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牛股是如何炼成的

13-07-09 00:04 2172次浏览
简彻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投资股票都希望自己能把握住一只牛股,然后能够捂住,获得财富的大幅增值,但前提是如何发现一只牛股。笔者从公募出来后,闲暇时间较多,想好好做一个总结,试图发现所谓的牛股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对未来的投资进行参考。

首先是对“牛股”的定义,我心目中的“牛股”,是指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大幅度的上涨,至于时间和上涨的幅度,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同。我个人的标准,相当长的时间至少是3到5年,大幅上涨至少是3到5倍,持续上涨是指期间没有特别大幅度的回调。我想用这样的标准,我们的A股上面的牛股确实也不少,但我们排除那些靠借壳乌鸡变凤凰的股票,排除那些依靠资产重组、剥离等手段大幅上涨的股票,我们的牛股主要是靠自身基本面的大幅好转,或者不断超越市场预期,业绩和估值的大幅提升所造就的。

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上的牛股,确实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总结下来主要有下列几类:

(一)商业连锁类

商业连锁类的上市公司是非常容易出现牛股的,最著名的案例就是2005年的苏宁电器,3年涨幅接近30倍(不考虑再融资)。其他的还有海宁皮城,香港的大润发超市,07年之前的李宁、中国动向等等,都曾经创造了股市上的神话。商业连锁只所以是牛股辈出,主要原因是其低成本地复制,利用经销商或者加盟商的杠杆,快速占领市场,同时因为可以借助一个品牌,连锁强化品牌,品牌又推动连锁,形成一个正循环!

(二)消费医药类

消费类和医药类也是非常容易出现牛股的地方,消费最著名的就数茅台了,贵州茅台 从2003年以来,创造了10年40倍的涨幅,而且几乎没有融资,并且经常分红,这个票几乎就是在国内做价值投资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实例了。医药类的也不少,云南白药 10年30多倍的涨幅,恒瑞、同仁堂、天士力东阿阿胶 等,这个版块也是国内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比较喜欢的类型。拿这些股票,一是拿得住,第二基本抗周期,第三长期下来涨幅惊人,远比自己在不同的股票上折腾好的多!

巴菲特组合占比最大的是可口可乐,占比25.7%(2012数据,没有更新),消费整体占比34%,医药占比6%。消费医药容易出现牛股,可能是因为需求相对刚性,增长平稳,品牌对客户的粘性较高,面临的竞争不够激烈。

(三)行业快速增长

处于快速增长得行业,也是容易出牛股的地方。2008年以来,国内的安防行业快速增长,催生了大华股份和海康威视两个大牛股,触摸屏行业产生了欧菲光,最近两年快速增长的国内电影票房催生了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以及环保行业中的桑德环境、碧水源等。

在快速增长的行业中,其龙头一般能成为股市中的牛股,主要是因为龙头的增速一般高于行业的增设,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存在马太效应的,强者恒强!

(四)行业景气反转型

这个主要是在周期性行业里面,尤其是一个大的周期来临,相应的个股可以获得相当惊人的涨幅。2007年之前的航运、有色金属等是牛股辈出的地方,当时的中国远洋、江西铜业驰宏锌锗 等涨幅惊人,还有2009年的包钢稀土,2010年的巨化股份、三爱富 ,今年农药中的草甘膦等。

行业景气反转,尤其是一个行业连续数年低迷,有效产能大幅缩减,而当需求来临的时候,量价齐升,相关公司业绩大幅好转,估值水平也相应提升。

(五)技术突破或商业模式创新

这是个供给创造需求的逻辑,比较典型的是在电子消费品行业,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苹果啦,苹果在3年前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把互联网带入了移动互联时代,创造了大量的新生需求!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比较有说服力的就是京东BtoC模式,对苏宁连锁实体店模式的变革和冲击,京东没有上市,但他持续的快速增长,已经把苏宁拉下了神坛。现在最热的特斯拉,是不是能把传统汽车的命给革掉,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但它的股价已经一飞冲天了。

技术突破或模式创新,都是对现有的结构产生了巨大冲击,要不是创造了新增的需求,要不是颠覆了原来的供给模式,能够带来这些革命的公司,通常就能成为表现惊人的牛股。

(六)平台模式

自从出现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上的这些巨头,让我们发现这种平台模式具有非常巨大的威力,它通常对客户有巨大的粘性,它的盈利模式多种多样,增长可以是几何级数的,并且基本上是赢者通吃的,这是个不需要第二名的行业。

国内A股当中的平台模式,也有几家,生意宝、焦点科技,都在自己的细分行业做的不错。平台模式一般出现在互联网领域,实体经济中的平台模式比较少,比如农产品张江高科 等,但一般很难具有唯一性,并且很难无限扩张。实体平台做的比较好的就是华夏幸福 ,它在环渤海通过招商的平台培育房地产业务,走出了一个另类的地产发展神话!

