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新型城镇化成拉动后10年经济增长唯一强大引擎----合肥城建将后来居上

12-11-12 10:45 3448次浏览
好运道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城市化:9亿农民要进城
美国的最后一条地铁在二战之前就建完了,欧洲100年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中国则不同,无论哪个城市,年年都变样,到处是工地,全世界70%的起重机都在中国。1978年中国城镇人口1.7亿,现在是5.7亿,每年有近2千万的城镇人口在增加。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是44.9%。发达国家是90%,全世界平均水平把非洲都算进去是49%。学界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60%,城市化率年增幅将维持在1%-1.2%左右。依然结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依然还处在中期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城市建设是重中之重,比美丽中国要实在的多,所以后劲十足,而安徽走在全国的前头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2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好运道

12-11-12 13:23

0
000548 湖南投资也属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概念股
好运道

12-11-12 11:29

0
所以说合肥城建不仅仅是概念炒作,更有内在价值,就象 600684 珠江
好运道

12-11-12 11:24

0
但龙头只能是合肥城建2208
 安徽省第一个进入到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概念逐渐浮出水面,也是近期安徽板块强于大势的主要原因。据相关人士透露,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是安徽省第一个进入到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也是全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包括九市两县,主攻四大产业。皖江城市带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和六安两个县区,主攻装备制造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涉及装备制造、汽车、家电、高技术产业、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等行业。
   推进城镇化进程最终将使房地产企业受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基本思路是要将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最终将吸纳更多外来人口,从而产生大量住房需求,房地产企业将是间接的受益者。
   而安徽房地产市场泡沫较小更有发展潜力。 
  合肥城建区域龙头,公司发展空间得以拓展。合肥城建为安徽省房地产企业龙头,项目分布在合肥及周边三线城市,现有储备173.4万方,重组中房合肥后储备将增至261.86万方,平均毛利率约为37%。
   预计公司09-11年EPS分别为0.64元、1.08元和1.67元,NAV为12.17元/股。目前股价对应10年动态PE为19.5倍,并未高估。鉴于公司所处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温和,区域概念将反复带来安徽板块的整体投资机会,公司值得长期关注,维持"推荐"评级。
好运道

12-11-12 11:12

0
000502 绿景控股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概念股
好运道

12-11-12 10:52

0
经济增长后劲十足 翻番目标宏伟可期 
各界热议城镇化 冀望引领“新十年” 
推进城镇化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点评】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体现是工业化提供供给,城镇化提供需求。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所在。在工业化的带动下,第二产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有利于促进城镇化进程。工业化所提供的大量工业品,需要依靠消费市场的扩大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来消化,而城镇化正是这样一条路径。城镇化的发展能够带动城镇人口增加,将农村消费能力释放出来,增加工业品的消费,为工业化发展开拓更广、更大的消费市场。与此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工业化要持续推动城镇化进程,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而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角度看,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农村土地得到释放,有利于土地规模化的形成。农民通过土地收益积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 

 肖金成表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包含四个结构转变,即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应该说,城镇化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之一,也是实现城乡结构转变的主要路径。
好运道

12-11-12 10:48

0
近日获悉,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新型城镇化“11221”工程实施方案》指出,将建设6个城镇人口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20个以上县级中等城市,培育200个左右中心镇。 
全省形成六个特大城市 
到2015年,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以芜湖市为中心的滨江城市组群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主要设施指标和环境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全省形成6个城镇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8个城镇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 
四分之一的出行者选公交 
为缓解“停车难”,新建住宅小区、大型活动场所和大型公共建筑应足额配建停车设施。此外,2015年底前,设区市还将完成城市出入口、外环路和大型换乘中心建设,实现城市交通、城际交通之间各种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 
老旧小区三年内改造完毕 
城中村、老旧小区将加速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按照规划建设;城中村改造,将妥善处理征地拆迁、就业安置、集体资产处置等问题;老旧住宅小区,通过房屋整修养护、环境综合治理、设施配套完善、建筑节能改造等,提升人居质量。方案要求到2015年,设区市中心城区基本完成集中连片的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任务。 
生活垃圾全无害处理 
敞开收运垃圾的方式将淘汰,今后都是密闭、环保、高效的收运系统。到2015年,设区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包括合肥在内的9个设区市将建成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合肥的生活垃圾还将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 
出家门500米就有公园 
城市环境提升,还要靠绿化。到2015年,设区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当地树种占60%以上),绿地率达到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居民出行半径500米范围内有公园或绿色公共空间。 
中心城区建1~2个特色街区 
城市规模和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也不能失了特色。类似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区域和城市出入口、机场、车站等重要节点,都要有鲜明的城市特色。方案要求到2015年,每个设区市中心城区建成1~2个特色街区。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