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创业板基金会不会形成庞氏骗局

13-05-30 17:45 10735次浏览
tangqq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28越来越明显,横多人认为不会转换了。

我是这样理解的,经过股市20年的折腾,我幸运的活下来了,但是和我同样坚持的老股民相信越来越少,不是都被市场消灭了,而是年龄大了,孩子要结婚买房,或者父母身体不好要花钱,经不起全身心的赌博,而且相信我们都看透了这一切的浮沉,什么蓝田股份、银广厦、新疆德隆、亿安科技、深科技、四创长虹,10送10,网络股,资产重组,一切归于尘土,只剩下深发展、万科、格力电器青岛海尔 等少数成长股,到现在只相信分红才是好股票,低负债才是好股票,因此我们这些老股民几乎绝对不会参与创业板的操作的,但是07以后进来的和大量的基民就不是这样了,而且数量绝对大于老股民,因此同样的类似炒作才会一而再的发生,比如10送10,一点意义也没有的东西,居然能再抄一遍,网络股电子股2000年炒过一泼,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家网络股成功,成功的都到国外市场去了,海虹控股 那时候吵到56,后来什么都不是,没想到现在还能在此凭同样的概念炒一把,(我唯一的遗憾是08年牛市结束的时候没有去港股开户买轻轻,那时候才25元啊)。

现在的重组,科技,网络都是操作概念和理由,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都是曾经经历过,和上面曾经的炒作没有去别,但是我却参与不能获利,原因是什么?我扪心自问,就是忽视了炒股人群的变化,原来的我们那批股民可能被割得差不多了,更多的是新进的新生人群,这才是故事同样发生的基础,所以--------股市上会发生同样的故事-----这句谚语指的就是这种现象,我总于理解了。但是我仍然不会参与,我相信这个故事迟早会回归理性,在理性的基础上炒作才是合理的泡沫,我等待理性回归的那一天。

看看现在重仓创业板的基金,今年上半年获得了巨大的账面收益,尽管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却是实实在在的骗了基民,大家可以看看,这类高收益的基金几乎毫无疑问的会获得数倍于自身份额规模的资金净申购,比如第一的上投摩根新动力,一季度末就获得了15亿的净申购,而原来的规模才4亿,因此这类基金获得净申购后维持创业板的高价(包括大小非)一点问题也没有,因此大家也不要以为创业板会暴跌,相反的是,他们的做法的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其他基金的仿效,因此在2季度,越来愈多的基金开始抛弃蓝筹,买进未涨的小盘概念股,导致创业板中小板 全面开花,追逐概念,急功近利的思想成为潮流,这类后知后觉的基金经理同样也期望获得杜蒙似的成功。这大概就是目前盘面的原因,我相信我的分析是对的。

基金成功了,大小非高位跑了,基民获利了,3赢局面啊,值得注意的3赢的基础是:获利的基民们是不会赎回的,反而投入更多的钱买该基金,期望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一点和民间的高利贷受害人群一模一样。而获得了更多的钱的基金经理下一步呢,炒作更多的类似的股票,冠以概念,期望市场形成一股类似成长股的投资理念,会有人来接他们盘,这显然天真,要知道后知后觉的基金不会替他们接盘,除非有利益输送,私募更不会了,他们要参与也是在底部的概念股。要命的是这类成长股不是以前的医药和酒类或者银行,不太可能有大的分红和正真的成长,但是维持高价和大小非的抛售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因此我估计这类基金经理们是不会大分红的,当然理由很简单------巴菲特也不分红,如果出不了货那就会把股价拉得更高,期望获得更多的净申购,从而形成另一类的庞氏骗局。

我甚至恶意的认为这类基金经理们和大小非可能有秘密的协议。

最后求求你们了,基民们,赶快赎回重仓创业板的基金吧,尤其是上投摩根新动力等排名靠前的基金,不要申购,要赎回!!!
打开淘股吧APP
19
评论(5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shijian5219

