电池隔膜则是上一次改进方案中唯一没触及的重要因素。
  
  对于锂电池而言,隔膜既是提升电池充放电性能、循环寿命的重要部件,也是确保电池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为解决里程焦虑而使锂电池容量越来越大的大背景下,耐高温、高孔隙率的隔膜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也很可能成为动力电池的强制性标准,这无疑为惠程旗下的江西先材聚酰亚胺纳米隔膜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关于先材隔膜的分析介绍,请参阅“挑战日韩可穿戴显示屏,领先杜邦锂电隔膜,3d打印新材料-低价聚酰亚胺深圳惠程 ”一帖。http://www.tgb.cn/Article/819266/3
打开淘股吧APP
5
评论(46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惠程孤旅

13-11-09 22:16

0
五周内三次起火 特斯拉汽车安全性遭质疑
2013-11-08 10:36:58 来源: 中国日报网(北京) 有0人参与分享到
来自外媒的消息,当地时间11月7日,一辆特斯拉Model S纯电动豪华跑车在美国田纳西州士麦那(Smyrna)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由于撞到了路上的小型障碍物,发生起火事故。这也是五周内第三辆起火的特斯拉Model S跑车。起火的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舆论对特斯拉汽车安全性的强烈质疑,这对于本就因为销售业绩不佳而处在风口浪尖上的特斯拉来说,真可谓是“雪上加霜”了。

据悉,事故发生后,特斯拉公司表示,这次的起火并不是自燃,而是交通事故引起的。除了这次的事故,之前的两起特斯拉起火案,也都是因为发生交通事故而引起的,特斯拉电动汽车本身的安全性并不需要怀疑。

今年10月,一辆特斯拉Model S纯电动豪华跑车在公路上行驶时,由于“撞到了非常庞大的障碍物”而发生起火事故,事后美国国家公路管理局表示,此次起火的原因并非因为汽车本身存在缺陷。喘了一口气的特斯拉本以为风波已经平息,却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月底,另一辆特斯拉汽车在墨西哥又因为绕道行驶时撞倒混凝土墙而起火,仅仅隔了一个多星期,田纳西州又再发起火案,五周内三次发生起火,怎么看特斯拉这次都是“在劫难逃”了。

“对特斯拉这样的企业来说,品牌形象是非常重要的。起火事件被媒体反复曝光,这对特斯拉的影响是致命的。”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本周,由于特斯拉宣布锂离子电池产量不足,将影响未来汽车生产供应,特斯拉股价曾一度下跌14%。此次的起火事件,更是给特斯拉的股价再度蒙上阴影。事故发生后,特斯拉股价遭到重挫,在先前的14%基础上,又再度下跌了7个百分点。

特斯拉公司表示,已经派出调查队专门就田纳西州起火案的具体原因进行调查。

“我们的调查队已经在赶赴田纳西州事故现场的路上,”特斯拉公司发言人称,“当我们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后,我们就会把调查结果公之于众。
pualgj

13-11-08 19:19

0
lcxclgh兄,现在7元了,如何?多日不见最近可好?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雪拥蓝关123

13-11-06 18:35

1
谢谢楼上的关怀.我是长线投资者,所以关注其基本面的变动情况,随时关注.请问楼上的,你何苦呢?
pualgj

13-11-06 17:53

0
兄也来爆内幕啦,这不是和楼主抢生意吗?黑嘴何苦为难黑嘴。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雪拥蓝关123

13-11-06 16:59

0
据消息人士透露,先材的隔膜尚有瑕疵尚未解决,所以还处于小规模试用阶段,没有大规模放量.不知这瑕疵是什么瑕疵,好不好解决,千里之行,不会这么溃于一旦吧?虽然公司说已经试生产供货了,但这个消息还真让人不安.哎,这股真让人折磨啊.
43420

13-11-06 13:55

0
股票都没人要了。。。
pualgj

13-10-31 18:55

0
多来点内幕,三股东三季度才减了400万股,比第一大股东减的2000万股比起来太少了,大家都要加油啊。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惠程孤旅

