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丰收期即将来临—
科大讯飞 调研纪要
时间:2013年7月9日
公司参会人员:刘庆峰(董事长)、胡郁(副总裁)、徐景明(董秘)
Q:语音现在还只是一个工具,感觉实用的功能不多,公司未来战略规划中,如何使产品功能性更强?
A:做透实用性,灵犀和讯飞语点的定位就是做最实用的功能,比如打电话、发短信、订机票等。
随着以后移动终端的多样化,可能只有大屏幕设备才需要输入设备,很多小设备,比如可穿戴设备是不需要输入设备的,可能80%的功能都是用语音实现交互的。
我们现在的战略就是以打电话、发短信这些基础应用为切入点,在各种环境下把这些实用功能做透。
Q:和百度、搜狗这些互联网巨头的产品相比,我们的优势在哪?
A:我们的产品针对一些特定的频道,比如音乐、天气、航班,这类不需要看屏幕操作的应用。
和百度这些公司比的优势,我们更开放,整合最好的信息源,而他们主要是为了推广和使用自身的产品。
Q:和中移动的合作中,哪些业务空间比较大,规模有多大?
A:灵犀这个产品是讯飞跟移动的共有品牌、共有产权,和
神州泰岳 是不同的。
随着收入不断增加,双方利益共享:
1、活跃用户数的补贴:因为和移动有股东关系,再加上他们确实看好,所以这块是有补贴的,可以保证我们的研发投入。
2、对接移动各大基地:12.5%分成,这是和移动九大基地的业务分成。
3、后端收入分成:和搜索相关,分成可能来自于竞价排名和广告。
公司去年1/3的研发投入是在做和移动九大基地的对接,所以营业成本很高;未来可能带宽和服务器这些成本都是移动承担。
Q:和中移动的后向合作中,具体是怎么分成的?
A:这是一种全新模式的语音搜索。
如果客户是我们开拓的,我们可以分到70%。这类业务公司会更有激情,更有动力去拓展。
Q:收购启明科技对于拓展教育业务有什么帮助?未来的规划?
A:1、我们的教具产品面向老师的课堂教学,已经有6000多万师生每天在用。
2、考试:学生需要模拟考和复资料。
公司未来目标是成为中国教育第一门户。考试是制高点,也是我们投入最大的,我们收购启明科技就是为了加速考试信息化的进程。
广东省的整个考试信息化平台是启明的,只不过是人工打分。公司和启明最早是竞争关系,后来达成了合作,前台他们收集数据,我们后台打分。去年底双方达成的协议是:绑在一起拓展业务然后分成。
全国现在有5个省的计算机联网口语考试,都是启明做的考试系统,他可以说是一统天下,而评测技术又是讯飞独家的。于是,双方去年底签了个协议,计划在10多个省合作推广。
启明本来想单独上市,但是考虑到以后讯飞也会介入到启明所在的考试信息化后台系统,双方可能在别的省份就会出现竞争,对双方都不利。因此最后和实际控制人谈成了收购。
此举意在加速在考试领域的全面布局,消除竞争对手。
Q:微信里的云知声发展很快,我们如何看待?
A:公司和互联网厂商的合作一直都有,腾讯用了我们的技术,新浪、搜狐也都用了我们的东西。一开始公司没做微信插件的原因是想让大家用我们的输入法。我们后来针对苹果的微信做了插件。
微信用的自带的语音技术是腾讯研究院的,原来腾讯研究院做语音,但是做的不好。我们认为,迟早微信要做自己的产品,他一做云知声估计就没戏了
Q:和云知声这样的产品相比,我们的优势在哪?
A:借助云计算,在常规环境下大家的准确率估计都差不多。我们的优势在于:
1、一旦到车载这些环境下,他们的准确率下降非常快;再到方言,差距就更大。
2、业界的嵌入式方案只有我们一家,就是在不连接网络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也能用。
3、我们的综合实力更强,比如声纹识别库这些更深层次的产品只有我们在做。
Q:移动7亿用户,如何能提高他们的使用率?
