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大族激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3-06-08 13:03 12560次浏览
skydavid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大族,算是身边的公司,时不时也路过他家门口,就在企鹅的隔壁,一到两家下班的时候,车乌泱乌泱滴就从地库冒出来了,那个堵啊,公司是好公司,这个没得说,不同意的就绕道走吧,这个没有讨论的必要,每个人眼里的世界都是不同的。
本帖将坚持更新,直到大族不再是我心目中的好公司!
好公司和好交易,是两码事,前天以为大盘和大族要反弹,进去捞一把,被打了,呵呵,等下一次的交易机会。。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5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wcm2005

13-12-25 17:00

0
大族,你来个高潮吧。
淡淡花香

13-10-21 15:17

0
中国兵器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推动高功率激光装备在兵器行业的应用,为国防事业的发展立新功。
虹猫蓝兔

13-10-21 15:11

0
挖~
skydavid

13-06-27 09:10

0
故事很多,大多数就算是一帖狗皮膏药,明天的大族,首先是电子制造业自动化升级的龙头,至于其他的都是兴奋剂、催化剂,令人欣慰的是,有好多兴奋剂,催化剂
亚太

13-06-26 22:45

0
2012中国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最具实力的10佳供应商
字号:小大  时间:2013-06-25 16:08:54来源:前瞻网责任编辑:QZ055
  前瞻摘要:前瞻产业研究院结合当前激光加工设备制造企业的各项指标以及企业影响力,特评出2012中国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最具实力的10大领军企业,感谢他们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作出的积极创新和有益探索。
近十年来,随着工业激光应用市场在不断扩大,激光加工领域也不断开拓,由传统的钟表、电池、衣扣等轻工行业向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航空、动力和能源以及医学和牙科仪器设备制造业等应用领域拓展,将有效拉动激光加工设备的需求。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已有200余家激光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湖北、北京、江苏、上海和广东(含深圳、珠海特区)等经济发达省市,这些地区的年销售额约占全国激光产品市场总额的90%。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上述省市为主体的华中地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大激光产业群。随着激光加工设备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动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激光加工设备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

2012中国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最具实力的10佳供应商
1 深圳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大恒(集团)有限公司激光工程分公司
4 泰尔盾(上海)标识技术有限公司
5 相干(北京)商业有限公司
6 梅塞尔切割焊接(昆山)有限公司
7 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 上海团结普瑞玛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9 武汉团结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10 沈阳大陆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skydavid

13-06-19 15:24

0
关注大族冠华的激光数字模切技术。。这玩意也接近3D打印
skydavid

13-06-19 15:18

0
大族冠华难道有超预期的事件?

ChinaPrint2013仅开幕两日,大族冠华就已签署合同订单24台,囊括合同金额6000万元。正如大族冠华公司总经理刘学智所言,“自2012年5月收购筱原后,大族冠华已由进步转向进化,由量变转向质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尽管大族冠华在ChinaPrint2013中所取得的骄人业绩,不过是对往届参展盛况的正常延续,但此次参展对其而言,另有深意。

  筱原:“原滋原味”保质量

  在大族冠华印前CTP、印刷机、印后激光模切机产品之外,全力展出筱原品牌印刷机,这是自大族冠华收购筱原后,在国内首次携筱原和冠华两大品牌产品参展。大规模面世的筱原品牌,已然历经重组实现蜕变。而其历时一年成功重塑的关键,用刘学智的话说,是“保证它的原滋原味”。

  在收购筱原后,大族冠华区别于筱原品牌及大族冠华原有经营模式,将着力点放于如何将中日两国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整合过程中,除了技术团队建设,大族冠华更将筱原原有铸造厂整体搬迁至辽宁营口,铸造工艺完全采用日本的工艺,由筱原铸造厂原有的厂长、工程师专门负责。将筱原品牌一分为二,成立筱原中国,筱原中国作为全球的装配中心和铸造中心,其目的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加产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在日本成立筱原日本,主要负责研发、售后、关键部件采购及培训等,为保持筱原产品先进性、品质的保证和提升服务。筱原中国公司会长荒木节夫指出,在铸造工艺、零部件加工、装配流水线及管理体制等当面,筱原中国皆实现了筱原品牌的高品质延续。

  据悉,目前筱原产品已经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并逐步增加产量。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客户创造更多高品质、低成本、适用性强的产品解决方案。

  冠华:“三大趋向”保方向

  大族冠华在坚持“双品牌”战略的情况下,将实现“三化”发展。

  首先,差异化。大族冠华将区别于竞争对手所力推的普及性、大众化的产品,而选择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其次,国际化。大族冠华将借助筱原日本,向全球进军。目前筱原日本工厂正在建设,整个制造研发都在进行当中。筱原日本将成为大族冠华走向国际化的一条通道。再次,数字化。未来大族冠华将全面向数字化进军。刘学智强调,在不久的将来,公司会推出各式各样的数字印刷机。