13-10-31 16:37

0
浏览用户9849 问 深圳惠程( 002168 ) 三季报上说,江西的电池隔膜已经小批量供货了。是否意味着产品成品率已经达到部分厂家要求?目前的成品率能达到多少?能批量一下供货厂家的规模吗? 
2013年10月28日 10:51  

002168 深圳惠程  深圳惠程答 浏览用户9849: 你好!江西先材通过提供样品给上下游厂商试用,现在跟据厂家要求进行小批量试生产供货。感谢您的支持。谢谢 
2013年10月31日 11:34

这是公司今天的回复,表明参与先材PI纳米隔膜试用检测的6家锂电厂家中已有通过认证的了,开始向先材购货。这是一个可喜的起点,说明先材经过几年艰苦攻关,已基本上解决了技术和工艺问题。

正如大家所诟病的,公司在互动平台上回复过于保守,甚至可称迂腐。不少并不涉及信披管制的也不作回答。没办法,公司证券事务部的小姑娘就这水平,自己没能力把握,又怕回答出格,于是干脆就以回避为主。

不少信息难以通过互动平台了解,我把从其他渠道了解的关于先材聚酰亚胺纳米隔膜项目的一些进展情况介绍一下:

一、先材PI纳米隔膜目前开始小批量供货,分两条线:民用动力锂电隔膜方面是部分参与试用认证的锂电厂开始采购,价格为每平20元左右;先材PI纳米隔膜已通过军方检测认证,目前开始向军用高性能锂电供货,用于高精制导武器的高温电池。由于应用上对耐高温要求非常高,因而除了先材PI纳米隔膜能满足性能要求外,难以找到替代产品。正因为如此,该种高性能隔膜售价很高,为先材民用动力锂电隔膜的十几倍。

二、先材已建成4条生产线,每条线初期日产能为3000平,经调试磨合后可达4000平/D。也就是说,先材现有产能已超过500万平/年。随着供货开始,这部分产能将逐渐释放。

三、一期4000万平中的另外3500万平产能建设,目前南昌高新区管委会正在建设完善之前承诺的配套设施(包括变电站、厂区外道路、给排水管线等),先材把新征的195亩建设用地打上围墙,平整用地,待配套设施完成后便可施工。由于先材在老厂区通过几年努力已基本解决了规模化生产PI纳米隔膜的技术及工艺问题,建成的4条生产线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新厂区建设所需要的时间周期将缩短。
lcxclgh

13-10-28 09:31

0
【 · 原创: pualgj  2013-07-27 13:57 只看该作者(-1)  】 实际上1000吨的耐热聚酰亚胺已经量产,但是因为之前下游的火电钢铁水泥不景气,同时环保政策要求不严使得公司的高端滤料销售不畅,所以公司主动调整策略没有进一步扩产,这样也不会产生设备折旧,这也是公司应对行业不景气的办法。但是公司也不是没有做其他事情,中国最大的1000吨生产聚酰亚胺原材料的氯代苯先生产线全面贯通,300吨创新产品聚酰亚胺绝缘纸生产线已经建成,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量产技术取得突破,聚酰亚胺树脂实现自产,锂电隔膜虽然还没有实现量产但是质量大幅度提高量产在即。
  而且很快环保政策就要加码,这对公司的高端滤料是天大利好,1000吨的产能能够迅速释放,而且公司技术成熟复制生产线非常容易,一旦大气污染市场启动能够迅速启动生产。
惠程孤旅

13-10-27 16:26

0
  从惠程财务报表分析耐高温除尘滤料等新材料的销售拐点:

  注:本帖所引用数据,绝大部分来自惠程财务报告及公告内容。
  
  经与公司沟通,已确认三季报中的1318.7万元为长春高琦所收取的客户订货订金,与公司三季报中的相关说明一致,但比例不一定都是订单金额的25%,据介绍,具体预收比例要按订货合同约定执行,由于订货的客户有数量较多,因而具体到每份订货合同预付款比例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
  但长春高琦与金轮沃德、微纳先材两家签署总代协议的经销商约定的25%预付金比例是目前客户中最高的,因为他们对公司履行订单的要求更苛刻,时间性也更强,并专门约定了诸如延误交货等违约情形的赔偿条款。而且,如果他们出现违约给公司造成的损失会更大,因而预付订金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客户。
  
