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陈荣,如此压600818是为了什么?

13-07-08 15:23 2192次浏览
3333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陈荣,你如此辛苦地打压中路股份 是为了什么???第二大股东让出的那些上千万股还没吃够吗?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碎叶城

13-08-08 13:28

0
?
3333

13-07-11 13:10

0
陈荣,我看你能压多久,越压越买
3333

13-07-09 10:40

0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3333

13-07-08 19:44

0
居然没人回应,看来大部分人都被陈荣洗干净了
3333

13-07-08 15:24

0
此时,陈荣开始把中路集团向多元化集团经营的方向发展。2000年底,陈荣又买断上海证券大厦13层楼面,成立上海中路投资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上海科维思投资有限公司),拥有3亿资金。经营范围除了产权交易、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一系列时髦名词外,炒股当然亦是主要业务之一。 
之后,他又相继成立上海中路永久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路实业有限公司、上海中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中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上海中路嘉誉体育经纪有限公司。另外,陈荣还与著名导演谢晋合作,组建上海中路影视有限公司和上海中路影视艺术学校,最初希望将其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影视企业。然而,由于中路集团样样把赚钱摆在首位,拿出来的剧本都是港台味十足的电视剧,最终导致解散。 
在资本市场上,陈荣依然伺机而动。先后参股上海杰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大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江缆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鸥数码影象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鹭发美食海鲜餐饮有限公司。 
不过在所有的资本运作中,最为公众所熟知的还是在2001年7月,中路集团以1000万的地板价买下上海轻工所持的1.4364亿股PT永久股票,以54.07%的持股比例成为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方。当时的PT永久作为一家是步履维坚的自行车业老国企,早就被列为"上海重组第一号"企业。先后接触了20多家大集团,重组之事均无功而返。1998年中报开始首度报亏,其后更呈兵败如山倒之势,1999年亏损达到3.5亿元之巨,戴上了ST的帽子,成为上海第一家工人上街**的企业。2000年年报再度报亏,PT之称已是在劫难逃。从2000年5月被暂停上市。 
因此,陈荣以及中路集团的出现,对PT永久来说铁定是绝地逢生。 
不过,令人回味的是,在2002年5月底,即陈荣入主ST永久后不到一年,陈荣选择了"隐形"。 
在永久的股东大会上,陈荣辞去了永久的董事一职,按其本人说法:"我是投资者,而不是经营者。我要引进良好的管理团队把永久公司经营好。我作为投资者只管经营层而不管具体的经营。"
3333

