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从零到百万的征程(实盘)

13-07-01 15:19 6993次浏览
赚钱养仔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已有成熟的系统,裸单三月,求机构包养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15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赚钱养仔

13-07-29 17:08

0
600536  连续三个交易日偏离20%

赚钱养仔

13-07-29 17:06

0
600536  中国软件成交回报

赚钱养仔

13-07-29 17:04

0
002218  拓日新能成交回报
赚钱养仔

13-07-29 16:12

0
换股了!
赚钱养仔

13-07-29 16:09

0
请问做哪个票可以一年到100个,求指导啊!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天涯2011

13-07-29 08:29

0
看了你做的票,这样做下去1万年也做不到100
赚钱养仔

13-07-29 08:01

0
张守斌十年布局六重组 不死鸟吉药化身金浦钛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罗诺 北京报道
  核心提示:十年的精心布局和安排,一边是吉药的业绩每况愈下,另一边是张守斌等人疑似不断将上市公司核心资产转移,同时又利用上市平台不断玩转的资本套利把戏。
  7月26日,当重组成功的*ST吉药(11.52,4.92,74.55%)(000545.SZ)变身金浦钛业,并以11.52元、74.55%的涨幅收盘,完成其回归资本市场首秀时,不知张守斌该是何种感受?
  作为原吉林制药董事长,自2003年5月通过自己控股的吉林省金泉宝山药业集团(下称“金泉集团”)获得上市公司吉林制药的控股权后,张守斌便走马上任成为这家辉煌一时的上市医药企业董事长。
  此前两年,张守斌获得的该部分股权隶属于吉林市国资局。斯时,由于吉林制药徘徊在亏损边缘,吉林国资局准备转让控股权。转让的初衷和要求是希望能引入“活水”,拯救吉林制药。
  但十年后的今天回头看来,此举非但没有将这个曾经在东北和华北区域名噪一时的国资药企盘活令其焕发青春,反而更像引狼入室,上演出了一场横亘数年的血腥资本之战。
  2013年7月26日,随着南京钛白借壳*ST吉药,似乎张守斌设在吉林制药中的“圈套”,也终于完美收官。
  “张守斌进入吉药后,其目的几乎就是兜售吉药的资产和资本运作,而吉林制药的实业振兴,从来都不是其关心的重点。”一位曾在吉林制药担任高管的知情人士向记者坦言,因在通化金马(5.18,-0.04,-0.77%)(000766.SZ)以资本之战尝到甜头,张守斌进入的目的,便是利用吉药的壳在资本市场耍玩一场套利游戏。
  十年的精心布局和安排,一边是吉药的业绩每况愈下,另一边是张守斌等人疑似不断将上市公司核心资产转移,同时又利用上市平台不断玩转的资本套利把戏。
  最终,张守斌仅以1元的价格,将被折腾得千疮百孔的吉林药业有关资产收购,并获得重组后金浦钛业1000万股股权。
  以7月26日金浦钛业的收盘价计算,张守斌等人仅在该股中的账面资产便已达1.15亿元,而这或只是其十年间从吉林制药获得利益的冰山一角。
  随着*ST吉药完美转身成为金浦钛业,张守斌在吉林制药中的故事也告一段落。张全身而退后,上市公司迎来新主人——南京富豪郭氏兄弟。
  由郭金林和郭金东兄弟担任实际控制人的南京钛白借壳*ST吉药,成为郭氏兄弟旗下首家上市企业。事实上,以某化工厂服装部门为基础起家发达的郭氏兄弟觊觎资本多年,其旗下企业曾向股市发起六次冲击。
  截至目前,除借壳*ST吉药圆梦外,其余数次均以失败告终。
  张守斌开布十年迷局
  时间回到2000年末,刚从通化金马的资本运作中获得大笔横财的张守斌,在吉林梅河口市注册成立吉林省金泉宝山药业集团,这家企业成为其日后把控吉林制药的平台。
  金泉集团资料显示,张守斌持股40.46%,为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黑龙江双城市金鼎物资经销公司(下称“金鼎物资”),1999年5月由张守斌出资300万元成立。
  金泉集团成立的一年前,吉林市国资局将持有的2865.5万股吉林制药国家股转让给恒和集团,拱手让出第一大股东之位。次年3月,吉林制药更名为吉林恒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恒河集团旗下的吉林制药始终在盈亏之间徘徊,恒和集团选择将股份转给金泉集团。
  由此,张守斌现身吉林制药,开始其继通化金马后的又一次资本玩局。张接盘的代价仅是代为承担6500万元债务,即获得吉林制药21.12%的股权。
