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综合利用
1、推行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1)目标
至2012年,崇明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50%,资源化利用率达50%;至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85%,资源化利用率达80%。
(2)行动
①继续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并逐步采用统一的集中分类。
②巩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系统。
③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农村蔬菜垃圾回田利用。
④加快推进崇明县餐厨垃圾处理厂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的建设。
2、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管理
(1)目标
积极推进崇明岛畜禽养殖场的标准化、规模化综合改造,至2012年畜禽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0%;至2020年达到95%以上。
至2012年,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农田薄膜回收率达到80%;至2020年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和农田薄膜回收率均达到95%以上。
(2)行动
①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畜禽场,推广自然养殖法,改造提升治理一批中小型生猪养殖户,关闭若干中小型生猪养殖户。
②落实畜禽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推进种养结合的新型生产模式,建设有机肥处理中心,实现有机肥生态还田。
③在若干个规模化畜牧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同时建设一批畜禽养殖专业户的小型沼气工程,实现三沼利用。
④配备先进适用的秸秆机械化还田装备。
⑤加快非机械化还田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建立若干个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商品有机肥处理中心和食用菌培养料处理中心。
3、推进其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管理
(1)目标
至2012年,崇明岛工业固废(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90%;至2020年,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至2012年,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90%;至2020年达95%以上。
至2012年,加紧落实污泥资源化设施建设;至2020年,实现污泥资源化率95%以上的目标。
(2)行动
①加强科技创新,拓展利用方式和应用领域,提高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
②积极筹建污泥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在2020年前完成相关工程建设。
(三)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
1、优化能源结构和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1)目标
至2012年,减少煤炭消费量,增加外来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设崇明岛10万千瓦级陆上风力发电场,建成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示范项目;至2020年,力争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20~30万千瓦。
(2)行动
①关停堡镇燃煤电厂。
②建设崇明北沿等风力发电场。
③建设若干个具太阳能发电和旅游观光功能的太阳能光伏电站。
④实施太阳能屋顶项目,建设资源节约型住宅小区试点,推广使用太阳能供热设备,如太阳能供热水和热泵热水等。
2、推进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
(1)目标
至2012年,崇明岛单位GDP综合能耗到达0.7吨标准煤;至2020年达到0.6吨标准煤。
(2)行动
①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人员培训,引进先进节能技术和工艺,学国际先进的能源管理经验。
②推进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审计与节能技术改造工作。
③三年内关停并转企业60家,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年均下降12%。
3、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1)目标
至2012年,岛内新建建筑全部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力争大型公建项目建筑节能率达到65%以上。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标准方面,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行动
①加强新建建筑项目的节能环保评估,严格按国家绿色建筑的相关评价标准核准。
②推广普及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对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按生态住宅小区的具体技术要求建设,开展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示范平补选优。
③推进现有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
④加强对农村建房的节能指导。
⑤在新建酒店、商用建筑、大型场馆中试验空间采暖技术和绿色建筑技术。
(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
1、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1)目标
坚持河道整治与截污治污工程,加强引水调度与河道管理措施。至2012年,实现骨干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域比例达90%;至2020年,比例上升为95%。
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水平。至2012年,崇明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为80%;至2020年,力争达到90%以上。
(2)行动
①实施崇明岛上骨干河道整治工程。
②实施若干河道的危闸改造工程。
③实施城桥、新河、堡镇、陈家镇四座污水处理厂及相关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初步形成崇明岛“两片、四厂”的污水集中处理格局。
④加快完善一、二级污水收集管网体系。
⑤积极推进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⑥按照《崇明岛生态环境预警监测评估体系》设置水文水质监测站点,开展日常监测工作。
2、加强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
(1)目标
至2012年,崇明岛API指数一级天数将达到140天左右;至2020年,将达到145天以上。
(2)行动
①建设完善岛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东部、中部、西部及陈家镇隧桥出口附近分别设置监测点。
②加强对骨干道路的防护林建设和建筑工地、堆场、道路等各类扬尘污染的全过程监管;主要集镇和风景旅游区实施扬尘污染控制。
③逐步实施4蒸吨(含4吨)以上的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和除尘设施改造工程、10蒸吨(含10吨)以上的燃煤锅炉烟气在线监测建设工程、饮食服务业油烟废气治理工程。
④实施国家Ⅰ级及以下排放标准的公交客车的更新换代。
3、加强噪声的治理
(1)目标
2012年~2020年,岛域区域环境噪声均能符合功能区要求。
(2)行动
①重点监控交通噪声,增设陈家镇隧桥出口处的噪声监测点位。
②建设长江隧桥工程沿线防护林带,有效防治交通噪声影响。
③积极推进城桥镇噪声重点控制区的建设工程。
4、加强固体废弃物的治理
(1)目标
