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近期下跌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13-06-14 15:57 1745次浏览
小散的大智慧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转自证券时报!
由货币同业拆借、人民币债券交易及外汇市场等共同构成的中国银行 间市场,近期遭遇了罕见的资金寒潮,缺乏抵抗力的机构被迫“违约”,负面影响殃及A股市场。

成交最活跃的隔夜利率,由上月末的3.40%一路上涨至6月8日的9.81%,涨了近两倍;最具指标意义的7天回购利率最高攀至7.84%,是年初以来均值的两倍多。

这一过程中,银行、券商、基金等主要市场成员叫苦不迭,但央行一直保持淡定。

引起这场疯狂资金大战的,除了节假日因素或技术性因素外,还有诸如外汇占款回落、债市整顿、甚至新股发行等预期的变化。

不过,从此次突发事件中央行的淡定表现来看,这更像是一场有意为之的风险测试。有关部门意欲加快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存款保险制度“择机出台”的暗示,正是其背后隐含的真意。

央行6月7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提出,当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各方面已达成共识,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报告强调,此举可“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市场化”和“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处置制度建设”。

去年6月及7月央行两次非对称降息,掀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这一年来,包括央行在内的各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与债券市场创新规范有关的严厉政策措施。短暂的市场低潮,正是各金融主体梳理现状、反思和整顿的良机,这对市场将有长远裨益。

未来或远或近的金融变革,必定会首先带来资金利率的大幅震荡。而如果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那些惯于在行政定价中“吃老本”的商业银行,惯于在宽松流动性氛围下依赖加杠杆而生存的券商或基金,将会在“起跑线”上输得很惨,亦可能干扰金融稳定的大局。

由此看来,这突如其来的“资金荒”,可以看做是央行对市场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利率风险测试。测试下来,机构已有了“特别痛的领悟”。

上图说明: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