  几乎同时,时任吉林制药二股东的明日实业,也将手中8.63%的股份转给了金泉集团。
  由此,金泉集团以29.76%的持股比例成为吉林制药大股东,明日实业则以5.01%的持股数退居第三大股东。
  2003年张守斌入主后并没有给吉林制药带来多大转机,反而使其加速坠落。2004年,其业绩昙花一现盈利966.4万元,2005年公司巨亏1.26亿元。2006年,公司主营收入继续缩水,当年亏损3581万元。
  由于连续两年亏损,该股于2007年4月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正式戴帽ST。
  2004年到2007年吉林制药不断亏损期间,有消息指出,大量上市公司资产被张转移掏空,张控股的金泉集团,被指大量侵占*ST吉药药品批号。
  据斯时的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11月11日,吉林制药“参蛾温肾口服液”的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B20020593”突然注销,同日又被批准到大连金泉,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B20040010”。
  2005年8月1日,吉林制药“蚁黄通络胶囊”的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B20020779”被注销,同一天,该产品忽然被批准到金泉集团旗下的大连金泉,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B20050054”。
  对于上述转移上市公司药号批文的质疑,张的说法是转出去的药号为上市公司没有启动的项目,而大连金泉刚好有生产认证,并称转让所得用来补充上市公司资金。
  2007年吉林制药被ST后,张首先想到的办法似乎不是扭亏而是卖壳。
  对于本就以资本运作为目的进入吉林制药的张守斌,进入之初似乎就开始在部署从“便宜接盘”到疑似“掏空”亏损、最后“卖壳”的典型资本运作的手段。
  2007年起,操作过通化金马的张便开始导演吉林制药在资本市场中的六次借壳。曾将8.63%的吉林制药股权转让的明日实业则粉墨登场,配合大唱资本之戏。
  六次重组的资本大戏
  2011年9月14日晚,*ST吉药( 000545 )公告称,“在与有关方面就重大资产重组事宜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后,由于该事项比较复杂,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公司、公司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在股票恢复交易后3个月内将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收购、发行股份等事项。”
  这纸通告的出水,标志着*ST吉药的又一次重组失败。而这已是2007年以来,其在四年内的第六次重组失败。
  2007年9月13日,吉林制药第一次重组方案酝酿出炉,重组资产是资本市场最受追捧的矿产。据该重组方案显示,大股东金泉集团拟向龙口矿业出售其所持吉林制药20.83%股权。但该方案不到两个月便告败。
  2007年11月16日,吉林制药公告披露第二次重组方案,注入的是当年特别火暴的房地产资产。有关方案称,拟与深圳富通地产集团洽谈重组事宜。然而不久即被宣布取消。
  2008年初,钾肥概念连创股价暴涨奇迹。吉林制药与青海滨地钾肥集团启动第三次重组。当年7月16日,吉林制药拟定向增发9亿股购买滨地钾肥等开采权和土地使用权。不过,计划一经推出,市场便质疑该资产的真实性,最终,重组无疾而终。
  2010年4月14日,吉林制药披露,拟将现有全部资产、负债及相关业务整体出售给金泉集团,同时向广电地产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广电地产100%股权。却止步于房地产宏观调控。
  从矿业到房地产再到钾肥资产等的数次重组,似乎吉林制药每次都在巧合地追随市场热点而动。
  虽然皆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失败,但每次重组预案公告之时,*ST吉药股价的顺势暴涨却是义无反顾。配合重组消息的释放,作为吉林制药三股东的明日集团,则趁机在高位套现抛售股票。
  2007年9月14日,吉林制药首度发布重组公告前,二级市场的玩家就已闻风而动。该股从2007年8月24日的9.36元,一路飙升到当年9月7日的12.39元,11个交易日内有9次涨停,股价涨幅达55.65%。
