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24家券商监管分类升级 10家上市券商重排座次

13-07-15 13:02 1158次浏览
weisir888888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证监会日前公布的2013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结果显示,与去年相比,南京证券、民生证券和平安证券等23家券商被降级,其中包括海通证券太平洋 证券两家上市券商。

另有24家券商升级,其中包括方正证券、国金证券兴业证券宏源证券 等8家上市券商。

广州证券升三级

分类评级结果显示,2013年仍无券商获评AAA级,也没有券商被划入风险级别较高的D类和E类。

此次,共有AA级公司21家、A级公司20家、BBB级公司17家、BB级公司14家、B级公司7家、CCC级公司11家、CC级公司4家、C级公司2家。其中,有23家券商被降级,24家券商升级。

在AA级券商中,广州证券由去年的BB级直升3级,达到AA级;国开证券从BBB升至AA级,升了2级。另有6家券商则从A升至AA级,其余13家维持AA级别不变。

而在23家降级券商中,有11家券商被跨类降级,其中从B类降至C类的券商有8家,从A类降至B类的有1家,而从A类降至C类的有2家。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证券、平安证券双双跌出A类评级,被降为CC级、C级,而民生证券也从BBB级降至C级。这三家券商降级原因无一例外与此前投行业务遭受处罚有关。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A、B、C三大类中各级别公司均为正常经营公司,其类别、级别的划分仅反映公司在行业内风险管理能力的相对水平。如上一年度券商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事故遭受到处罚,则会在评级打分过程中被减分从而降级。

“从今年的评级中不难看出,证券公司被降级的幅度越来越大。”深圳一位券商人士称,“往往在评分中仅1分之差,级别就有可能会下降一二级,甚至更多。”

10家上市券商重排座次 在19家上市券商中,有10家的评级发生了变化——有8家升级,2家被降级。

具体来看,方正证券、国金证券、兴业证券、宏源证券从A级升到AA级;东吴证券、国元证券山西证券 从BBB级升至A级;国海证券 则从B级升至BB级。其中,自2010年以来,国金证券的评级保持稳中有升的状态。2010年国金证券被评为BBB级,2011年维持2010年评级不变,而到了2012年国金证券评级升至A级,2013年则升至AA级。

而海通证券从AA级降到A级,太平洋证券则由BBB降到CCC级。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表示,尽管去年以来券商多项业务收入遭受寒冬,整体盈利下降,导致部分券商评级下降。但券商在风险控制、公司治理、创新业务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与2012年的评级结果相比,升级的家数也明显增多。

万福生科 事件冲击 平安证券降至C级

证监会日前公布了2013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结果,受万福生科造假事件的影响,平安证券的评级从去年的A级被下调为C级。平安证券对此表示,该公司将认真总结,协调好业务发展与规范管理的步伐,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有信心在来年的分类评级中取得较好结果。

据平安证券介绍,虽然万福生科事件最终处理尚未出来,但本着从严要求自己的原则,该公司按最高扣分进行了预扣,故此次评级出现下降。

对于降级对业务的影响,平安证券称,此前已做了充分准备,已积极与客户、合作伙伴进行充分沟通,力争将影响降到最低。

“此次评级下调正好是我们告别过去的结点。平安证券将坚决进行‘触及灵魂的变革’,放下包袱,坚定前行。”平安证券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将渐次启动对公司文化、战略、定位、业务模式、考核体系、激励与约束体系、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制度流程体系等全方位的改革。力求从根源上探索一条符合市场需要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道路,以成为行业内机构型精品券商。

作为引发平安证券降级的万福生科事件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万福生科作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的身份,也系保荐机构被给予了史上最重的行政处罚,其更重要意义在于催生了投资者补偿基金。

该项基金运用市场化手段,在司法途径之外,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索赔渠道,实现零成本获得补偿的先例。根据该基金管理人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6月28日,已有超过95%的适格投资者与平安证券达成和解,确认的和解金额达补偿总额的99.56%。

