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控制内心方能长期获益 有则幽默故事:一位石油大亨死后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大亨了。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地狱里也许没有一滴石油,但跑去那里受苦却是事实。想想那些在股市里追涨杀跌、在贪婪与恐惧中倍受煎熬的投资者,这则故事非常形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投资心理偏差。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金融学教授、投资心理研究方面的一流专家约翰?诺夫辛格博士,将这种由于从众心理而产生的盲从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事实上所有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但“羊群效应”对大多数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却是巨大的。
诺夫辛格关于投资心理方面的观点引起了《商业周刊》《财富》等主流财经媒体的广泛关注,并经常被引用。另外,他还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从事一些前沿性研究工作,通过对投资者的广泛调查和研究,证实了他所发现的一系列心理偏差。例如,因某次投资决策灵光闪现、收获颇丰而产生的“过于自信”心理;投资者出于对自身的关注往往会尽力避免懊悔、寻求自豪,尽管这会直接导致投资者过早出售盈利股票而过长持有亏损股票;投资者每天会接收到海量的信息,但许多人却利用这些信息做出了错误的决策,那是潜意识中的思维偏差造成的。
近年来,国内外对心理如何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关注与研究颇引人注目,约翰?诺夫辛格博士汇集上述研究成果的《投资中的心理学》便是这一领域首屈一指的佳作。他以独特的视角,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剖析了投资者的种种心理及其所导致的后果,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克服这些心理偏差的办法,譬如仅将聊天室和论坛上的信息看成是娱乐;设定一个市场收益目标;以及每年回顾一下自己所犯下的心理偏差。
成功的投资并不只是挑选好的股票那么简单,事实上,了解自己同样重要。一个有头脑的投资者常走麦城,就是因为他受到了心理偏差的控制而造成决策失误。股市里的投资者只有控制了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长期获益,这本书刚好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深刻启示。
推荐序
博观资本董事长 张凯
2002年l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恩曼(Daniel Kahneman)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维农?史密斯(Vemon L. Smith),以表彰他们在结合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来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金融市场是这方面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行为金融学(Behavior Finan.e)从此大放异彩,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成为当代金融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行为金融学分析人的心理、行为以及情绪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行为金融学家采用了大量实验的方法(正如本书那样),将人的行为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行为金融学家们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难以用经典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解释的现象,例如:趋向性效应、小公司效应 (small company effect)、一月效应(Jamuary affect)、周末效应(weekend effect)、股权风险溢价(equity risk premium)之迷等等。以趋向性效应为例,赫什?舍夫林(Hersh Shefrin)和迈尔?斯塔特曼(Meir Statman)于1985年撰文指出,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往往对亏损股票存在情售心理,即继续持有亏损股票,不愿意实现损失;投资者在盈利面前趋向回避风险,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二人将产生趋向性效应的原因归结于投资者的心理,投资者为避免损失引起的后悔和尴尬而竭力规避损失,因为一旦出现损失实现,即证明投资者以前的判断是错误的;投资者急于实现盈利是为了证明自我,即骄傲自大心理所致。赵学军和王永宏(2001)对中国股市的趋向性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而且这种倾向比国外投资者更为严重。
另外,证券投资中常用的技术指标,有许多也是反应多数投资者心理变化的。从统计意义上讲,一些技术指标正确的概率长期大于 50%,反映出它是有一定效果的。
基于众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和研究结论,行为金融学认为每一个现实的投资者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理性人”,其决策行为不仅制约于外部环境,更会受到自身固有的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一些以前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将影响今后的决策。
我认为经典的投资理论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并以此为前提构建了投资理论的框架本身并没有错误。因为所谓“理性”并非指投资者所作的决策其后必须证明是正确的才为理性,而在于其所作的决策是不是以“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目标,即是否符合“经济人”的假设。显然,正常情况下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是希望多赚钱或少赔钱的。不过,偶而也会有人像
兴业银行 交易员jerome Kerviel先生那样,做出导致这家法国银行巨亏48亿欧元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决策,这属于另类。但是,我们必须区分经济上的理性和专业上的理性。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了投资决策,他是基于自己专业分析能力、风险偏好以及所了解的信息做出的,但这一决策可能在专业上并不理性,这类似于“好心办坏事”。导致人们在理性(经济上的)的动机下做出不理性(专业上的)决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信息不充分或/和专业知识不足;二是心理因素的影响。