  同样,其后的房地产重组方案和钾肥资产重组方案,每次都将吉林制药股价反复推高。
  据统计,2007年8月10日至2008年12月26日期间,吉林制药股东明日实业通过11笔交易卖出1447.54万股。结合减持期间平均股价,其减持股份的参考市值达1.25亿元。
  2010年4月,在其第四次重组拉开序幕前,明日实业持股数已从2007年第一次重组信息发布时的2005万股,下降到514万股。
  而当其第四次重组信息再次在资本市场传闻纷纷时,股价高企的同时,明日实业的500余万股在当年底前抛售殆尽。
  对于明日实业和吉林制药大股东,也就是张守斌控制的金泉集团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一直被吉林制药否认。
  “明日实业原是恒和集团的资产。张守斌接手吉林制药后,找到原恒和集团董事长孙宏伟的舅哥林路进行私下协议,拿走了明日实业和明日实业持有的全部吉林制药股权。”一位曾在吉林制药工作多年的知情人士曾透露。
  吉林制药2007年年报显示,明日实业法定代表人是陈志杰。陈志杰曾是金泉集团制药供应部部长,并曾任吉林制药采购部经理。而2006年吉林制药年报显示,明日实业法定代表人名为柴兴国。
  巧合的是,2005年9月12日,四川省高院受理一起吉林制药商标侵权纠纷,当时柴兴国作为张守斌的委托代理人出席,柴留给法庭的身份是吉林制药的法律顾问。
  南京富豪郭氏兄弟充当白衣骑士
  经过数年资本腾挪,时间进入2012年,濒临退市边缘的*ST吉药或终于走到张氏资本计划的最后一步——卖壳。此刻的*ST吉药面临重组“不成功便成仁”的局面。
  危急时刻,*ST吉药重组的“真命天子”——南京钛白从天而降。
  事实上,*ST吉药并非此次重组方南京钛白的首选。
  2012年4月,确定重组*ST吉药之前的一个多月前,南京钛白的重组目标还一直是*ST联华(12.10,0.00,0.00%)(600617.SH)。
  而这也不是南京钛白首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三年前的2010年1月,南京钛白就与同属郭氏兄弟控制的金浦集团旗下另两家企业——南京石化、金浦地产等三家企业一起,欲打包重组借壳ST钛白(000515.SZ),但由于斯时地产再融资政策暂停,导致该次重组失败。
  其后,郭氏兄弟便将上述三部分资产分拆,采用不同方式向资本市场进军。
  南京石化于2006年和2008年先后冲关IPO失利,2012年7月,化名金浦新材料的它,三度递交IPO申请。目前,已经在拟IPO的排队名单中等待IPO开闸。
  南京钛白则因借*ST吉药,赶在南京石化前上市,成为郭氏兄弟控股的第一家上市企业。然而,似乎该资产颇有些不上台面。
  据公开资料显示,南京钛白成立于1997年,主营钛白粉生产与销售业务,处于产业链中游,注册资本7976万元,包括在建及技改产能,南京钛白的钛白粉总产能为13万吨/年,全部为硫酸法。
  *ST吉药的重组公告显示,南京钛白2011年、2012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9.52亿元、10.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535.97万元、8630.76万元。
  但据2010年初其重组ST钛白时的数据显示,南京钛白2007年、2008年净利润分别为1366万元、-1100万元,2009年前10个月的净利润为-26万元。
  根据数据,南京钛白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稳步提升,但其在钛白粉行业排名和市场占有率而言排名并不高,2010-2012年分列第七、第八和第六位。
  “虽然钛白粉应用领域广泛,但属于周期性行业,由于钛白粉上、下游行业的波动周期难以保持完全一致,二者波动的差异可能加剧钛白粉行业的业绩波动,如果上游钛矿价格上涨而下游需求疲弱,则可能挤压公司利润空间。”一位曾参与过*ST吉药重组投票的私募股东人士曾向记者表示,“如果不是因为此次重组不成功便会退市的威胁,断然不会投赞成票。”  “毕竟和之前数次的重组资产质量差别太大。”上述私募人士坦言,而其对于新入主的实际控制人郭氏兄弟的掌舵方式也颇为担心。
  “郭氏兄弟旗下除化工外,还有房地产等多种业务,从南京石化的数次上市被否,以及短短一个多月便与*ST吉药仓促达成重组协议等情况看,在目前为止,还是很难让人信服其将拿出在该资本平台上踏实做实业的决心。”上述私募人士补充道,“或许对于我们股东而言,前任大股东在*ST吉药长达十年的资本腾挪不得不使人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阴影。”
  2006年起便开始寻求资本市场准入、多年来屡遭失败的郭氏兄弟又将借助该资本平台书写什么样的故事?但愿同样的资本悲剧不会在同一个地方上演。
赚钱养仔