  在产品方面,大族冠华将围绕系统制作,在印前、印中和印后实现全面突破。

  第一,印前做配套。印前,大族冠华已经实现了从52至1160全系列CTP,大族冠华将向中国印刷厂提供系统方案——CTP将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制版机,而是和印刷机联线后,成为印刷机的一个能够提升效率、缩短印刷准备时间的附属装备。大族冠华将运用印前、印中优势,并通过筱原墨色预置系统等,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保证客户赚到更多钱。

  第二,印中做拓展。印中领域主要进行拓展,除了保留冠华中小幅面产品之外,将全面向大幅面、包装和数字印刷机进军,而筱原日本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第三,印后做突破。在印后领域,大族冠华做了战略调整,公司将全面向数字印后进军,在未来推出一系列的激光模切机,不仅在标签领域,也将在大幅面包装领域全面推行数字模切。而大族冠华母公司大族激光,其成熟的激光技术及应用经验,将助力大族冠华实现创新。

  收购、重组、整合、创新,每一步,大族冠华都走得迅速且坚定。在注入“筱原元素”后,“大族冠华将以30%甚至50%的速度提升”,这是刘学智的预测,亦是印刷人的期待。
skydavid

13-06-18 10:00

0
补充一个大族冠华的新闻资料,大族冠华今后也是看点之一。。当然,还没有跻身主流。。

中企海外并购再添新案例 细说日本百年老店破产启示

 一座一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凝结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接近百年历史的基业,却在2011年的春天轰然崩塌了,每当想起这些,常常令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刘学智唏嘘不已,尽管他已经将这家百年老店收归麾下。

  当大族冠华总经理刘学智接待完一拨又一拨客户,他默默地站在角落里注视着展区里每一个观众的反应。在2013年第八届中国国际印刷展上,大族冠华首次以筱原和冠华双品牌亮相,历时一年多对这个百年品牌的收购和整合,或许直到此时,刘学智一直紧绷的神经才敢稍有舒展。

  继上海电气收购日本秋山十年之后,又一家中国企业收购了日本具有标志性的印刷设备企业,这对于中国印刷设备行业长期受国际品牌压制,且国内市场每况愈下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剂强心针。

  事实上,大族冠华对日本筱原的收购早在2012年5月就已经完成,然而一年之后,刘学智才让新公司首次公开亮相,这其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蛇吞象”一波三折

  这起收购从品牌实力上说,可谓是“蛇吞象”。一年前,当大族冠华以878万美元(约5000万元人民币)收购了日本筱原的品牌、技术、商标、专利等全部价值近2亿元人民币资产的消息一出,“捡了这么个大便宜”的议论,一时令大族冠华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然而,如今刘学智向《中国机电工业》讲起收购日本筱原公司的经历,却依然用“艰辛”二字来形容,他说这其中的故事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大族冠华的前身是始建于1965年的营口市复印机总厂,从与港企合资,到加入大族激光集团,如今的大族冠华已位列行业前三,其单张纸胶印机产销量稳坐行业第一。自1996年执掌大族冠华以来,刘学智带领着企业走过行业一次次的大浪淘沙,也一直在为企业寻找闯入世界市场的机遇。上海电气收购日本秋山,北人集团与国际品牌合资办厂,眼看着竞争对手们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开步伐,刘学智并没有贸然行事,直到2011年,当被刘学智一直视为标杆的日本筱原因资金链断裂申请破产保护时,他知道机会来了。

  日本筱原(原富士印机)这家成立于1919年的家族企业,虽说在规模上并不算大,但在品牌上绝对是享誉世界。为了追求质量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卓越,筱原建设了自己的铸造工厂,其加工出来的机身和组件符合最高的精度标准。筱原印刷机曾在神户地震后,机体稳固如山,一时引起海内外的热捧。

  然而经历了家族三代人的管理和日本印刷行业的潮起潮落,筱原终于从全盛时期(1992年)的68亿日元销售额,跌落到了金融危机中(2009年)的22亿日元,负债更是高达销售额的近4倍。勉强熬到2011年8月,筱原终于由于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

  而在这之前,大族冠华就已经与筱原就收购事宜展开了谈判。刘学智对此本作了志在必得的决心,准备了1.5亿元人民币与筱原方洽谈,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几个月的收购谈判未果,筱原选择了另外一家中国企业。