13-07-08 15:23

0
 在网上“百度”一下“陈荣”,哇,不得了,有38300条,在中国成千上万个叫陈荣的人中,有学生、教授、作曲家、市委书记、县长、抗日老战士、遗弃患白血病女儿的母亲……,在叫陈荣的人中这个陈荣最亮眼。
  今年45岁的陈荣出生于上海南汇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乡镇企业做机修工,1984年,他用10年辛勤积蓄的2000元开始了自己创业,在家乡小镇开办了一间制衣车间。1990年中国股市还处于萌芽状态,陈荣就果断地卖掉了服装厂,揣着12万元现金坐到了证券公司大户室中了,当时诸多老炒家都认为,上交所开张了挣大钱的历史性机遇已经结束了,但陈荣认为行情才刚刚开始,他说他看过一篇文章,说在香港和台湾发大财的有两个渠道,一是房地产,二是股票。
  股市做的早,傻瓜也赚钱。从电真空、小飞乐、凤凰股份等老八股起,陈荣开始谱写属于他自己的股市神话。当然陈荣在股市中也摔过跟斗,在1992年股市大跌时,陈荣当时正全力炒一只上海新股,1:1透支,结果股价跌了一半差一点全军覆没,陈荣说:“那些天连水都咽不下去,那种感觉,没有经历过生与死的人是体会不到的,也幸好胆子不够大,才留得青山在,终于在接下来的大熊市中挣了钱。”这种宽幅震荡锻炼了他在股市中博杀的心理素质。
  股市上一个台阶是很难的,到百万是一个台阶,这还不算难,百万到千万就很难了,好多人弄了多少年都上不了这个台阶,而在1994年陈荣已到了这个数。而真正使陈荣在上海滩上确立超级大户地位的是1994年夏季的那场博弈。当时上证指数已跌到400点陈荣全线杀入,仅38天陈荣的身价象“爆米花”似地越上了一个亿。而与此同时,在上海滩上有多多少少在“T+0”的股市中透支炒股的大户被消灭的无影无踪。股市中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英雄不问出处。
  股市造就了陈荣,或者说奇人陈荣借助于股市造就了自己。很多人说陈荣胆子很大,可陈荣说自己是喝“熊奶”长大的,“不骗你,我真的胆子很小,小时候怕见生人,会抱住父母的腿不肯放,也许就因为胆小,才没被市场消灭掉。”陈荣如是说。
  陈荣在股市搞大之后,还想着再上一个台阶,于是从个人炒股变为公司运作,成立了中路集团,办起了中国最大的保龄球设备生产企业,开始向实业进军。陈荣为人厚道,自己搞大了也愿意与朋友一起分享成果,那年,他组织了一个活动,请股市有头有脸的一帮朋友去他的厂里玩,打保龄球,吃农家菜,陈荣的工厂四面环河,他的厂门是一座三楼高的碉堡,与电影《敌后武工队》中的碉堡一模一样,河上还有座吊桥,那天我爬到碉堡的顶楼,见晚到的朋友在河对岸,叫道:“哪个部分的?口令?”对岸的朋友煞有介事地答到:“黄河,13连的。”于是放下吊桥,朋友们鱼贯而入,哄堂大笑。看的出陈荣很有童心。
  在股市上陈荣从次重量级到重量级的跨越后,他在投资领域上彻底改变了方向,再也不做庄了,除实业投资外,还以个人的身份买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所在地证券大厦南塔1200多平方米,此举当时在沪上大街小巷传为美谈。陈荣爱车,是上海滩最早买劳斯莱斯车的个人,当时车开到马路上,经常被警察叔叔拦下,不是违章,而是警察叔叔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好的车,想看个究竟。陈荣在谈生活时说道:“买了一辆劳斯莱斯,平时也不开,因为不方便,为什么要买?很简单,因为没有时想要。”“我不太喜欢运动,偶尔打打高尔夫,水平一般。比较喜欢旅游,玩了十几个国家后还是觉得中国最好。”“我在银行没有存款,不买保险,也绝不碰彩票,因为觉得没有必要。”其实,陈荣最情有独钟的还是股票。
  开始只知道陈荣的工厂生产保龄球设备,10年前打保龄球风靡一时,中路生产的设备曾占国内的半壁江山,然后它的退潮也是一落千丈。1998年同样在国内风靡一时的小书《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位》中那个美国佬福塞尔这样写道:“保龄球仍然是经典的贫民阶层运动项目,而且他们还不能玩的太多。”天哪,喜欢追求时尚的俊男靓女们几乎同时兴趣快速转移,现在在大城市中很难找到打保龄球的地方了,连陈荣麾下的号称亚洲第一大保龄球馆“中路保龄球馆”也改成了同样在陈荣麾下的“鹭发美食海鲜城”。不过,目前中路跻身世界三大保龄球设备制造商,其售价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而质量却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目前中路在俄罗斯、越南、印度等国设立驻外机构。后来知道陈荣又开始生产自动麻将机,本人孤陋寡闻,这搓麻将的乐趣就在一个“搓”上,这玩意连“搓”都自动了,还好玩吗?再后来,听说陈荣越搞越大了,与老导演谢晋合作,成立了中路影视公司和影视艺术学校,欲成为中国最大的影视企业,最后不了了之。再后来发觉中路全面开花了,其业务涉足生物工程、参股大通证券、投资数码影象、开办美食海鲜城,不知道成功与否,但陈荣在上海滩更风光了,与克林顿总统共进午产餐,在英国人胡润的百富榜上年年有名,尽管名次靠得不是太靠前,但榜上有名就足以让人仰视的了,学历也变成硕士了,社会兼职:上海**常委、上海工商联副会长…… ,此时的陈荣已今非昔比。不过,还是站碉堡、放吊桥时的陈荣更可爱,现在的陈荣所言所行更象领导了。
  这几年陈荣越搞越大,但很低调。这次股改他再次成为新闻热点人物。当上海永久成为第一个含B股公司进行股改,圈内人士都叫道,哇,陈荣这次又“爆炒米花”了,当初他化3407万元买下的PT永久股权14364万元,占永久总股本的54%,这下可赚大钱了,好事者开始计算陈荣能赚多少,可陈荣却不算这个帐。永久是上海的一家老企业,上市之后一直步履维艰,是上海第一家工人上街**的企业,列为上海重组第一号。陈荣在2001年收了这家公司,然后整合、摘帽、重新上市、盈利,如今搞得象模象样了,哎,撞上大运股改了。陈荣买进的价格是每股0.2372元,如今永久的股价已达7元。可陈荣的思路就是不一般,自称是投资者不是经营者并已从永久董事长位子上退下来的陈荣,作为永久的实际控制人他提出的对价方案和承诺让人听了目瞪口呆,在对价上10送5 ,如占总股本10%的国有股东国资委如批不下来的话,这部分又中路集团承担。在大部分公司小里小气地说“锁一爬二”之时,陈荣说出的时间是八年,看来陈荣铁下心来八年抗战了。更绝的是,陈荣放出豪言:“股改后股价不到13.98元(历史最高价20.97元的除权价),中路集团不会抛售。”与此同时,陈荣提出希望在2006年用回购B股的方式来解决永久的B股问题。看来,思路与众不同的陈荣又要上一个新台阶了。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