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提高股改对价
S仪化连续4天涨停
自披露股改最终方案以来,S仪化、
S上石化在大盘大幅下挫的背景下,连续多日涨停。业内人士指出,复牌后良好的市场走势,显示中石化此次慷慨支付的股改对价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同,这也为股改顺利通过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仪征化纤还将获得大股东资产注入,进入特征材料领域,这也意味着中石化推动公司产业转型有了良好开局,未来有望成为中石化高性能纤维、和特种材料的产业平台。
市场高度热捧
S仪化6月21日披露股改最终方案,与最初的方案相比,中石化支付对价大幅提高,达到大型国企股改支付对价的最高纪录,而更重要的是,中石化还通过资产注入,助力仪征化纤产业转型。
正是在上述利好下,6月21日复牌后至6月26日的四个交易日,S仪化连续四个涨停,股价从停牌前的6.64元一路上涨至8.07元,涨幅高达21%。而同期,受银行间资金紧张、IPO重启等不利因素影响,A股市场开始了近年来最惨烈的下跌,上证综指接连跌破2000点、1900点整数关口,同期上证综指跌幅高达6.36%。在S仪化股改利好刺激下,持有S仪化的中小投资者不仅回避了大盘大跌的系统性风险,还获得了巨额收益,近四个交易日的相对收益更是令人羡慕。
市场人士指出,从S仪化复盘后连续涨停来看,二级市场投资者反响十分热烈,这不仅是对S仪化股改方案的认同,也是对中石化推动公司产业转型抱有极大信心。
从最终的股改方案来看,非流通股东
中国石化和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向全体流通A股股东每10股支付5股股票,较6月8日的方案提高0.5股。同时承诺,自非流通股获得流通6个月内,提议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计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不少于4股的议案,较此前的方案提高1股。
公司同时还公告,在股改方案实施之后首个交易日起12个月内,提请仪征化纤董事会在符合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及中国证监会相关制度的前提下提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不低于2013年5月30日收盘价,即6.64元/股。
此外,中国石化承诺在仪征化纤股改完成后继续支持其后续发展,促进其加快转型,并将其作为今后相关业务发展平台。
中石化董秘黄文生在与投资者交流时就表示,此次股改最终方案不仅提高了对价,更重要的是将通过股权激励为两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制度安排,而中石化做出的相关业务发展平台的承诺,更是为两家公司未来发展留下了想象空间。
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这次是第三次启动S仪化的股改,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总裁李春光亲自推动,下了很大的决心,就是希望能够解决一拖多年的股改难题。
在本次股改之前,S仪化分别于2006年10月、2007年12月进行过两次股改,但均以失败告终。与前两次相比,本次股改方案的最大区别在于大幅提高了股改对价。此前两次的股改对价方案都是10送3.2,而本次的股改对价方案则大幅提升至10送5,这在大型国企股改中支付价格是最高的。截至2013年5月底,已完成股改的沪深300指数上市公司平均送股对价水平仅为10送2.76股,S仪化股改送股比例远高于历史平均值,表明中石化对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十足诚意。
“作为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央企,中石化此次提高股改对价,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是想尽快解决股改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国企各种严格的监管政策,目前的提高对价、实施股权激励等政策,都是向主管部门千方百计争取而来,来之不易。”
发展定位明确
值得关注的是,仪征化纤还将获得大股东资产注入,进入特种材料领域,这也意味着中石化不仅明确了对仪征化纤的平台定位,更是开始积极推动公司业务转型,仪征化纤未来有望成为中石化高性能纤维、特种材料生产和研发基地。
有券商研究员就指出,由于化纤行业近期景气度较低,仪征化纤2012年亏损3.6亿元,2013一季度亏损2.8亿元,而如果公司2013年度持续亏损,则不符合股权激励条件,为了兑现股改承诺,中石化及仪征化纤都有动力通过一系列方式来实现扭亏为盈。
此外,通过收购仪化东丽、仪化博纳股权,仪征化纤将进入特种材料领域,光学基膜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根据公司与中石化资产管理公司签署的《股权转让意向书》,拟受让后者所持仪化东丽50%股权和仪化博纳40%股权。仪化东丽和仪化博纳均为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厂商,其中仪化东丽是国内领先的特种聚酯薄膜厂商,拥有4.5万吨/年聚酯薄膜产能,新建的5线主要生产高端光学基膜,主要用于液晶面板等领域;仪化博纳是国内领先的聚丙烯、聚乙烯专用织物、纱线生产商。
光学基膜进口替代,增长空间大。光学基膜全球年需求量在10万吨以上,其生产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国内90%左右的进口依存度,而中高端光学基膜国内目前仅有包括仪化东丽在内的一两家公司能够生产,其中仪化东丽已经实现批量供货,技术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同行。目前,全球平板显示四大应用领域电视、显示器、笔记本和手机的50%以上产能在国内制造,25%以上的需求在中国,因此近几年,全球液晶面板产能逐渐转移至国内,这直接带动了对上游原料的需求,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光学基膜将会以20%以上的需求增速发展。
仪征化纤主营业务为化纤的生产与销售,与中石化股份公司存在同业竞争关系。分析历史上中国石化对下属上市公司的重组,发现其共有两种形式:整合回购(私有化)与卖壳,整合回购的包括
中原油气、
石油大明、
齐鲁石化、
扬子石化、北京燕化、镇海炼化等6家公司;卖壳的包括石炼化、湖北兴化、中国凤凰、武汉石油等4家公司。
行业分析师就此指出,仪征化纤此次拟受让仪化东丽和仪化博纳的股权或仅是公司转型的一个开端,预计在股改完成后,公司在聚酯一体化、高性能纤维、特种材料等领域将会有一系列的运作。
从控股股东中石化和仪征化纤的角度看:中石化未来希望在细分化工领域打造专业化的业务发展平台,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运作来提高股东价值;仪征化纤作为中石化在化纤领域的主要资产,一旦通过股改,其未来有望成为中石化在资本市场进行运作的专业化化纤及高性能纤维发展平台,但受制于未股改,目前仪征化纤无法在资本市场一展身手。
有中小投资者就表示,中小投资者也希望仪征化纤蓬勃发展,有美好的发展前景,这样股东的价值才能最大化,而当务之急是股改顺利通过,这样今后的发展计划才能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