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3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于7月13日-14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夏斌:各位上午好,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发展的比较复杂、比较微秒,我们讨论中国经济新指数(4185.395,-33.58,-0.80%)我也不清楚他们上午主要讲的什么内容,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大家一起交流,关于中国的经济形势,就是到了今天,我们市场上很多人还在盼望着用货币刺激,还盼望着恢复更高的增长,我在2年前的6月份曾经跟领导、跟市场很坦率的谈我自己的观点,我说从趋势看,未来中国经济必然处于一个从两位数高增长的平台逐步迈向相对趋缓增长的平台,这个趋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决定的,它不完全是一个经济周期问题,因此也不是政府的宏观政策力量所能调控、支配的,这一点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从市场到投资者都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中国经济到了目前的6、7月份的阶段,悲观的看可能更低,可能是6%以下,对这个微秒的形势怎么看?我想说,由于前几年中国经济改革的滞后,以及今年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它的效应是滞后的,就是效应还需要一个时间差,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相信市场人士同意我这样的观点,就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它的轨迹仍然总体上没有摆脱由货币总量所左右的这样一种增长轨迹,但是我们增长的轨迹没有变,而货币与经济的关系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想了解中国的经济,包括海外人士,我们要看清楚未来的中国经济是泡沫破烂崩盘还是复苏以后尽快的反弹,还是在增缩下降中间取稳?我看已经不能简单的按照前十年的投资、消费、出口这样一种经济数据来简单的推理。恰恰相反,我们在多年累积的、已经形成的中国经济泡沫中间,当前中国货币调控的边际效应在下降,今后的政策稍有不顺,中国经济的走势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我认为这是分析未来中国经济一个需要关注的视角,那么说增长的轨迹没变,或者与经济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什么变化?
中国的媒体包括一些海外的媒体都在说中国的钱荒问题,我想说几个观点、分析几个事实。
第一,政府和企业的债务杠杆在明显的提高,今年第一季度和去年一季度相比,货币增长由13.2%跳到16%左右,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由去年1季度增长-7.4%上升到今天的58.8%,正负里一差等于60%多的增长,这些数据表明我们纯从货币角度看,我们静态的看中国的货币一点都不紧,总量是相当的宽松。
第二,我们在负债不断的提高、杠杆率不断的提高之下,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不是在上升,我们原来是货币多了就增长,货币少了就下来,现在是货币多了增长就下来,去年一季度由8.1%下降到今年同期的7.7%,二季度的GDP数据没有出来,过两天就出来了,我们有工业增加值相对表现,工业增加值由去年1-5月份增长11.5%下降到今年同期的8.5%,下降了3个百分点,货币在大量的增加,经济在往下走,这是第二点。
第三,很多人说这钱在空转,我想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没有那么傻,拿那钱在自己空转,我承认我们金融统计中间有少量的重复计算的现象,那是少量的、非主要的大量的钱没有空转,都到了实体经济中间,都到了企业、到了地方政府手上。
第四,为什么货币是多的,企业与地方政府钱显得那么紧张?主要是中国整体经济的资金运用效率在下降,如果用数据来说,我们2005年到2008年,1块钱的社会融资总量能带动4块钱的GDP,没有扣除利息的规模以上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去年是8.8,但银行的加权贷款利率是7.0,如果再算上银行的理财、影子银行的高利率的成本因素,我们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已经实际上接近了融资成本,这是讲的总体水平,必然个别行业、个别企业赚的钱根本付不了银行的利息,这就是中国现状。
我们讲为什么钱荒?为什么货币这么多但速度在下降?资金到哪里去了?都在低效率的地方滚。今年5月份企业和居民的债务已经超过82万亿,83万亿左右,如果按照7%的利息计算,每年的利息就需要近6万亿,分摊到每个月需要5000亿的利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地方融资平台能赚这么多钱吗?这就是目前的状况,所以我们现在要维持合理的、一定的增长速度,除了应该再增加一块贷款之外,需要增加另外一块贷款帮助一些破产、倒闭的企业还利息,帮助有些地方融资平台维持它,他是借了钱还利息,利息不还马上就不良贷款,新的贷款就不可能再给,项目马上就停下来了,这就是现在很多的情况,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法举例,在我们制造业几乎都产能过剩,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基本有一个大缺口,房地产投资同样困难重重,这三大领域中间我没有时间展开资金是如何占用的,这我就不展开说了。
所以面对这个情况,我说怎么样看当前的形势?