  我查询了一下签署总代协议的公告:“深圳惠程:关于公司控股子公司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有限公司与相关方签订轶纶纤维销售总代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公告日期:2013-08-24l
  
  (四)订货及供货 

  (1)  经双方协定及认可,甲方接下乙方的订单后,甲方应积极为乙方组织生产,保证及时向乙方提供货源,尤其是甲方生产及原材料紧张时,更必须优先保证乙方的订单。 

  (2) 乙方下年度批量订单时,应预付订单金额的25 %给甲方,作为订金;日常订货执行款到付货。
  
  从公告内容看,与这一说法是吻合的。而且,预付款涉及的均是批量订单,长春高琦日常的现款现货式销售还在外,因为现货销售的收入都直接计入营收项下,不会体现在预收货款项中。也就是说,长春高琦的市场需求情况实际上要好于订单合同反映的金额,因为日常现货销售是不包含在预收货款这项之中的。
  
  也就是说,除两家总代外,其他客户的预付款比例都低于25%。按目前市场通行的预付款比例大多为订购金额的20%。以此而言,高琦1318.7万预付货款所对应的销售合同金额应在6300多万。从签署总代协议公告可知:“(二)乙方承诺(2)乙方接受甲方授权后,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一个月内向甲方下50 吨订单。”50吨纤维的销售金额应为1000万左右,25%的订金应为250万。
  
  再来看看今年以来公司所收预付货款的变动情况:年初时为176万(为2012年底结转),一季报为196.6万,半年报是313万,比年初仅增加了137万。而三季报时则猛增到1318.7万。1-6月月均预收款为22.83万;而7-9月预收款增加了1005.4万,月均预收款为335.13万,比1-6月月均预收款数猛增了13.68倍。
  
  再来测算一下高琦截止今年9月30日在手订单量:两家总代按25%订金订货约1000万元,刨去两家总代所预付的250万,其余1068.7万预收货款按订货金额的20%比例测算,则对应的订货总额为5343.5万,因此1318.7万预付货款对应的订单总额约为6343.5万。
  
  从公开信息可知,高琦服用纤维的推广由于缺乏平台优势,一直推广不利。也正因为如此,公司才下决心与两家总代签署销售协议,其中深圳微纳先材与邓兆萍时尚设计机构侧重服用市场的培育推广,而金轮沃德则主打航天领域应用推广。也正是在深圳微纳先材与邓兆萍时尚设计机构的努力下,高琦服用纤维才首次赢得了50吨的批量订单。因此可见,高琦这6343.5万订单中,除了1000万为服用纤维外,其余绝大多数应为耐高温除尘用PI纤维。
  
  而根据公司签署的总代协议约定,在今年底前两家总代还需向高琦下约50吨的订单,年内潜在订单还有1000万。
  
  还有另一组数据可体现高琦的销售拐点,这与预收货款所反映的订单总额情况高度吻合:

  在三季报中,“存货”数据为2.089亿,变动原因为“期内母公司部分产品延迟发货及吉林高琦为销售所做的半成品及产成品储备增加”。母公司是指惠程电气公司,部分产品延迟发货应该是指电网产品,估计是电力公司项目建设滞后导致惠程完成产品制造后延迟发货造成的,这在2012年年报时公司就有专门说明:
  
  深圳惠程:2012年度业绩快报 公告日期:2013-02-01
  
  三、与前次业绩预计的差异说明  由于部分用户推迟交货期,导致公司第四季度收入比预期减少;公司第四季度回款额比预期减少,导致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政府补助延递收益比预期减少。
  
  看看去年底到今年三季度的存货变动情况:去年12月31号为1.4413亿,今年6月30号的存货为1.4483亿,数值基本一样,可见这笔1.44亿左右的库存仍是某电网公司推迟发货所至。而3季报存货一栏中仍然注明了“母公司部分产品延迟发货”这一原因,显然是这笔1.44亿左右的电网产品仍未能发货,这种延迟发货会导致公司资金占用及不能确认收入,对业绩形成负面影响。当然,由于公司的电网产品客户为国网及南方电网,签有正式采购合同,这批产品发货是迟早的事,确认收益也是迟早的事,届时会冲回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将过去的损失补偿回来,只不过是体现收益的时间延后而已。

