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越来越明显,横多人认为不会转换了。
我是这样理解的,经过股市20年的折腾,我幸运的活下来了,但是和我同样坚持的老股民相信越来越少,不是都被市场消灭了,而是年龄大了,孩子要结婚买房,或者父母身体不好要花钱,经不起全身心的赌博,而且相信我们都看透了这一切的浮沉,什么蓝田股份、银广厦、新疆德隆、亿安科技、深科技、四创长虹,10送10,网络股,资产重组,一切归于尘土,只剩下深发展、万科、
格力电器 、
青岛海尔 等少数成长股,到现在只相信分红才是好股票,低负债才是好股票,因此我们这些老股民几乎绝对不会参与创业板的操作的,但是07以后进来的和大量的基民就不是这样了,而且数量绝对大于老股民,因此同样的类似炒作才会一而再的发生,比如10送10,一点意义也没有的东西,居然能再抄一遍,网络股电子股2000年炒过一泼,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家网络股成功,成功的都到国外市场去了,
海虹控股 那时候吵到56,后来什么都不是,没想到现在还能在此凭同样的概念炒一把,(我唯一的遗憾是08年牛市结束的时候没有去港股开户买轻轻,那时候才25元啊)。
现在的重组,科技,网络都是操作概念和理由,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都是曾经经历过,和上面曾经的炒作没有去别,但是我却参与不能获利,原因是什么?我扪心自问,就是忽视了炒股人群的变化,原来的我们那批股民可能被割得差不多了,更多的是新进的新生人群,这才是故事同样发生的基础,所以--------股市上会发生同样的故事-----这句谚语指的就是这种现象,我总于理解了。但是我仍然不会参与,我相信这个故事迟早会回归理性,在理性的基础上炒作才是合理的泡沫,我等待理性回归的那一天。
看看现在重仓创业板的基金,今年上半年获得了巨大的账面收益,尽管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却是实实在在的骗了基民,大家可以看看,这类高收益的基金几乎毫无疑问的会获得数倍于自身份额规模的资金净申购,比如第一的上投摩根新动力,一季度末就获得了15亿的净申购,而原来的规模才4亿,因此这类基金获得净申购后维持创业板的高价(包括大小非)一点问题也没有,因此大家也不要以为创业板会暴跌,相反的是,他们的做法的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其他基金的仿效,因此在2季度,越来愈多的基金开始抛弃蓝筹,买进未涨的小盘概念股,导致创业板
中小板 全面开花,追逐概念,急功近利的思想成为潮流,这类后知后觉的基金经理同样也期望获得杜蒙似的成功。这大概就是目前盘面的原因,我相信我的分析是对的。
基金成功了,大小非高位跑了,基民获利了,3赢局面啊,值得注意的3赢的基础是:获利的基民们是不会赎回的,反而投入更多的钱买该基金,期望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一点和民间的高利贷受害人群一模一样。而获得了更多的钱的基金经理下一步呢,炒作更多的类似的股票,冠以概念,期望市场形成一股类似成长股的投资理念,会有人来接他们盘,这显然天真,要知道后知后觉的基金不会替他们接盘,除非有利益输送,私募更不会了,他们要参与也是在底部的概念股。要命的是这类成长股不是以前的医药和酒类或者银行,不太可能有大的分红和正真的成长,但是维持高价和大小非的抛售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因此我估计这类基金经理们是不会大分红的,当然理由很简单------巴菲特也不分红,如果出不了货那就会把股价拉得更高,期望获得更多的净申购,从而形成另一类的庞氏骗局。
我甚至恶意的认为这类基金经理们和大小非可能有秘密的协议。
最后求求你们了,基民们,赶快赎回重仓创业板的基金吧,尤其是上投摩根新动力等排名靠前的基金,不要申购,要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