至2012年,崇明岛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率保持100%,无害化处置率达100%;至2020年,两项指标均保持100%。
至2012年起,崇明岛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为100%,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80%;至2020年,保持100%全达标。
(2)行动
①购置一批集运车辆,并建设若干座压缩中转站。
②根据发展需要,适度扩建工业危废处置场。
③继续完善岛内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的监管系统。
④加强对人口较多区域的管理和配套设施建设。
⑤尽快启动固体废弃物处置场二期资源化利用设施的建设。
5、加强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
(1)目标
至2012年,崇明岛政绩考核环保绩效权重达到20%;至2020年,提升为25%。
2012年~2020年,公众对环境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
(2)行动
①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监测监管工作,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推进COD减排。
②实现工业园区内工业污水纳管率100%。
③制定环保绩效衡量标准体系,进行科学评判。
④建立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社会监督机制,定期实施环境满意度抽样调查。
⑤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责任心。
(五)生态型产业发展
1、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基地建设
(1)目标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
农产品质量。至2012年,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比例达60%,其中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比例达15%,实现农产品良种覆盖率95%;至2020年,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比例达90%,其中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比例达30%,良种覆盖率达98%。
控制化肥施用,改良土壤环境,有效保护耕地。至2012年,全岛农田化肥使用强度降为每公顷为350公斤,农药使用量保持在10公斤/公顷以下,进一步优化农药品种结构;农田土壤内梅罗指数降至0.76。至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强度250公斤/公顷、农田土壤内梅罗指数0.7。
(2)行动
①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累计达80个,其中国家级8个、市级8个。推进农产品认证工作。
②修订和推广一批涵盖有机、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规程,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
③建立1600亩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关键技术集聚,特别是标准化生产和各种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④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培训基层农业科技人员100名,逐步形成多元化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⑤开展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的试验示范,筛选符合生态岛建设要求的绿色、环保型新农药应用于农业生产。
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制定合理的专用配方肥料配方,形成有机肥料、配方肥料的使用技术方案,提高有机肥料和配方肥料的使用面积,达到培育地力、合理平衡施肥的要求。
⑦推广种植绿肥,休闲养地。
2、推进清洁生产和高科技环保型生态工业体系建设
(1)目标
至2012年,岛内园区外污染行业工业企业数量比重控制在3%以内;至2020年,污染企业数比重不得高于1%。
至2012年,园区单位面积产出率达到450万元/亩,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1吨标准煤/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降至19立方米/万元,再生材料使用率达到1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至2020年,园区单位面积产出率达到1200万元/亩,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0.5吨标准煤/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降至18立方米/万元,再生材料使用率达到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保持100%。
(2)行动
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能耗的劣势产业企业。
②加强源头控制,严格环境准入,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导向和布局指南,确定崇明本岛限制类、禁止类产业的类别。
③制定节水、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推进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开展规模化企业ISO14000认证工作。
④重点将崇明工业园区、富盛经济开发区建设成岛内生态工业园区试范点。
⑤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开展重点骨干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⑥建设水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在线监测系统。
3、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调整经济结构
(1)目标
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扩大服务业经济规模。至2012年,全岛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至2020年,达到60%以上。
改善景区环境质量,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构筑产业链有机衔接、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体系,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从产业经济到功能性经济的跨越。
(2)行动
①建设明珠湖、东平森林公园、陈家镇等地区的重点旅游设施,建设一批农业旅游精品观光点,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核心产业。
②在东平森林公园、明珠湖公园两个风景旅游区开展风景旅游区负氧离子的常规监测;建立监测和评价规范;构建旅游区环境质量公布系统,实时公布负氧离子浓度等指标的监测结果。
③创建陈家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
(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1、加强城镇化建设,优化人口布局
(1)目标
构建居民点体系,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人口集中度。至2012年,按总体规划要求有序调控城乡居民点体系,全岛城市化率达到40%以上;至2020年,全岛村级居民点数量控制在188个以内,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
(2)行动
①严格遵循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崇明岛居民点体系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人口布局的合理化,并注重人口规模与公共设施服务能力的匹配。
②重点建设崇明新城和陈家镇等新市镇,加快自然村的适当归并,形成“新城-新市镇-中心村”三级城镇体系。
③适当保留部分乡村和农村民居,营造具有海岛特色的乡村景观,为生态岛发展预留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