第一,当前的中国已经存在事实上的金融危机现象。什么是危机?企业倒闭、破产、金融机构倒闭、破产,资不抵债、不良贷款上升、经济萎缩,我们不能说中国没到这个地步,但是我们看到有些企业该破产没破产,我们有些地方融资平台早就资不抵债,是增加了贷款在维持着。所以现在只是危机没有引爆,坏账没有暴露,是在靠多发货币在掩盖,所以我说作为决策者,现在不是一般的再去讨论中国经济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问题,而是应该尽快的寻找如何逐步刺破泡沫,逐步冲销实际已经造成的损失,来摆脱大面积危机的爆发。
第二,判断与观察,我们存在这些问题,为什么泡沫没有破、危机没有爆发?我说整个中国社会目前都存在相当程度上的道德风险,也就是说市场、老百姓投资者、企业家包括我们的银行都普遍认为地方融资平台有问题、有缺口,但是相信中央政府最后会来救。对于房地产投资有泡沫,但是不相信中央政府的调控会一步到位。我们的国企必须要改革,但是相信暂时是改不到位。我们经济中间存在不少问题,但是相信中央银行不敢马上回归到合理的货币供应。因此,大家都存在这个预期没问题,想搞大项目的就敢去招商引资,敢发理财产品,再高的利率也不在乎。有钱的人就敢拿出钱来买理财产品,哪个收益高就买哪里,谁都不怕,这就是道德风险。我想说这是一个可怕的预期,但是6月20号
中国银行(2.68,-0.04,-1.47%)界互相拆借的钱利率达到30%的事件表明,流动性、钱最后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预期,只要信任、预期没有,马上流动性就没有了,为什么6月20号银行之间互相拆借的钱利率达到30%?海外很多报纸都报道了,当然现在已经抚平了。我说钱是什么?流动性是一种预期、信任,预期、信任没了流动性马上没有,有钱了不敢借出去,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也是这样,有钱不敢借出去。
第三,判断与思考,危机爆发以后会怎么样?危机爆发以后资产价格大幅缩水,有些企业金融机构要破产倒闭,实业增加,经济萎缩,整个社会的财富会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如果出现这样的危机,对于我们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广大城市居民和中产阶级形成的一大笔财富就要严重的打折,这意味着有可能对中国社会政治形成巨大的冲击压力,社会政策的稳定形成巨大的冲击压力。
第四,我们怎么样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增长?我的意思不要简单的关注在0.5%的增长多还是少,中央政府提出要有底线思维,什么叫底线思维?我认为就是要有危机思维,就是要有预期思维,就是要做好准备会发生的事,同时要想尽办法,尽可能挖掘一些可以合理增长的潜力,让整个泡沫不破,现在的预期非常脆弱,个别事件都马上会改变人民的预期,会引起一系列的资金链终端的连锁反应,所以我对中国经济的看法用通俗的话来讲,中国当下的经济不整早晚要出事,整狠了马上就出事,这就是中国经济。
第五,我们如何防范市场预期的转向?我认为这是中国政府经济工作的首要考虑,政府怎样防范?政府应该向市场明确的表明,政府在政策把握上会想方设法包括利用巨额的外汇储备,包括利用国有资产的实力,国退民进想尽办法稳住经济局势,同时会坚定不移地改革,挖掘在大国经济体中中国仍然存在的相对较高的增长潜力,用时间来空间,确保中国经济还能够健康的发展。
第六,在稳定经济局势的对策上面,我们的基本对策我个人认为,我们不要再四平八稳的说一般性的话,我们应该向市场投资者发出明确的信号,什么信号?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深度的结构调整时期,要让市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什么叫调整?调整意味着经济增速要下降,调整意味着要付出代价,要过一段苦日子,调整意味着一批企业和金融机构要破产,调整意味着要改革体制,要培养新的增长因素。因此,政府的信号应该突出重点,明确主要的方向,按中国话说是主攻方向。
包括哪些内容?第一,政府会想尽办法采取各种措施,包括运用各种行政措施,运用巨额的外汇储备实力,运用巨大的国有资产实力,运用国退民进扩大财政撤资的办法加大各类有效投资,加快提高城乡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挖掘中国的潜力。
第二,考虑到今后不可能长期靠中央银行无限的供应货币来维持增长,考虑到美国QE政策准备慢慢退出,国内的环境给我们结构调整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要抓紧调整,抓紧整顿,主动逐渐的刺破现在的泡沫空气,要严肃市场纪律,对一批资不抵债的企业、中小金融机构,该关闭的就关闭。
第三,我认为应该好好学中国自身1997年亚洲危机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关闭100多家信托公司,关闭1000多家基金会,关闭证券公司的经验,依法办事,讲究策略,分类处置来安排好对各类合法债务的救助政策,将整顿经济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的范围内,通过整顿改革让整个市场、让海内外投资者放心,引导海内外投资者的预期,中国经济会加快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通过改革开放寻求合理的增长潜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