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天气污染情况日渐严重,同时随着消费者观念的变化,一些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技术便成为了企业追逐的新潮流,新能源汽车便是其中之一。而近期,有消息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或将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业可谓一种利好。
据羊城晚报4日援引中国投资协会能源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张杰透露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稿已提交,预计很快就会推出来了。
据张杰透露,新版补贴政策有四大亮点:补贴将以汽车功率作为标准,不再像原来那样按车型来划分;新的补贴政策将延续到2015年,持续确定的政策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新政策将不再强制要求地方政府给予补贴,而是由中央财政统一发放补贴款;原先补贴只针对试点城市,新政策将扩大到全国,且标准统一。
张杰还表示,目前阻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行业统一标准及扶持政策的缺失,相信新政策的推出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
龙头企业将受惠
而补贴政策若能推出,受益最大的非各龙头企业莫属。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深圳投资圈内的一个小故事可见
比亚迪对于这个新能源补贴新政策的欢迎程度。深圳一位私募大佬与一位比亚迪销售领域的相关人士相熟。这位比亚迪人士称,公司领导最头疼的就是地方政府部门总是要求和公司谈判,不在当地设厂,卖出的新能源汽车不给补贴,当地采购招标也总是中不了标。反正扣着新能源补贴政策地方补贴那部分钱,提出种种要求。公开信息显示,比亚迪相继披露了在广州、天津、云南、武汉等地投资设立新能源汽车厂的计划。
对此,报道援引
方正证券研究员刘伟渊介绍称,由于补贴断档,今年前8个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并不理想,有些地方出现了厂家为补贴垫资的情况。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国销售新能源汽车仅为5889辆,其中大部分为公共领域使用,私人消费微乎其微。
而补贴政策如果能够出台,情况似乎便大不相同了。
报道表示,在投资业内人士看来,补贴新政的出台预计将明显刺激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扣除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的拖累影响外,补贴新政尤其是全国性销售补贴政策将会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对比起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的萎靡状况,新政出台后可能会出现销售井喷。
此外,第一财经日报还援引安信证券欧阳先生介绍表示,补贴新政最直接的受益厂商应该是新能源整车厂家,尤其是国内市场的龙头企业比亚迪和
安凯客车。不强制地方政府给予补贴,可以打破地方区隔,以比亚迪为例,以后比亚迪也不必要为了在某地获得当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而被“强劝”投资设厂了。
不过,似乎也有分析认为,即便政策将要出台,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似乎也并不能够就此一帆风顺。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新政出台在即,让市场为之振奋的同时,现实也摆在人们面前。按照我国2012年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2791辆,在全年1800多万辆的新车市场中,只占总销量的0.7%。而今年上半年销售新能源汽车共5889辆,也只完成了去年的一半。
不难看出,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前路并非坦途。报道援引汽车业资深分析人士贾新光分析表示,“目前,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绝大部分的销量还只是靠政府采购,高昂的购车成本和极不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是制约新能源车销售的最大瓶颈”,虽然目前补贴新政出台在即,但持续低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否实现预期目标,还亟须在市场推广、配套设施完善等方面做出努力,这样才能让新能源车尽快步入“快车道”。
锂电池行业被看好
另外,新政若能实施,出了整车制造企业,锂电池行业也将迎来利好。
据上海证券报援引中国电池网创始人、CEO于清教介绍表示,从2012年底到2013年6月,受政策预期影响,锂电池投资持续增温,目前计划投资的项目到2015年时,将形成超过高达50亿安时的产能。按照目前国产乘用纯电动汽车一般装备电池容量6000-8000安时计算,估计可以装配62-83万辆纯电动汽车。
上海证券报还从多个投资者处了解到,业界普遍的心态是,一旦新能源汽车兴起后,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材料市场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
锂业行业专业机构高工锂电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罗焕塔也表示,目前锂电池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将很大。
报道还表示,
华泰证券分析师肖晖很看好六氟磷酸锂市场空间,他认为,2012年日韩生产企业六氟磷酸锂产能近5000吨,以六氟磷酸锂吨价20万元测算,进口替代市场空间约10亿元。
同时,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所产六氟磷酸锂的质量与日本企业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此外,我国萤石资源丰富,六氟磷酸锂生产企业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此外,报道也表示,隔膜发展逻辑与六氟磷酸锂相似。2010年左右,全球锂电隔膜主要由日本和美国企业垄断。据估计,2011年国内锂电隔膜需求量约1.7亿平方米,其中进口锂电隔膜1.22亿平方米,占71%。据介绍,从去年至今,国内隔膜生产商已经从十几家变成二十多家,包括上市公司
沧州明珠、
南洋科技、
大东南等也开始攻关动力电池隔膜,其中沧州明珠正在量产。随着隔膜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迅速提高,隔膜今年的价格同比已经下跌33%。同样,进口替代的时机已经成熟。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1楼 发表时间:2013-09-07 18:42:57 转发 | 回复
全部回复(2)只看楼主
潜力牛股18: 上海地价拍出1.45亿元每亩。7亿盘6元价的
申达股份有2千亩。申达股份在自贸区和市中心土地等,价值2千亿以上
日前,新鸿基217.7亿夺上海
徐家汇中心项目150亩土地(9.9万平方米),每亩土地价格1.45亿左右。
申达股份位于自贸区及自贸区周边500多亩地的价格或与此同价,甚至将超过此价。这500亩地价值700亿至800亿之间。另外申达股份,在市中心有还有1千多亩地,价值1000亿以上,在效区有400多亩地,价值200亿以上。
申达股份的土地价值2千亿以上。
新鸿基217.7亿夺上海徐家汇中心项目150亩土地(9.9万平方米)
2013-09-05 10:56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央广网上海9月5日消息(记者周洪)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上海中心城区的“巨无霸”地块徐家汇中心项目今天(5日)开标,经过半小时激烈竞价,新鸿基旗下公司以217.7亿竞得上海徐家汇中心项目地块,高出起始价约42亿,加冕上海总价地王,总成交价格仅次于广州亚运城地块。
资料显示,该项目地块靠近上海港汇广场。公告称,“徐家汇中心项目”地块包括三个街坊,起始总价175.26亿元,土地总面积约9.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地上约为58万平方米、地下约为12万平方米。土地用途为商办、餐饮旅馆l业用地。公告提示,该地块开发建设须符合徐家汇城市副中心现代服务业 集聚 的功能定位。 也就是说,这块地对徐家汇乃至整个上海都有地标性质的意义。市场普遍认为,该地块开发的全面启动将给徐家汇以及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正是因为175亿的高起始价,所以这块地可以说是“未拍先火”。记者联系采访了上海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他认为,在市场基本面 逐步好转的过程中,市中心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市中心中高端物业需求强劲及抗跌性能力强等多因素导致龙头开发企业看好这些地块的推出,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地王”现象的集中出现。
第二,从徐家汇地块竞拍我们也不难发现,对于带有经营性质的市中心优质地块的敏感度,港资地产商的行动速度明显快于大陆的房企。而对于这些港资企业来讲,擅长于高端物业的开发,也擅长利用资本市场力量开发和经营商业性物业,尤其是大型综合体的开发,毫无疑问,这些优势成为他们首先向“徐家汇中心项目”等市上海中心优质地块抛绣球的重要原因。
第三,本次竞拍,九龙仓-恒基以联合体形势出现。因此,品牌房企“联合拿地”也成为主要 市场特征。第四、“徐家汇中心项目”对于开工、竣工时间都有明确约定,防止“囤地”成为这个地块的又一大看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