  但刘学智并未就此放弃对筱原的关注,一个月后,那家中国企业并没有及时履行要约,向筱原提供资金,致使筱原被日本地方法院停止再生手续,最终宣告破产。做事缜密守规矩的日本人不懂,为什么那家中国企业不遵守承诺,把他们仅有的一点希望也磨灭了,眼看着百年品牌即将就此衰落,即使刘学智多次向筱原提出收购意向,此时这家日本企业却不愿意再同中国企业合作了。

  在五次向原日本筱原高管增田静夫(现筱原日本公司社长)发出邀约均被拒绝后,刘学智辗转向他传递了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筱原这个品牌,您难道就忍心看到百年品牌断送在你们手中?我们为什么不联合起来重振这个品牌的雄风呢?”最终,刘学智的诚意打动了日方,以增田静夫为代表的30多名原日本筱原员工促成了此次收购,并加入了新的筱原公司。

  破冰整合

  刘学智曾用“光荣与梦想,责任扛肩上,机遇在眼前,自信永担当”这首小诗向日本员工聊表收购完成后的心境。也是基于这样的心境,筱原被收购后,刘学智花了一年的时间沉下来做整合。“收购的成功与否并不仅在于收购本身,更重要的是要看双方的资源如何有机地整合。”刘学智说。在他看来,对于两个品牌,沿用任意一家过去的发展方式都是行不通的,必须探索出一条新路来。

  通过一年的仔细观察,刘学智将中日制造业之间的差距总结成了五个字:人、机、料、法、环。人,即员工。在刘学智看来,日本员工有三种精神是中国员工相去甚远的:实打实的认真、狂热式的敬业和魔鬼式的细节。而中国员工常常讲究变通、差不多就行了,导致产品的稳定性差,这在制造业中恰恰是大忌。(对此刘学智举了一个例子。原本大族冠华印刷机中的拉板磁铁经常烧坏,而筱原印刷机却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后来刘学智跟日本员工交流才知道,这是因为筱原员工在调试设备时考虑了阻力的因素,会将拉板磁铁拧至0.2克,从而保持了磁铁的使用寿命,而中国员工从未考虑过调试的因素,更别说精确到克的调试精度了。)

  此外,机,则是指中国制造企业的加工设备相对落后,导致一些关键件加工精度低。料,顾名思义,是指我们使用的原材料、铸件、标准件等材质不耐用、质量不够好。法,是指我国相对于日本对制造标准的要求低,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简单粗糙,缺少精益求精的追求。环,则是在更宏观上,国内整个配套环境跟不上高端制造的要求,工业制造基础落后。

  从曾经的仰视,到近距离观察,日本制造给了刘学智很多启发。但是如何既保持日本制造的高水准,又避免筱原过去过分追求产品品质带来的成本高企等一系列问题,成了刘学智在并购整合过程中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刘学智看来,未来三年国内投资放缓市场需求急转直下,竞争必将更加惨烈,而占据全球80%市场份额的海外市场对于中国印刷企业来说才是蓝海。未来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继续走中低端的产品路线肯定难以为继,大族冠华要想利用筱原高端的大幅面、快速印刷机占领海外市场,则必须保证筱原高品质的“原汁原味”。在对国内外市场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双方的实际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刘学智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整合方案。

  最终,原筱原被一分为二,成立了筱原日本公司和筱原中国公司,筱原日本保留研发中心和国际销售网络。而将筱原的装配中心、制造中心和铸造厂搬到中国营口,也就是筱原中国公司,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对于冠华和筱原双品牌,刘学智制定了差异化、国际化、数字化的战略,不仅制造普及性、大众化的产品,而且利用筱原作为国际化的跳板生产高质量、低价格、适应性强的数字化产品。目前,大族冠华已经完全掌握了筱原的国际化销售渠道,刘学智自信地向《中国机电工业》表示“由于订单太多,现在已经‘不敢’接订单了”。

  筱原破产的启示

  一座一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凝结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接近百年历史的基业,却在2011年的春天轰然崩塌了,每当想起这些,常常令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刘学智唏嘘不已,尽管他已经将这家百年老店收归麾下。“在筱原非常整洁的大厅里,我看到了第一代社长筱原干三郎的铜像,这个慈祥的老人满脸悲愤,我好像看到他眼睛里流出痛苦的泪水。”刘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

  刘学智在带领企业进行了三次创业后,对企业经营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悟。在总结为什么近年来日本很多企业走向衰落时,他指出,根本原因在于其过于重视团队精神,而忽视企业杰出领袖的培养。很多企业的领导者急功近利,缺少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思维,因循守旧,缺少创新。

  近两年频繁往返于中日之间,了解到了筱原发展的很多细节,他发现这个百年品牌原本有过两次自救的机会,却都因为领导者“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客户需求”而将企业最终推向了资金链断裂的深渊。