A:按照移动的规划,如果定制机全部预装,就是说海量用户都给你把灵犀装上去没有问题。但对我们来说,关键是怎么留住客户。
根据第三方评测的数据,灵犀用户的活跃度远高于百度和搜狗语音助手。
Q:后续灵犀的推广规划中,怎么让更多用户来用?
A:最核心的任务是活跃度。推广规划包括移动定制机预装、其他手机预装、互联网推广三种。
目前刚签完协议,还要走完商务流程,才会启动正式的推广活动。
下半年肯定会有很多推广的活动。
Q:车载业务的进展,和哪些厂家有合作?
A:两个渠道:一是和整车厂商的接触:上汽一汽确定要用,其他像奇瑞、江淮也都排了在前装的使用计划了;和国际厂商也都在接触,有一些在试用。
二是拓展后装市场,很多汽车电子厂商都在和公司合作
上个月开了一个会,所有与会厂商形成共识,未来要形成车载服务的模式,两个国产技术要用:北斗+语音。
Q:和电信的合作的具体进展?
A:这个协议的最大意义在于:一般有了这个协议,竞争对手就进不来了;
实际的业务中,音乐和客服我们都在做了。
呼叫中心改造业务中,我们已经给联通做到可以节约25%以上的人工,以后在电信也会推广。
还有一块业务是IPTV。
我们不会和电信推一个灵犀这样的产品
Q:战略上来说,过去几年讯飞一直在广撒网,现在开始有收获了,未来还会是这个战略么?还是会重点发展一些行业?
A: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公司的战略就是聚焦。未来聚焦的是三方面:
1、提供全行业的语音门户。
2、三大门户:(1)手机门户—以灵犀为重点,其他还有车载,音乐门户,还有一块是从孩子抓起的,比如儿童熊宝。
(2)教育门户,希望一统天下。
(3)电视门户,面对的主要是合作伙伴和运营商,我们也是绝对控盘,未来60%以上是我们的。
3、国家安全业务。
Q:技术上的领先能保持多久,一些竞争对手,大的如百度,小的如一些APP,是不是会有大的威胁?
A:和大的竞争,我们的战略就是要加快布局,树立壁垒。把核心技术和应用联系起来,做有黏性的应用。
我们的核心技术将一直保持领先,原因有三个方面:
1、掌握国际先进的技术,依赖于人才。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很重要的,一些小的团队是无法做到的。比如说,深度神经网络对语音技术有了比较高的提升,在公司里不仅运用于语音识别,已经大规模使用了。
2、关于数据的使用和管理。线网的数据最有价值,现在的价格是300万一个小时,我们年底的数据库就将达到上万小时,这个将很难被复制。
3、我们制定的方针是以测试为目标的技术,传统的测试和在线数据调优。我们会针对每个用户做优化,确保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领先。
Q:下半年有很多推广计划,后面费用压力会不会很大?
A:我们希望讯飞承担研发的部分,投入尽可能在移动现有的广告体系中。
Q:活跃用户数如何定义?
A:灵犀打电话是本地的,发短信也有一部分是本地的。用户只要经常用,后面的应用一般都会触及到网络,那么就能够进行分辨。
我们定的活跃用户数是指月活,我们的月活数在主流应用中排名比较高,
Q:移动给我们活跃用户数这么高分成的原因?
A:移动的分成方案是在仔细测算了月活给他们带来的流量和收入贡献后才通过的。
Q:车载和电视的盈利模式?
A:对电视机来说,先收一部分费用,后续的竞价排名、广告收入是希望能分成的。
对车载来说,本地服务加载一些后台的应用,将来一些新业务可以做分成。
Q:讯飞输入法的发展情况?
