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韩志国:酒鬼酒(000799)应当谢罪天下

12-11-22 10:01 1643次浏览
徐福记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热度解读: 火热媒体报道 6微博点评 9网友评论

  新浪微博认证为“经济学家”的韩志国11月21日晚间在微博称,酒鬼酒 应当谢罪天下。

  韩志国说:“【酒鬼酒应当谢罪天下】”自诩为"无上妙品"的酒鬼酒竟是有毒饮品,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真是触目惊心。酒鬼酒的官方检测结果已经岀炉,对人体生殖功能有严重损害并可致癌的塑化剂超标达247%。这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生产者不仅要承担道义责任,而且要承担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广告发布商也要担责。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追上时间

12-11-22 10:04

0
索赔是一定要的
个别酒厂可能直接倒闭
徐福记

12-11-22 10:04

0
酒鬼酒:厂方或将问题产品召回2012-11-22 09:30:29.0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1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称,酒鬼酒样品中被检出含有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有业内专家指出,若按卫生部相关标准计算,该指标的检出值超标247%。不过,湖南省质监局法规宣传处副处长戴琪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卫生部尚未将塑化剂指标正式列入白酒产品的检测标准。从法律层面上讲,无法断定白酒塑化剂是否超标,因为没有参照标准。

昨晚,一位酒鬼酒供销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如果产品确实存在问题,厂方会将相关产品召回。

质检总局: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

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消息,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1月21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至目前检验结果,其中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

而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

截至记者发稿时,酒鬼酒方面尚未就送检结果作出进一步回应。据悉,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督促企业查明产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因,认真进行整改。

一位酒鬼酒内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天下午国家质检总局、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及中国酒业协会的多路人马都在一起就这次事件开了会。晚上,酒鬼酒的内部紧急会议也随即召开。目前厂里正在调查原因,暂时还没查完。

上海天祥:复测证明最初结果无误

昨天中午,引发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的第一份检测报告的出具单位——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也首度就该事件正式回应。上海天祥称,10月25日,收到一位客户提供的样品。上海天祥没有参与样品的抽取,也不确定样品的来源和抽取方法,以及样品在送达前的保管方式。上海天祥的测试报告并未列明样品品牌,也未对测试结果进行任何评价。“我们的测试报告仅适用于客户当次送检的样品。”

针对酒鬼酒方面对其检测资质的质疑,该公司昨天公开晒出三份材料,包括“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和由北京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有限公司签发的“能力验证结果证书”(证书中列明测试项目:DBP、DEHP)。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林先生表示,“所有相关检测白酒、化学物的资质我们都有,我们对来样及检测报告是有把握的。”据介绍,这两天上海天祥在公司内的其他实验室对剩余的样品进行平行重复测试,并且按程序进行了质量保证审核。结果显示,根据客户提供的样品,最初的报告是准确无误的。

网友调侃:“喝酒鬼,喝出女人味”

出于谨慎考虑,广州市内部分超市、商场在塑化剂事件爆发后第一时间就将50度酒鬼酒产品都进行了下架处理。昨天记者走访珠影“好又多”超市时发现,50度酒鬼酒不见踪影,但另外3款酒鬼酒还在销售,度数有46度、52度。

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负责人韦明军前天告诉记者,公司方面正全力配合政府调查真相,目前部分终端的下架行为都是商家自己决定的。

“惨,还存了一件,退货去!”网友“边城酒家”发布新浪微博如是说。另一位网友则称湖南当地已有经销商联系酒鬼酒公司要求退货。

无论如何,无数的网络评论确实反映出目前消费者对酒鬼酒的抵触情绪,甚至有人调侃“喝酒鬼,喝出女人味”,暗讽其中的塑化剂损害男性生殖功能。

昨晚,一位酒鬼酒供销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如果产品确实存在问题,厂方会将相关产品召回。

▲记者观察

谁为消费者知情权护航?