13-05-30 20:42

10
这波行情是公募用资金量集中攻击盘小的创业板,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IPO何时重启),精确打击的行情。  公募上半年跑赢了私募,近年少见,可称为公募的逆袭。[淘股吧]
        私募面对的事是这样: 面对早已高估值的创小板 眼红却因为欠缺理由而不进来,只能寻找低估值的蓝筹绩优类,但由于盘子太大,私募和资金量不占优势,而且没有公募的配合,所以导致低估值品种的行情爆发力和持续性不如创小板。
        而公募面对的是无人接盘的情况只能继续拉创小板,导致了这波行情的不回调,而一旦到一个临界点,回调将是直线式的。
       
        前者需要的是继续等待,
       但结果可能有2个:
       1是好的,公募来了
        2.是没等来公募,却等来了IPO,风险就是整个上半年1分钱没赚,IPO却重启了,行情没了。
       
         后者也就是公募面临的也是2个问题:
       
       1.等私募来接自己的高位创小板,从容出货。
       2.怎么等也等不来私募接盘,只能一路拉,直到最后的稻草(可能是IPO)出现,直线式出货。  

      所以我们就是根据这种逻辑来分析市场。私募会不会去接,公募又怎么从创小板撤退。这将直接影响市场走势。
       去想市场主力怎么想,直接影响市场的2大阵营公募和私募怎么想。

公募现在很主动,净值上半年表现的很好,但他们现在是纸面的价值,没兑现呢, 如何兑现是他们想的。
       
       而私募上半年收益差,业绩压力让其很被动。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去创小板给公募接盘?大部分有水平的私募经理应该不会这么做、

  公募并不愁,赚很多了 直接放量砸都是无所谓的事,还是赚钱的,但这种方式是下策,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不会用,继续这样高位横盘出应是上策,除非IPO来的比自己想的早,那样才会着急出。

      而问题是,现在创小板股票的估值已经到了历史高位,公募继续自拉自唱的话,跟风的越来越少,他们的钱不会用不完,到时候自己满仓全高位创小板的货,IPO一来,跑都跑不掉,所以在这样位置,公募已经开始动摇了,还要继续拉创小板??

     这种心态可能会导致创小板开始高位横盘的概率最大了。。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危险越来越大。但现在可能还没到那个用下策的时候。
       
       创小板面临的情况是:1.私募并不想来给人家接盘。 2.公募想着如何兑现

所以 创小板 继续缩量涨的话,那也是可能的,但没理由进了,而如果突然放量,那就是危险来临

      再来讨论低估值的绩优股,这类可能盘子大些,私募驻守的,如果公募来了,私募会配合公募来拉升,但问题是,公募的钱从创小板出不来,他怎么过来, 公募的意思就是 你不给我去接盘,我的钱怎么出来帮你抬轿呢


      所以现在双方都选择一种比较平和的方式来博弈, 私募选择一些有业绩支撑的或者是近期有消息刺激市场认同的创小板给公募局部接盘,公募出来的资金再逢低吸纳低估值品种。
       
       过程是温和的,这也导致最近大盘是这种
       1、热点散乱(因为私募去创小板只选择很少一部分品种参与,而公募也是慢慢在兑现,解放的资金并不多,而且受仓位限制,也不敢大举建仓低估值品种)。
       2.跌不下去(公募暂无理由用下策出局,私募在低估值品种中并无获利盘,也不愿砸盘)

      当然,这种温和是暂时的,因为双方从根本上讲 还是博弈者,是对立者,就如我们市场的每个投资者一样,你赚的可能就是别人亏的钱。
       
       所以一旦有一些因素打破了平衡,双方的反应将使得市场决定方向。

   今天如此走势正说明了以上的情况,上下都难,缩量,热点除了物流 很散乱
mx441

13-05-30 22:20

2
楼上关于公募私募的分析还是很有见地的,现在还进创业板那真是找死,但是怕就怕没等到28转换,行情就没了。。。。
zch714

13-05-30 22:03

2
楼主炒了20年还是这种思维,我看你就别炒了。您要是到了米国都不敢炒了。
秋实

13-06-01 17:18

1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公墓不需要兑现  推高就良性循环了  就像房价
新粒子

13-05-30 23:20

1
肯定是利益输送,不用想了,去年创业板这么垃圾,今年就这么牛,主要是有钱进自己腰包,基民就惨了
2019dufree

13-05-30 23:18

1
公募现在很主动,净值上半年表现的很好,但他们现在是纸面的价值,没兑现呢, 如何兑现是他们想的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