(七)并购模式

蓝色光标上市以后,给我们演示了一个依靠收购快速增大,然后进行不断收购的模式,短短4年不到的时间,股价涨幅超过了3倍。当然这个模式对行业属性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在广告和公关的这个行业,团队是非常重要的,而人才的培养非常慢,客户关系的培育也比较漫长,而通过收购是个非常快的方式!

由于国内IPO的难度日益加大,想上市但不能上市的公司资源比较多,这为想并购且有资金支持的上市公司带来了很多机会。设计咨询行业、游戏行业、电影行业、文化创意行业、软件行业等小公司众多,当中也不乏比较优秀的团队,而上市公司得天独厚,在这些行业中,非常有可能出现新的“蓝色光标”。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客家

13-08-15 16:32

0
好贴!
尤其是提出了发现问题能力这个,有几个人在投资时能预先提问题、分析可能答案,之后再买入?
我该怎么办

13-07-12 15:42

0
还是觉得医药牛股扎堆!
我该怎么办

13-07-12 15:38

0
支持
简彻

13-07-09 00:07

0
下半年消费形式可能不太好
今天去超市,发现伊利金典有机奶也在搞促销了,一箱送两盒,相当于降价15%,力度也不小啊,稍微中端的舒化奶也在送2盒或3盒!看来中高端的竞争也在加剧,宏观经济不好,消费增速要下来啊,消费者首先砍的预算是非必需品或者中高端消费品,我估计乳业上市公司的中高端产品下半年面临的形势可能不太好!

昨天跟国金一个研究纺织服装的老大聊天,七匹狼跌那么多了,是不是可以抄底了,他说目前基本面还没有到底,这个行业面临的问题,除了消费大环境不好的问题外,就是原来的增长模式收到冲击,但新的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七匹狼跌到了上市以来最低的水平(10倍2013年PE),但市场还是没有人来买。以前,做个服装品牌,大家只要找加盟商开店就行了,全国的市场容量可以开到1-2万家,所以增速很快,但现在不行了,电商的冲击太厉害了,国内的服装品牌历史时间太短,设计风格也比较滞后,现在被海外的优衣库、zara、gap等冲击的厉害。现在的纺织服装研究员实在是悲催的厉害啊,品牌服装,退一个死一个,现在也只能推推纺织制造业,至少这块国内还是有一定竞争优势了。至少,我们还可以做做纽扣、做做衬衫、做做纺纱、印染什么的。

电商使得加盟店等实体渠道的价值大幅下降啦,另外海外品牌大举进入国内,利用快时尚,全球优化产业链,降低成本,把国内的品牌削的一塌糊涂,难道国内的服装业还是要回到做oem的时代,替别人打工。不过,似乎家纺这个行业还行,海外品牌还没有怎么冲击,也许老外对家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国内,而这块国内小品牌众多,如果通过整合能出来几家龙头品牌还是有可能的!

纺织服装这个行业感觉是个消费品中的周期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也比较大,且进入门槛不高,品牌建立难度大,品牌老化的概率高,死的快,想找到长期的牛股比较难。
简彻

13-07-09 00:06

0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最近高考分数出来了,又到了同学们报考志愿的时候,大家又开始关注一些所谓的高考状元。很奇怪一些人(包括我自己,当年某县的理科状元)在学校是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而在社会中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功(也包括自己),而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往往学校成绩并不好,甚至很多都是中途辍学的,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穆思科(特斯拉创始人),国内的大佬马云(杭州师范),马化腾(深圳大学),丁磊(成都电子科技)这些人,并没有毕业于很牛逼的大学,也没有多么好的家世,为什么他们能取得成功?成功需要那些要素?我觉得重要的二点,一是他们很早就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第二,孜孜以求地去解决它,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前者!