白酒中的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是否会造成损害?中国酒业协会称,“塑料制品(设备)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

虽然有专家指出,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和摄入时间的长短。按照目前曝出的白酒塑化剂含量,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但这仍未能消除一些公众的疑虑。

中国酒业协会的声明显示,2011年6月,协会获知白酒产品中含有塑化剂有关信息,就要求相关企业查清白酒中的塑化剂产生来源,当年12月又发布通知要求白酒企业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2012年4月协会再次强调严控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

让消费者不解的是,在媒体曝光之前,中酒协对这些“内情”秘而不宣,使得塑化剂成分多少成为白酒行业“潜规则”,消费者的知情权无从保障。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中国酒业协会在塑化剂监管上已经做的工作、或者已经掌握的资料,应该及时告知消费者;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开展特定产品例如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风险监测,并及时公布工作进展。这样才会对行业整改起到更好的督促和推动作用,才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据新华社电

▲相关

台湾食品业专家:

DBP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

大陆某知名白酒品牌塑化剂含量超标引发社会关注。台湾白酒业者就此问题接受新华社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台湾爆发的“塑化剂风暴”,已给岛内白酒企业敲响了警钟,一些白酒企业如台湾烟酒公司、金门酒厂等近1年多来一直坚持将酒类样品送至第三方公证单位抽检塑化剂含量,以确保品质安全。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在接受新华社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台湾最新修订的塑化剂每日耐受量参考值,己酯(DEHP)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10倍,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毒性则更高。其中超标成分可能来自企业违规添加,或者与企业生产设备及工艺有关,例如输送管道采用塑料管、成品酒采用塑料瓶包装等。

她认为,酒比较容易溶出塑化剂,而白酒产制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塑料,例如酒瓶盖若采用金属或玻璃材质会影响密封性,因此厂商若采用塑料材质瓶盖,应严格控制质量并加强送检,以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据新华社电

来源:南方日报
转发到微博(0) 快来率先转发!复制网址 闪电邮转发
徐福记

12-11-22 10:03

0
我国白酒尚无塑化剂限量标准 每天喝1斤无害时政新闻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11-22 05:49 我要分享 
腾讯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新浪微博人人QQ邮箱开心网25 

酒中有鬼?酒鬼酒塑化剂风波
时长:4'14''

播放:536

来源:央视网
酒中有鬼?酒鬼酒塑化剂风波收起
  针对近日媒体报道酒鬼酒中检测出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问题,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专访。

  部分样品检出塑化剂,尚未发现人为故意添加

  问:有媒体报道酒鬼酒中检出塑化剂,监管部门针对这些问题,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质检部门近期组织开展了对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风险监测。目前已完成监测的国产白酒样品中,有部分样品检出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其中主要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同时监测的进口蒸馏酒样品中,有部分样品检出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对检出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白酒产品,已责成相关地方质检部门对生产企业进行了排查。经过排查,目前尚未发现有人为故意向白酒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情况。经行业专家分析研判,白酒感官质量要求清亮透明,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起增稠、乳化作用,无助于提高白酒的感官质量,同时白酒生产工艺不需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主要来自于白酒生产、储运过程中使用的塑胶容器、管道、密封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迁移及环境影响等。

  塑化剂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目前尚无酒类中限量标准

  问:酒鬼酒中的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是否会造成损害?

  答: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和摄入时间的长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根据国际通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人体可以耐受摄入量,以媒体报道的酒鬼酒中DBP含量为1.08毫克/公斤计算,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每天饮用1斤,其中的DBP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问:目前我国白酒中有塑化剂的限量标准吗?

  答:2011年台湾发生塑化剂污染事件后,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卫生部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为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设定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的临时限量,其目的是排查在食品中人为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量标准。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不允许直接添加在食品中。但是,作为塑料制品中常用的增塑剂,可从塑料制品中迁移到环境或食品中,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在空气、水和食品中均可能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人体可通过环境、膳食和饮水等多种途径摄入这类物质。

  监管部门已部署对白酒生产企业进一步排查

  问:监管部门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质检部门已部署进一步对全国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深入排查,要求企业认真查明可能导致白酒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因,从源头抓紧进行整改,包括采取调整工艺设备、更换接触材料和产品包装等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坚持从严监管,发现任何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严格查处。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