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未来锂电池市场 中国企业份额有望大增

13-06-12 18:23 4063次浏览
无欲则刚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在2月4~8日于美国帕萨迪纳举行的车载电池国际研讨会“AABC 2013”上,矢野经济研究所首尔分公司社长稻垣佐知也以“Lithium-ion Battery Materials Trends”为题,预测了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材料市场走势。他说,虽然该公司原本预测全球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市场规模到2015年度,将由2011年度的约1.17万亿日元扩大到约2.9万亿日元,但目前来看,预计将下调车载用途的规模,总体的市场规模也达不到2.9万亿日元。

份额方面,近年来,韩国厂商在小型消费类产品用途的份额有所扩大。销售数量的排名为,三星SDI公司第一(23.4%),三洋电机公司第二(19.4%),LG化学公司第三(17.1%),索尼第四(11.5%)。中国企业虽然具备价格竞争力,但在要求高性能和高容量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用途,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的企业较多,市场份额未能提高。而在车载和定置用途等大中型电池领域,有大量企业涉足市场,除了以往的中日韩厂商,来自美国和欧洲等地区的厂商也进入该市场,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过,大中型电池的市场规模还比较小。
稻垣表示,锂离子充电电池市场现在进入了最为严峻的时期。形成一定业务规模的只有在小型消费类产品领域份额较高的企业,对车载用途不抱有过高期待、踏踏实实致力于小型消费类业务的企业维持了稳定的业务。稻垣认为,虽然市场在稳步增长,但受益的只有在各种应用和部材市场上排在前5、6位的公司。他认为,锂离子充电电池市场最早将在2013年内或今后2年左右开始整理和淘汰。
4种主要部材的市场动向
关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4种主要部材的市场,矢野经济研究所预测,其市场规模到2014年将由2012年的5400亿日元扩大到8000亿日元。各国厂商所占份额中,日本厂商的份额有所下降,中国和韩国厂商的份额逐年攀升。具体来说,从2008年到2011年,日本厂商的份额由62.7%降至46.6%,中国厂商份额由14.0%上升至23.9%,韩国厂商份额由11.8%上升至20.6%。
关于正极材料市场,销量预计2014年将由2011年的8万吨增加至19万吨。材料方面,车载和定置用途的三元系(NCM)及锰系(LMO)将逐渐扩大。关于各厂商的份额,预计2011年高居榜首的日亚化学工业公司的份额将降低,比利时Umicore公司和韩国L&F公司的份额将上升,*******,中国的正极材料厂商的份额也将上升,原因在于,做为其客户的韩国电池厂商将扩大订单,材料费也会降低。
负极材料市场方面,预计2014年的销量将由2011年的5万吨增加至9万吨。负极材料以石墨为主流,为降低价格,需求正在从人造石墨转向天然石墨。不过,由于面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需求扩大,能实现高容量的人造石墨的需求在2011年以后开始扩大。份额按厂商分,中国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杉杉科技有限公司的份额随着面向中国和韩国的供货量增加而升高。日本厂商中,日立化成公司在高功能材料方面拥有优势,能够维持2成左右的份额。
电解液市场预计2014年的销量将由2011年的3.4万吨扩大至8.25万吨。向三星SDI提供产品的PANAX ETEC和SoulBrain等韩国电解液厂商、以及在中国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张家港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杉杉科技等中国厂商的份额不断扩大。日本厂商中,三菱化学公司和宇部兴产公司以10%以上的份额维持了靠前的排名。
预计隔膜市场2014年的销量将由2012年的8.3亿立方米扩大至15亿立方米左右。隔膜在车载用途未推进通用化,还出现了采用湿式而非干式的动向。厂商份额方面,旭化成公司将维持榜首地位(2012年的推测值为15.7%),而美国Celgard公司的份额也实现了增长,估计将在2013年以后夺得首位宝座。在隔膜领域,韩国厂商(SK Innovation公司和W-SCOPE公司)及中国厂商(新乡绿色新能源材料公司和深圳星源材质科技公司等)的份额越来越大。
稻垣认为,车载市场从中长期来看,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市场规模扩大存在极限。即使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容量增至2倍,纯电动汽车的实际续航距离也只有200~300公里左右,要想替代普通的乘用车还存在限制。因此,纯电动汽车用电池的需求仅限于巴士和出租车等商用车。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3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无欲则刚