  当然,此非重点,重点在于这笔2.089亿存货中,还包括了“吉林高琦为销售所做的半成品及产成品储备增加”这一条。由于高琦在签订订单收取预付货款后,应按订单要求组织生产,高琦既直接销售纤维,也把纤维编织成过滤毡销售给滤袋厂家,以及服用的絮片。半成品应为正在加工生产中的产品,产成品是已完成等待客户提货的那部分。
  关键是这2.089亿存货中,高琦占多少份额?今年6月30号的存货为1.4483亿,到9月30日却突然增加了6400万,而高琦订单对应的总额为6343.5万。很明显,7-9月增加的存货部分,就是高琦为完成客户订单而增加的。由此可见,今年第三季度,高琦营销已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拐点,这勿庸置疑。

  至于某些“人”质疑高琦现有产能状况,据我了解的情况是3000吨产能建设已基本到位,只不过由于之前下游市场销售尚未打破僵局,因而公司有意放慢了“收尾”进度,因为按照财务制度规定,一旦3000吨竣工投产,该项下的数亿资产将立即转入固定资产项下,开始计提折旧及财务费用。这对于当时销售尚未破局的高琦而言无异于重负。而主动延迟扫尾阶段工作,则可使项目处于“在建工程”状态,按规定是不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如今高琦销售迎来拐点,则扫尾工作可迅速完成,使3000吨产能迅速释放。

  对此,亦有公司财报及公告数据为佐证:一、今年半年报中“重大在建工程项目变动情况”显示:截止6月30日,长春高琦300吨聚酰亚胺纤维项目投资进度为100%,此300吨应该是高琦之后开发的轶纶-95服用纤维项目。10月25日,深圳惠程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又决定在长春高琦新建1000吨服用纤维产业化项目,使服用轶纶纤维产能达到1300吨以上。

  二、今年半年报中“重大在建工程项目变动情况”显示:截止6月30日,吉林高琦(长春高琦全资子公司)高性能耐热聚酰亚胺纤维项目投资预算为3.314亿,工程投入占预算比例为86.43%,即2.864亿。公司募资投向的3000吨聚酰亚胺纤维项目的耐高温除尘滤料生产基地就在吉林高琦。但长春高琦、吉林高琦虽然投资进度已近完成,但二者转入固定资产仅840多万元。

  三、10月25日,深圳惠程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向长春高琦增资新建1000吨服用纤维产业化项目,公告里有一个细节透露了这一信息:4、审议通过《关于批准公司参与控股子公司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 截 止 2012 年 12 月 31 日 , 深 圳 惠 程 公 开 发 行 募 集 资 金 余 额 为 人 民 币4,746,469.57 元,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 68,886,651.55 元,二者合计73,633,121.12 元。若深圳惠程以剩余募集资金对长春高琦进行增资,应先由长春高琦董事会审议增资事项,再由深圳惠程董事会审议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增资事项。

  其中,“深 圳 惠 程 公 开 发 行 募 集 资 金 余 额 为 人 民 币4,746,469.57 元”,是指2007年8月IPO募集剩余资金,而“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 68,886,651.55 元”就是指2011年初定增募集投向3000吨聚酰亚胺纤维项目使用后剩余的资金。也就是说,公司在定增时承诺以募集资金投入高琦3000吨聚酰亚胺纤维项目3.314亿元,如今已完成投资2.6253亿,尚余0.6887亿。由于惠程持有长春高琦84.63%股权,以此测算高琦的全体股东共同投入已达3.1亿。根据公司当初的项目可行性报告,高琦3000吨项目投资总额为33140.83 万元,如今股东各方投入3.1亿,再加上国家及省、市无偿补助资金近3000万元,可见项目已足额投入,基本建成。
  
  另外,根据证监会的明文规定,上市公司在利用募集资金投向承诺建设项目时,必须保证承诺投向,在承诺建设项目未完成建设时,没有合理理由不得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否则会受到监管处罚。但公司在意图变更0.6887亿元募集余额资金时并未专门说明理由,且三季报显示公司手握现金3.2亿,并不是“穷”得要打“冒险”主义,因此只有一种情形能合理解释:公司承诺投向的高琦3000吨项目已基本建设到位,无需再行投入,因此公司变更募集资金余额就全全符合规定了。以此看来,长春高琦已基本形成3000吨产能,并正向4000吨以上产能迈进。
  