我发现在学校里面,那些优秀的学生大部分是比较听话的学生,要么是听家长的,要么是听老师的,而这些人是不会发现问题的,他们的路基本上是被安排好的,这些人肯定不笨,在给定目标(问题)的情况下,拥有很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我们在学校就是分数导向的(解题能力),只要能最快的解决问题,提高分数,我们就去做,天天训练(高三简直是魔鬼集中营)。因此,可能会出现所谓的高分低能,这个低能不是指他真的智商就很低,而是他发现问题以及解决考试之外问题的能力很差。我父亲经常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他的一名下属初中毕业,另一名下属大本毕业,去要一笔账,高学历同学两次被拒,低学历的同学一去利用一个小手腕就完成了任务,这种工作上的能力其实是我们的学校没有教育给我们的,所以我在想能否搞个社会研究,追踪那些考上清华北大很牛逼的同学,他们在社会上是否取得了同样的成功(当然我们圈里的老大王亚伟,也是清华的状元,这是个特例,不能简单就推翻这个结论)。

我们金融这个行业,每年涌入很多国内排名前十的研究生以及海归,人才济济,但做出超然成绩的人并不多!我认为我们只是在学校学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没有培养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其实,发现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以前学数理化的时候,很佩服那些提出那个猜想、或者什么之谜、以及什么悖论的牛人,他们提的一个问题往往要几十年,甚至100多年才有人解决。发现问题的人往往更牛逼,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发现正确的问题,发现核心的问题,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开始!所谓创造新的事物,所谓巨大的创新就是你发现了新的问题,通过解决新的问题,你把你所在的领域向前推进了一步。对于自己的人生来讲,如果能早点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你也能推动自身的进步!

谈谈我自己,我为什么离开公募,公募的问题是你在投资上受到很多限制,你很难自由的思考,要考虑领导的看法,要考虑处理同事的关系,你还要考虑排名,你要考虑你自己的考核,所以你的精力很难全部花在投资上,这就是我为什么下定决心离开公募的主要理由。对于我个人的职业规划来讲,早点认识到这个问题,比去解决这个问题更重要,也许早点离开更好!也许目前不是离开的最好时机,但从现在开始我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用自己的理念去实践投资,用自己的金钱去承担投资的风险,这对我投资能力的提高是有非常大的作用。

谈到投资能力的提高,其实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别人发现不到的问题。我经常参加各种路演,调研活动,会议,参加的人很多精英,但是能提出好问题的人不多,是因为他们没有问题吗?不是,很多是因为他们没有进行仔细研究,没有认真准备,或者对这个行业本就一知半解!许多人把投资过于简单地归因于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者更早地获得信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对公司的理解,行业的理解确实比市场上大多数人透彻,比别人理解的早,当然这也需要更多的了解信息,更及时地了解信息。每天面对很多的信息,关键的是从中发现问题,只有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你才能够比别人理解的更深刻!

对于同一家上市公司,我们看的公告、研报、新闻,其实都差不多的,但是为什么有人投资能做出很好的业绩,有人却很差,主要的差别是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可惜,我们在学校里面受教育的,都是有了问题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书本上的知识,通常不会去怀疑,但看上市公司的书面资料,如果不怀疑,投资就很难做了。

对于投资决策,如果我们发现不了问题,尤其是核心的问题,我们就注意不到风险,我们的投资可能就面临受到损失的可能。都说投资其实是在和风险打交道,但是如果你发现不了风险,你如何去很好地规避风险呢!但是寻找投资中的问题,书本上也没有教给我们,而这个往往是能力的体现。

投资是个学无止境的过程,你会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然后不断地去证实或者证伪,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投资能力就得到了不断地提高!
简彻

13-07-09 00:05

0
今天下班早,又到超市逛了逛,主要是想逛跟喝的有关的产品,将这些小样本的信息归结如下:

1、光明莫斯利安不促销了,价格有回到了56.5价格,生产日期也都是6月前后,看来还是为了加快周转,估计光明中报应该不错,这两天光明的股价表现也不错(可能跟新西兰子公司上市有关),接近200亿市值了,去年光明100亿市值的时候,我当时觉得3年能回到200亿我就很满意了,每年30%的复合增长,谁知道1年半就提前完成了。但是光明从2009年12月份以来就没有张过,3年没有涨,而在半年的时间却完成了将近翻一倍的涨幅!价值投资者为什么会长期持有,因为他不知道股票在什么时候,什么阶段,完成那惊险的一跃(价值回归),去年的民生银行也是如此!
伊利的金典有机奶促销在继续,但好像送的是什么餐具!