14-07-18 11:50

0
央视出了大事了,还有无数人意识不到投资的风险点。传媒,从来都是无冕之王,必须和政治连坐,必须强管控。这种控制是必须的,否则体系就会单向崩溃。因为大众会不断的自我强化意识和偏好,而不顾及整体和长远的风险及利益,必须由另一极来纠偏。没有管控的权力,意味着垄断和腐败。大众的判断,很多时候是从屁股那里做出的。从他们的喜好中,可以看到洗脑的成功度。
商人的本质,是追逐利益的,无须在道德上拔高,相反,要和政治家、媒体一起,关到笼子里加以管束。在某视的俱乐部里,有限制级的影片,这种擦边球也是非正常竞争。商业媒体的身份是双重的,除了利益,还要承担道义和社会责任。不是拍些《小时代》,开个红酒俱乐部,休闲俱乐部,就引领了社会潮流。12年进入,13年5月兑现了某视的全仓收益益,那一阶段,是它正面和积极的时段。广电有它的问题,但它也有它的责任,一味指责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人,总是高调。就像韩寒。正是当年立春兄关于他的讨论才让我意识到文化传媒领域的机会。在利益之下,看到人性丑陋的本能。伪君子,在商业,传媒,政治领域,是最多的。如果大粪滋养的蝇蛆。
谷歌致敬,向微软致敬,因为我看到了真正可以称之为企业家的良心和责任。把资金投向避孕芯片这类造福地球的事业,而不是像网易一样去养猪。
伟大的企业,和伟大的人一样,稀缺品种。要经历很长的路,才能看的出来。不能盲信某个人,某个企业。
对某视,如果它不去重金拍《盗墓笔记》,而去拍《三体》,那么我会重新觉得它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它是个有想象力有未来的企业,而不是自掘坟墓,重做陈腐文化中的一条新蛆。
无欲则刚

14-07-17 11:20

0
中国社会的内部安全现状决定,汽油都应当成为严格管制品。在外部安全现状中,能源依存是个重大战略缺陷。所以在新能源问题上,中国政府有更迫切的需求,这是一个快速上升的体系面临的现实问题。
无欲则刚

14-07-17 11:08

0
至于电动汽车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是由特斯拉高富帅跑车引领,还是紧凑型短程低速城市车上演屌丝的逆袭,这个很难讲。
从国情出发,我觉得由政府主导推动以后者的方式推进能产生后发优势。先把汽油机挤出城区,在欧美,这一需求并不迫切。
无欲则刚

14-07-17 10:53

0
如果电动汽车革命快速爆发,传统车企是最先阵亡的。庞大的投资全部沉没。NOKIA,MOTO就是先例,一定是外来的野蛮人获胜。 但这个行业发生手机行业那样的革命概率较小,这个是产品周期决定的,手机是快消品。 但无论如何,传统车企不是收益者。
  电动汽车不过是能源革命中的一个子集,电池行业才是朝阳行业。更严谨一点,应该说储能行业的移动革命。这个革命,是在终端智能化,及终端自动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举个通俗的例子,连螺丝刀都电动化了。
  汽车电动化的普及在2020之后,之前首先完成的是汽车的电气化,法拉电子就是这个趋势的代表。然后是汽车的智能化,这个是有利益方推动的。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无欲则刚

14-07-10 10:11

0
三元材料综合了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三类材料的优点,存在三元协同效应,并且在价格上有所优势。同时在循环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安全性能上也有提高。在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背景下,三元材料作为高容量密度正极材料有望进一步拓展其市场份额。高工锂电统计,2014年第一季度中,三元材料增速位于正极材料之首,业内人士预测,2014年三元材料在正极材料中占比将提升至45%。
无欲则刚

14-07-10 10:07

0
12年开始的两大浪潮,娱乐传媒,新能源汽车,先后进入泡沫的高点了。然后呢?地心引力依然存在。
电动汽车是新能源领域的一个子集,这次只是彩排,大爆发是在下一季里。智能汽车革命发生在电动汽车普及之前。电动汽车的普及,还需要10年计。新能源的应用普及是先行铺开的。 市场基数要比娱乐传媒\电动汽车要大一个数量级。 它的影响从规模到时间跨度要更大,而其中产生的机会也是多波次多品种叠加的。
无欲则刚

14-02-21 09:18

0
特斯拉将建设超级电池工厂:降低电动车成本.
二次电池产业整体处于行业景气上升初期,而且这一轮的景气上升会非常绵长,而高度犹如喜马拉雅。
无欲则刚

14-02-12 16:09

0
电池星球
http://www.taoguba.com.cn/Article/128934/1
无欲则刚

14-02-12 16:08

0
英特尔为什么要造电池?
http://www.taoguba.com.cn/Article/68930/1
无欲则刚

14-02-12 16:04

0
离网储能系统。
http://www.taoguba.com.cn/Article/794115/1
如果有足够廉价的储能系统,作为个人的消费者,根本没有必要通过电网获得电能。可以想象,未来,尤其是北美,家用的电力完全可以通过离网系统自给自足。新能源革命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最终要革了传统电网的命。上网的电到下网的电,在中国价格不知翻了几倍。如果储能设备非常便宜的话,为什么还要用电网呢。离网分布式系统一定是新能源最终的方式,前提是储能足够便宜。到时候,是否与电网对接是住户说了算,而不是被迫与电网这个老贵族合作,因为没有必要通过电网进行储能。而工业和商用系统由于耗电量巨大,将仍然由电网主导。传统电网的未来发展,就是IBM的方式,仍然能在工商业市场上呼风唤雨。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