在万福生科事件善后中,平安证券垫付理赔投资者的做法,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肯定。据一位熟悉平安证券的人士介绍,目前平安证券投行的改革已领先同业,预计未来几年转型的效果会逐步显现。

而据平安证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平安证券投行的转型发展已取得重大进展,平安证券已积累了一大批优质客户,员工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显著增强,执业行为严格、规范。

受罚券商降级带来的思考

根据2013年券商最新分类评级结果,平安证券、南京证券、民生证券被降级。表面原因是因首发(IPO)业务问题而被处罚,深层次原因在于业务扩张中过分重视量,忽视了对质的追求。

此类问题并非只有这3家公司存在,也不是仅仅存在IPO业务中,因此,应该引起证券业的关注。

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对证券公司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主要体现的是证券公司合规经营、财务稳健和风险控制的整体状况。A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在行业内最高,能较好地控制新业务、新产品方面的风险;B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在行业内较高,在市场变化中能较好地控制业务扩张的风险;C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与其现有业务相匹配。

由于平安证券、南京证券、民生证券分别从去年的A级、A级和BBB级降为C级、CC级和C级,可见这3家券商的共同问题是:虽然风险管理能力与其现有业务相匹配,但在市场变化中无法较好地控制业务扩张的风险。换句话说,这3家券商在IPO业务中盲目扩张,而没有控制好风险。

抛开这3家券商,将眼光放宽至证券业,这种盲目扩张、过分追求规模和市场地位,而不注重项目质量、疏于防范风险的做法仅在于IPO业务中吗?尽管种种隐藏的问题并未严重至遭受行政处罚,但却影响到证券业的良性发展。

例如在研究业务领域,本应向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研究报告的研究员,却另辟蹊径,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和邮件提供独家消息。不少券商研究机构销售人员称,可在研报发布前将主要观点发至客户手机上。而相关规定则明确表示,研究员必须同一时间向所有客户传递研究观点,并且只有公开的资料和数据才能作为研究对象。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资管业务。在资管领域,宏源证券等少数几家券商去年率先推出了银证合作这一通道业务,随后整个证券业一哄而上,价格战几乎再次成为唯一的竞争手段,甚至有的券商无偿向银行提供通道。而这一切,多少有点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规模,为了江湖地位。更有甚者,为了盲目追求微薄的利润,上海某券商欲发售的一款通道产品险些被骗10亿元。而经纪业务佣金战的激烈程度则无须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各方投资者对证券业的资本支持急剧膨胀,但证券公司给社会的回报率却在低位徘徊,这成为证券业过于追求净资本规模和收入,却不重视盈利能力的直接后果。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证券业净资产达6943.46亿元,而净利润仅为329.3亿元,整体净资产收益率仅为4.7%,比5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低。很难想象这是管理着数万亿资产,拥有多个垄断牌照的金融子行业。

更让人忧心的是,证券业对自身的创新并不自信——这倒不在于创新能力,而是证券业太会模仿了。招商证券 、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资管业务部门人士曾表示,千万不要报道他们的创新细节,否则三个月内类似的创新就会在证券业铺开。显然,不少券商已养成惯,即不善于进行差异化竞争,而精通于同质化的模仿。
这些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在于积重难返。如绝大多数证券公司属于国企,这就带来被行政任命的高管职业追求的多元化,以及行业内并购重组难以实现。可喜的是,不少券商已注意到这些问题并采取措施,纠正行业以往单纯追求规模的后遗症或由此形成的不良文化。

华泰联合证券追求并购重组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淡化以IPO规模为核心的销售文化。华泰证券研究所则建立了内部评价体系,以平衡内外部评价,同时强调对自身客户的服务。

而国元证券董事长蔡咏表示,该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将通过发债等方式,提高经营杠杆,提升净资产收益率,来回报社会资本的投入,而不再盲目进行股权融资。

也许,整个行业的重量不重质问题难以一时解决,但平安证券、南京证券和民生证券遭降级一事,已为行业敲响警钟。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