  筱原的第一次机会也是破产危机的起始,当2008年筱原订单超过产能,企业领导者在没有对市场进行理性预判的情况下,决心建新厂扩大产能,谁知筱原却在2009年销售额经历滑铁卢达到谷底。但此时,筱原家族第三代掌门人仍不甘心放弃新建厂计划,而是选择借债坚持。彼时日元急剧升值,造成企业产品出口成本增加,更是令企业雪上加霜。第二次机会是当筱原两项新产品研发失败遇到资金危机时本可以断臂求生,卖掉铸造厂的地皮和厂房解除债务危机,而筱原却宁愿追求小而全,致使负债率继续攀升。刘学智指出,对现代企业领导者来说,一次重大的失误就可能使企业大伤元气,“但如果接二连三做出重大错误决策,企业不倒才怪了。”

  此外,刘学智还指出,众所周知的观点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是给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满意。然而满意是有尺度的,正像哈佛商学院教授扬米?穆恩提出的“满意度过剩”观点:企业给予消费者过多的,却不一定是消费者真正在乎的。所以这里有一个恰当的满意问题,因为过分满意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这一点在筱原身上也有所体现。本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是当下企业应对危机之策,可筱原却反其道而行之。工厂搞小而全,美其名曰高品质,却造成成本增高,与客户需求背道而驰。建设只为自家配套的菊川铸造厂,浪费资源。连墨控系统等诸多配套装备都要自己干。“不懂得变通,不懂得借势借力不是典型的死脑筋吗!”刘学智反思道。■记者 李醒
fhawker

13-06-16 23:09

0
楼主继续,长期关注这家公司。这是一只有大资金运作的票。
skydavid

13-06-14 23:25

0
说说2013年大族激光的看点,
实在点的,先说下面这几个
第一、潜力增长业务:大功率激光切割和焊接设备的订单相比12年有明显增长,预计13年有望实现8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8成。激光切割机,尤其是大功率激光切割机,是整个激光行业中最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由于其面对的下游应用是金属加工、汽车制造、飞机制造、光伏及LED 晶圆切割等现代工业制造业的核心行业,激光切割设备需要有高输出性能的激光器以及智能程度高的自动控制系统。由于大型激光切割设备所具有的战略属性,往往具有高壁垒。重点关注需求旺盛的触控面板行业,特别对于OGS/TOL 触控而言,玻璃切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主要因为机加工会导致边部形成很多裂纹从而影响其强度,而激光切割就没有这样的缺陷出现。因此,在玻璃、陶瓷等坚硬且易碎的许多材料切割领域,激光切割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二、目前的明星业务:中小功率的打标,焊接。。。苹果,不用老惦记IPHONE5如何操蛋,产量减半之类的,现在 002008 有5个团队跟苹果对接,虽然打标机占苹果份额较高,但焊接、量测和切割才起步,从去年的数据看,总体占苹果份额仍不足20%,未来大族在苹果产品的份额仍有提升空间。。。三星、HTC等的生意,苹果的姿态在降低,准备出塑胶壳的手机,三星,HTC却又转向大规模使用金属壳,三星和HTC也是大族的重要客户,除了打标,手机的高端和智能化之后,对激光焊接,量测的需求倍增,当然,这一块的竞争。。非常激烈。。
第三、公司PCB设备逐渐转向增长较快的高端HDI和FPC市场,包括方正、建滔、耀华等客户均有突破;公司的新品LDI制版机也陆续通过客户认证,单价800万具有较大弹性。PCB行业经历12年的低谷,有望在13年开启产能建设,而大族将是极大受益者。,随着新式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越来越薄的外观设计及内部电路结构复杂度的增加,PCB 行业产能将向软板等更高技术含量产品转移,对激光PCB 打孔、切割的柔性加工要求就更高。
第四、CNC机床,公司切入富士康的产线自动化配套领域,并为富士康成功开发小尺寸的CNC机床。这玩意现在已经在供货,不过还在起步阶段
第五、LED 。。。在 LED 设备方面,公司从激光LED 划片设备起步,逐步完成了LED 产业链的布局。2007 年,公司成立了控股公司大族光电,专注于LED 封装设备的研发。2009 年-2010年,公司先后投资控股国冶星光电子、路升光电、元亨光电。国冶星与路升光电均为LED 封装企业,而元亨光电主要从事LED 室内、户外显示屏及半导体照明电器的技术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LED 封装设备主要来自于ASM 和ITM 公司,产品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从市场上来看仅次于ASM 和微控,国内市场排第三位。公司以 LED 划片机为基础,先后拓展了三安光电华灿光电、华磊光电等知名LED 芯片企业。而公司自身则建立了独立的LED 封装与应用产业链。

比较浮云的,那就太多了,慢慢扯吧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