2、黄酒,去的这家超市,几乎看不到古越龙山的黄酒了,在显眼的地方,一排排的都是会稽山,陈列柜、堆头都是最多。古越龙山就有两三个低端品牌(有女儿红)放在很不显眼的地方,估计卖的不好(超市里面卖的不好产品,要不下架,要不减少品类,或者雪藏),塔牌的还有一些,上海老酒(浙江嘉善),金枫酒业的也不多啦,是不是小品牌的酒趁淡季加强渠道攻势!联想起之前在沃尔玛的调研,总觉得古越再不发力,大有被会稽山赶超之势(期望激励机制能早日解决)!保健酒主要还是劲酒和张裕的三鞭酒,三鞭酒20多一小瓶(200ml)目前买一送一。

3、白酒,还是泸州老窖的为主,迎面过去,上中下三路,都有老窖的,从几十块到100多,再到200-300,。这次意外发现茅台的酒也放出来了(发力中低端啊),五粮液的金六福、五粮醇也不少,还有洋河的中低端,二锅头、衡水老白干的低端酒,汾酒都是没怎么见到(估计走商超的渠道少,现在还是靠经销商),白酒陈列的面积已经比以前少了(现在是淡季),卖高端酒的柜台,茅台零售价还是1699,仍然无人光管,估计主要是陈列作用。

4、饮料,这重看的是承德露露,感觉包装还是不行啊,陈列也有点乱,马蹄罐装的,普遍变形,卖相很不好,利乐包装的,还不错,日期普遍在2013年4月份前后,大的利乐包出货不好,有促销,送小包!露露无糖装的,比普通的贵4毛钱。没有发现他的核桃露,也没有发现六个核桃的。椰汁,80%还是正宗椰树牌的(目前收入30多亿,利税10多亿),10%左右是椰岛集团的椰汁,但价格比椰树低6毛钱(正宗椰树3.8,椰岛2.9),还有一个河北张家港的厂家生产的椰汁,目前就这三个品牌!其他饮料品牌,比较多的是康师傅、统一,有茶饮料、咖啡饮料、果汁等,凉茶主要是加多宝和王老吉(罐子很多是压坏了,而加多宝没有这个情况),意外发现还一个知名品牌也开始做凉茶了(难道竞争还不够),天喔集团的饮料品种也不少,其中凭蜂蜜柚子茶风靡全国,不见年获得了几十亿的收入。果茶饮料里面又多了个新的品种,红玫瑰水饮料(中国喝的东西花样太多了)。饮料这个领域门槛不高,新品很多,但是能够企业赚来大钱的还是几个主力品种,比如可口可乐的可乐、雪碧,康师傅的绿茶,天喔的产品很多,但最赚钱的就是柚子茶!

5、葡萄酒,长城和张裕各站一半,但不远处就是进口食品区,葡萄酒有美国加州的、智力的、墨西哥的,标价的100多,也有100以下,反观国内的葡萄酒,200-300的扔比较普遍,确实没有价格优势啊!感觉进口酒的冲击还没有结束!

6、啤酒,终于看到燕京啤酒出了个新产品,燕京黑啤,让国有企业主动去创新,真不容易啊 ,青啤的产品目前看与去年差别不大,无新品推出!目前看百威的啤酒卖的比较好,陈列最多,包括哈啤,雪花和三得利次之,基本是走中低端路线!同样的纯生,百威比青啤贵(口感也比青啤好喝,不知道为啥)!

7、LED灯不见了,几乎全部又换成了节能灯。5月份还发现有飞利浦和欧司朗的LED灯,这次去都没了,只有一个没听说过的品牌(3W要39元),其他全是节能灯,这次还发现了阳光自己品牌的节能灯(以前主要是为飞利浦代工),节能灯价格在10-30之间。估计LED灯的价格还是比较贵,终端不太好销售,之前的LED要进入家用照明的逻辑还需要再观察!

感觉做消费品,就像同时养了几个小孩子,如果一个小孩能成长起来,考上名牌大学,就能撑起一个家。企业为做大规模,往往弄很多品种,但很多不一定很成功,但一旦一个成功了,就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成长,比如光明的莫斯利安(这个太超我预期了)!消费品行业看起来门槛不高,经常去超市,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一个或几个新品牌,但是没几天就消失了,能最终活下来的拿都是很牛逼的了!人的口味真是奇怪,我媳妇还是喜欢喝养乐多,我侄子还是喜欢吃旺旺,那些大浪淘沙下来的品牌或产品,最终会成为一间伟大的公司,如果上市了,就是一只大牛股!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