A:输入法变现能力肯定不如灵犀,但它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我们肯定会继续投入。
未来输入法和灵犀可以相互推荐,海量预装开始后,用户量起来以后就可以实现。输入法将来也会寻找一些盈利模式。
Q:市场对公司财务报表的质疑:高补贴;系统集成业务贡献较大收入;近年来公司增速比较一般,没有爆发性?
A:我们目前最看好的方向:
1、移动互联网:灵犀刚签订协议,后续推广也还在走商业化流程。所有这些产品全是在投入期,吃利润吃的很厉害。
2、教学:我们还在布局。以广东省为例,今年3、4月份开始用考试系统,8、9月份开始宣传,下半年才开始贡献收入。
今年大概10个省的布局已经开始了,我们考试这块布局这么大,但目前还没有太多的收入。
3、电视:和歌华刚签了协议,也是在投入期。
所以说,大家看到的增长确实是原有业务的增长。教育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提速;灵犀四季度开始推广,明年开始贡献收入;移动的云平台支撑费一走完流程,马上也会产生收入。
另外,补贴不是短期的,是可持续的,代表了国家对公司的大力支持。
集成业务不是重点,占税后利润也就10%不到。
Q:班班通产品有很多小厂商也在做,而且做的也不错,我们怎么看待?
A:这块竞争是比较激烈,很多小厂商走关系进去做。所以,我们并没有积极地做硬件,我们做的是班班通的软件。
软件技术是我们的核心,我们的技术都是国家级的,而且是独家的。
Q:呼叫中心业务在金融行业的进展?
A:今年上半年呼叫中心业务主要在电信运营商里做。我们也在加强金融,比如保险,上半年已经有所布局。呼叫中心业务涉及到与核心流程的对接。
现在可以实现的效果是:节约25%人工成本,未来可以做到30%-40%;客户满意度提高,从60%提高到90%;以及员工满意度提高。
我们是希望做成服务费的模式,还没有什么像样的竞争对手。
这个业务我们希望稳步推进,先做透运营商,再布局金融行业。
Q:国内还有一些教育信息化厂商也很有特点,如何看待和他们的竞争?
A:未来不排除和这些竞争对手,比如海云天和思必驰的接触。
海云天在走下坡路,虽然它的规模比启明大,他们是网上阅卷系统第一大提供商。
我们更看重口语考试,我们要的是网上考试系统,海云天没有这个力量,各省都是启明做的,这也是我们收购启明的原因。
思必驰和我们差距比较大。.
云知省面对大众领域,有宣传就会有些人用,未来手机门户领域一定是几分天下。但教育市场不一样,很难有第二家进入的机会。
今年10月份我们要开一次全国性的会,把全国管考试的都请来,告诉他们我们的技术到什么程度了。
Q:灵犀后台的搜索引擎和知识库是谁做的?
A:都是公司在做。
最新的讯飞语点已经提供两种能力:1、开放的问答;2、垂直搜索已经开通了几个频道。
Q:和其他门户网站的合作是不是能参考灵犀?
A:门户网站肯定不是这种收费方式。移动之所以付费是因为他们能收到流量的钱,而且是我们做研发,实际上是利益共享。
Q:呼叫中心业务的意义?
A:呼叫中心这个业务由来已久。
根据第三方预测,呼叫中心2017年的市场规模是1700亿元,大头是人工成本,占70%左右。现在可以做到节约25%的人工。
目前,呼叫中心前5大查询业务占了80%的量,实际上大量的业务还没有被使用。经过改造以后,就可以做到30个查询业务。
通过对语音数据做分析,电话营销准确率提高了150%以上。
Q:政府补贴的力度,如何确认收入?
A:工信部每年有一亿,安徽省和合肥市按照1:3配比,是有这个计划,但不是全给讯飞的,是支持语音产业的。公司到底拿到多少有不确定性。
补贴是按照项目来的,按照项目进度来确认收入。
Q:公司在可穿戴设备这块的布局?
A:恰恰是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使得语音技术的必须性更加突出。
因为看不到屏,所以80%的电话、短信等业务都会用语音来操作。我们会提供技术给这些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