  有人或许会疑惑:既然高琦销售已开始放量,为什么公司2013年业绩仍会预减?这应该与订单的交货及结算周期有关,也与高琦销售尚处于放量初期有关。订单一般有几个要素:一是产品规格,二是价格,三是交货时间,四是货款结算方式。而下批量订单的客户一般都会提前几个月下订单,其约定的交货时间很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之间,因而这6300多万订单中的一部分难以在年报中确认收入,再加上补贴递延收入大幅减少,几个因素导致了年报下滑。以三季报同比为例:去年三季报公司净利润为2158.6万,其中补贴1254.5万;今年三季报净利润1607.2万,其中补贴为307.4万。在扣除一次性补贴收入后,惠程主营赢利去年三季报为904.1万,今年三季报为1299.8万,同比实际上增长了43.8%。但因一次性补贴大幅减少,体现在报表上反而是下降了25.14%。我想,年报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实际上主营赢利增长,但受一次性补贴收入大幅减少拖累,报表业绩下滑。因此,要从公司报表利润下滑的表象中看到主营利润增长的实质,这才是体现公司造血机能的因素。

  而且,客观而言,6300多万订单也才合300吨左右纤维的销售量,数量并不算大,仅相当于高琦3000吨产能的10%,仅此数额也难以对业绩产生实质性的拉动,因此即便今年全部结算也对业绩贡献影响很小。但这仅仅是高琦一个季度接受的订单,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大幅增长的趋势。随着国家治理大气污染政策的日益严厉,市场对耐高温除尘滤料的需求已现暴增,这点无论从三维丝业绩高增长,还是高琦三季度订单猛增都反映了这一市场变化。因此,今年四季度至明年高琦接单数量继续大幅增长会是大概率事件。公司在2012年年报中曾较为悲观地表示:在未来3至5年内释放消化全部3000吨年产能。殊不知随着国家新政出台,高温除尘滤料需求大增,仅7-9月高琦就接单300吨,这应该是年初时公司始料不及的。由此可见,到明年高琦的3000吨产能便能基本消化,这也是为什么公司又急着决定新增投资1000吨服用纤维产能的真正原因:明年高温除尘滤料需求会占用高琦的大部分产能,而服用纤维这块需求也在放量,产能捉襟见肘的预期促使惠程提前加大产能建设的步伐。由于高琦千吨级生产线的技术工艺已经成熟,复制产能的周期较短,多则一年少则几个季度便能完成。
  
  纤维市场的放量,还会对高琦的业务结构产生连锁反应。曾经因下游推广受阻而停顿的万吨聚酰亚胺树脂投资计划有望重启。目前高琦已建成千吨级聚酰亚胺树脂生产线,已突破了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障碍。随着下游市场放量,高琦对聚酰亚胺原料的需求会大增。从确保原料供应及降低成本考虑(高琦两步法生产聚酰亚胺树脂成本比杜邦、德固赛等国际化工巨头采用的五步法合成聚酰亚胺成本低30%),高琦都具备了重启万吨聚酰亚胺树脂的要求,以我看来,万吨项目不会全面铺开,而会与纤维产能需求同步配套建设。
  
  长春高琦生产聚酰亚胺的原料成本: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报价53000元/吨,二胺(二苯醚二胺,ODA)报价78000元/吨,异构二酐(自给),按中间体35%毛利折算,报价34450元/吨,二甲基乙酰胺(DMAC)报价10800元/吨,综合测算吨现金成本约8万元(含税)。一旦高琦明年释放3000吨产能,其成本将直线下降,赢利空间可期。
  
  由此可见,明年高琦消化3000吨产能后,惠程业绩出现大幅向上拐点已是大概率事件。投资重在预期,有人因年报预降而仓惶出逃,亦有人利用这短期利空制造恐慌,浑水摸鱼。我看重公司未来经营的重大变动因素,只要经营状况开始大幅向好,就是我坚定持有惠程的理由。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