投资界有一句人人皆知的名言:投资者总是被两种情绪困绕——恐惧与贪婪。做过投资,特别是波动大的股票投资或期货投资的人都知道,这两种情绪就像魔鬼一样总是跟着投资者,影响其理性决策。心理因素对于投资的影响,在于人们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克服自身的心理弱点,方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用一句人们常用的话来讲,叫做“战胜自我”;另一方面,投资者还需要了解其他投资者的心理,方能赢得利益的博弈,从而“战胜他人”。投资是既需要战胜自我,也需要战胜他人的博奕。因此,了解自己和他人常犯的心理偏差,是十分重要的。巴菲特说:“别人恐惧时你贪婪,别人贪婪时你恐惧”。实际上要求我们在控制好自己的投资情绪的同时,要能洞察大众的投资情绪。
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以“新兴加转轨”为基本特征的市场,投资者以中小散户为主且大多不成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偏差”的投资者。《投资中的心理学》总结了人们在进行投资时常面临的心理偏差,如过于自信、自豪心理和懊悔心理、赌场的钱效应、蛇咬效应、羊群效应、试图翻本效应等等。一方面可以给自己警醒或提示,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洞察社会大众的交易行为,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从我对中国投资者的了解来看,我觉得中国投资者还常犯如下心理偏差:盲目寄希望于政府和过分相信专家、听信消息;过于频繁的交易,持股时间过短;对投资收益的要求过高;吃了亏还老不长记性。而这些心里偏差又常常被市场主力所利用,既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又容易造成证券市场的非理性波动。书中第10章还提出了克服偏差的策略:了解偏差;明白投资的原因;制定量化的投资标准;分散投资;控制投资环境。我认为都是十分有价值的经验之谈,值得读者一试。
2008年 3月 18日于北京
序 言
华尔街有句老话:市场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恐惧情绪,另一个是贪婪情绪。虽然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太过简单。事实上,人的大脑思维及情绪非常复杂,仅用“恐惧”和“贪婪”两个词语来描述影响人们投资决策的心理因素,是远远不够的。本书是最早开始对投资心理学这一有趣、重要的课题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的成果之一。
其他书中极少涉及这一内容,因为传统的金融学主要侧重于发展及完善投资工具,使投资者能够借助这些工具让自己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达到最优化。传统金融学的成果丰硕,研究出了许多投资工具,例如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虽然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可以使用这些工具,但是通常情况下,他们却很少使用,这是因为心理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金融理论。
不幸的是,由于心理偏差的存在,投资者往往难以做出正确决策。通过对自己心理偏差的了解,投资者就能够战胜这些投资障碍,从而增加自己的财富。本书的大部分章节结构相似。首先,描述了什么是心理偏差,并用一些我们所熟悉的日常行为(例如开车)加以解释。接着,阐述了心理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最后,采用学术研究的成果来证明投资者当中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对投资者心理的了解正在日益加深。作为《投资中的心理学》的第3版,本书增加了10%的内容,而且每章都增加了新的证据和观点。
本书的目的并非取代传统的金融学理论,而在于使人们通过了解投资过程的心理偏差,更好地应用传统投资工具。阅读本书之后,你会真正了解到传统投资工具的价值。
目 录
第一章 心理学与金融学 1
买彩票的人都知道从长远来看,每个号码的中奖几率是相同的,所以每个彩民都不会选择最近中过的号,因为他会认为这些号码不太可能再中奖。但是,假设除我之外的其他彩民都避开最近才中过的号码,而我就选这些被刻意避开的号码. . . . . .
第二章 过于自信 13
很多人在投资的时候,经常犯“过度自信”的问题,觉得自己是料事如神的投资者,就算从未做过分析,也仿佛有超能力的本事,可以预测到股价的走势。他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常会高估自己投资的知识和能力,只要偶然幸运地成功一次,就会把自己当成投资家,夸大自己的预测能力。
第三章 自豪心理与懊悔心理 28
假设你想买入一支新的股票,但手头上的现金不足,因此必须出售你所持有的部分股票以筹钱买进新的股票。这时,你可以出售你所持有的两支股票中的任意一支。自买入以来,股票 A已经盈利 20%,但股票B却已亏损了20%。你会出售哪一支股票呢?
第四章 风险感知 41
每个人都听到过“买低,卖高”的投资建议,那么在现实中为什么这种做法难以实现呢?
第五章 心理会计 55
假如买股票的钱是辛苦工作赚来的,心理上便会更为在意;但如果是另外的投资所得,就会觉得损失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反正是外来的钱。其实,这种心理是不对的,因为无论是工作得来的钱还是投资赚来的钱,它们都是自己的钱,处理的态度不应该有任何分别。
第六章 建立投资组合 67
若你已经拥有一个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其中包括大型国内公司股票、国际公司股票和固定收入证券。你正在考虑加入以下的投资:新兴市场股票、欧洲和东亚地区公司股票、高收益债券、房地产和国库券等。增加以上投资会对现有的投资组合的风险产生什么影响呢?
第七章 代表性思维与熟悉性思维 80
人们往往将一个好的公司与一项好的投资相混淆。好公司指的是一个公司大规模盈利、销售快速增长以及管理有序;而好的投资指的是该股票比其他股票上涨的都快。那么一个好公司的股票就一定是好的投资吗?
第八章 社会互动与投资 93
在看到别人纷纷入市的时候,我们常常经不住诱惑,盲目跟风,做出不理智的投资决定。例如在牛市见顶或熊市见底时,市场都会形成一种极度兴奋或压抑的氛围,这时投资者的心态往往被众人情绪所控制,形成了一种跟着别人跑的“羊群效应”。
第九章 情感与投资决策 106
天气晴朗引起的愉悦情绪能影响投资者和股票市场吗?如果阳光让投资者情绪愉悦,他们对前景会相对乐观。因此,投资者在晴天就更可能买入而不是出售股票,股市本身也会受到影响。密歇根大学的两位金融经济学家的研究也证实太阳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走势。
第十章 自我控制与决策 120
3年连续亏损会把投资者30年的投资计划缩短到3年,他们想淡出市场。
——肯尼斯?费希尔和迈尔?斯塔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