13-07-29 07:56

0
投资机会:国内相关上市公司一览 
丹邦科技( 002618 )
公司fpc产品定位高端,毛利率一直在50%以上公司主营业务是FPC、COF柔性封装基板及COF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中COF产品是在FPC上加载封装IC芯片,是高附加值的升级产品。COF柔性封装基板是COF产品的封装载体,通过在上面封装IC后,形成COF产品。公司高端FPC产品(柔性封装基板及COF产品)毛利率在55%以上,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例超过80%,公司综合毛利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公司主要客户主要包括夏普、日立、NEC、佳能、亚马逊等全球著名终端品牌厂商。强劲盈利能力背后的三大关键因素:产品技术流程复杂,行业壁垒高、配套材料和基材自制、所处市场为蓝海市场08年以来,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净利率维持在20%左右,净利率最高达到25.6%。公司保持着较高的盈利能力,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企业。 [详细]生益科技( 600183 )
柔性电路板广泛运用产品需求增加,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生产销售覆铜板和粘结片、硅微粉产品等的电子元器件公司。产品主要供制作单、双面及多层线路板,广泛用于手机、汽车、通讯设备、计算机以及各种高档电子产品中。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先后开发出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品,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主导产品已获得西门子、摩托罗拉、索尼、诺基亚、三星、华为等企业的认证,形成了较大的竞争优势 ,产品远销美国、欧盟、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印制电路板用覆铜板和粘结片厂商,产品定位中高端,产品线不断丰富,具有7大系列34个品种的多种产品。目前公司产能规模是年产各类覆铜板2800万平米,规模居国内第一,全球第四。由于覆铜板行业集中度高,而下游PCB行业集中低,覆铜板厂商溢价能力较强。[详细]超华科技( 002288 )
公司是一家专业专注生产单面线路板、自产板材覆铜板的股份公司,主要从事CCL、PCB及其上游相关产品电解铜箔、专用木浆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PCB行业中少数具有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的生产企业之一,形成了从电解铜箔、专用木浆纸、CCL到PCB的较为完整的系列产品线。根据CPCA2006年行业统计数据 ,本公司综合实力位列中国印制电路板行业百强。 
  超华科技公告公司与广州三祥多层电路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受让梅州泰华电路板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价格3000万元。泰华电路板2007年成立,主要研发、制造、销售双面多层、柔性线路板。2013年1-5月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2766万元,净利润为-308万元元。截至年5月31日净资产为1634万元。超华科技称,收购溢价主要为目标公司土地使用权、房产和环保设施的增值,增值额约为1300万元。 [详细]欧菲光( 002456 )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与欧菲光南昌公司共建的“柔性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在南昌揭牌成立。据悉,该联合实验室是苏州纳米所印刷电子科研团队与欧菲光集团深度合作的产物,将在科研与产业结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前,双方已签约共同研究开发基于柔性材料的发光、光伏与印刷电子技术。目前,欧菲光南昌公司已开始投入联合实验室南昌分部的建设,欧菲光集团投入到纳米所的建设经费也已到位。 
  公司未来两年成长逻辑较为确定:去年以来,薄膜式触摸屏成为中低端智能手机的主流技术,使公司凭借小尺寸触摸屏成功实现转型。同时镜头模组开始放量,成为今年的另一增长点。Metal mesh技术进展领先,有望在大尺寸领域异军突起,随着镜头模组扩张和大尺寸触摸屏渗透率提升,二者将成为明年增长点。 [详细]光韵达( 300227 )
柔性线路板激光成型服务龙头,公司是国内最早采用精密激光技术生产SMT模板的企业之一,也是最早采用紫外激光技术进行柔性线路板成型服务的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激光模板、精密金属零件两类产品的生产销售并提供柔性线路板激光成型、激光钻孔两类服务。产品主要提供给华为、中兴、富士康、比亚迪、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宏基、松下、西门子、海尔、海信、联想、华硕、伟创力等全球领先的电子厂商。 
  光韵达还公告涉足3D打印。3D打印技术属于激光应用的范畴,在工艺上属于“加成法”制造工艺,公司目前使用的激光技术属于“减成法”工艺,二者在工艺原理上不一样,但在技术手段上具有一定的同源共通性。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各类激光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对3D打印技术也有进行关注和相关研究。 [详细]
赚钱养仔

13-07-29 07:55

0
柔性显示屏发展空间广阔 
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电子设备,如谷歌眼镜、智能手表等多种应用,甚至是建筑物上安装的巨型屏幕,未来七年市场对于柔性显示的需求势必急剧增长。
据IHS公司的报告“柔性显示器技术与市场预测”,预计2020年柔性显示器的全球出货量将增至7.92亿个,而2013年只有320万个。同期整体营业收入将从区区10万美元剧增到413亿美元。
虽然柔性显示屏的发展时间线是长期的,但是,目前的活动水平表明了人们对这种技术有强烈的兴趣和继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有这样多的关注集中在这个领域,供应商应该能够克服市场的消极因素和生产难题,为柔性显示屏找到大批量的和诱人的应用。
赚钱养仔

13-07-29 07:52

0
一个重大的高科技产物已经诞生: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是由柔软的材料制成,可变型可弯曲的显示装置。柔性显示器像纸一样薄,即使切掉电源,内容也不会消失,也被叫做“电子纸”。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柔性显示器中心(FDC)宣布一项突破性的柔性显示器技术在可饶式,无玻璃的基板开发世界第一个触摸屏主动矩阵显示器,这个革命性的显示器是第一次展示了柔性电子显示器能够实现即时使用者输入。
柔性屏具有超薄屏体、超轻质量、超低功耗、卓越画质和防水等特点。许多便携式电子设备、笔和触摸输入已首先柔性屏;柔性显示器也可用于战场,美国通用显示公司也正为美军用柔性有源矩阵OLED技术,该技术将用于集成多种通讯能力的护腕式通讯设备,实时观看视频和图形信息。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