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读书杂记11月份

12-11-05 11:52 1757次浏览
zlove3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街市人情

类别:社会民生 浏览量:224 版次:GA02 版名:广州读本 早茶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2-11-05
作者:陈扬 广州早茶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摘要:街市在如假包换的国际化大都市香港的生命力如此顽强,但在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广州却是日渐式微。感叹!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陈S ir扬言(第9 6 3期)(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街市在如假包换的国际化大都市香港的生命力如此顽强,但在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广州却是日渐式微。感叹!

“湿漉漉的地板,黄澄澄的灯光,水果档五颜六色的瓜果散发果香,鱼在水中翻腾,肉在案板上剁得梆梆响。熟食档烟雾缭绕,大锅里的卤水咕咕沸腾。”这是香港街市的活色生香。很多人会说,能看到广州的影子。在香港,集团连锁超市超过了650家,在人口密度高的居民区,100米内会有不止一家超市。但同时,居民区通常会有至少一条街市。街市在如假包换的国际化大都市香港的生命力如此顽强,但在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广州却是日渐式微。感叹!

街市与超市都是市场,但味道大不一样。超市进去的时候只有货物与人的关系,出来的时候就只有银纸与人的关系。但是人与人虽然在里面撞来撞去却极难搭得上一句话。无论是顾客与顾客还是顾客与售货员——— 严格说超市是没有售货员的,只有收银员。但街市就不一样了。熟络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边买菜边聊天是最基本的购物方式,无论在顾客与顾客之间还是顾客与售货员之间———其实讲售货员是不准确的,广州人一般把卖鱼的叫卖鱼佬卖菜的叫卖菜婆,一点儿贬义都没有,只有亲切的意思。或者叫花名———肥婆四瘦鬼三之类。报道说,“香港人爱街市,就是中国人血液里那一缕舍不掉的人情味。”广州何尝不是这样?

同村而居或同城而居有岁月才有滋味。农村每条村口的大榕树是男人谈天说地的天堂,而溪流河边的洗衣石就是女人的信息中心。城市里头街头巷尾的小店(改革开放后有了个很洋气的名字叫士多)和街市就是城市里面的榕树头和洗衣石。那都是街坊的天堂。城市大拆大建人口大进大出了,人气就散了。而士多日渐被进门就叮咚的连锁店取代,街市也被超市所挤逼,更由于过去相处几代人的老街坊四散,碰面都是以“洋气”为荣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新人类,士多和街市似乎也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若说区别,这是广州和香港最大的区别。

街市这个名称到底是从香港传入广州还是两地都是如此称呼菜市场的?我不知道。印象中小时候也有人说“街市仔”这个词,一般是有家底有地位的人家蔑视平民孩子的讲话,意思就是小市民没家教的孩子。但是那时候人们讲去买菜则是一律讲去“市场”买菜。市场就是特指菜市场。而那时候还有一个最可怕又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叫“自由市场”,那里的农副产品很贵但是没有定额供应———小时候我对自由的理解就是买猪肉买鱼不用票,所以这些市场的名字叫自由市场。而且最刺激的是所谓自由市场很多都是半地下性质经营,一般都在郊区。近的有南海黄岐,远一点点的盐步大沥都是广州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后来自由市场这个名称被农贸市场代替,国家也随之慢慢开放了。所以我在广州经常听到“街市”这个词反而是内地可以看港产片和香港电视剧之后的事情。现在广州有没有街坊把去市场买菜说成是“去街市”就不得而知了。

不得不记录一下的是“黑市”。经济困难街坊口中的黑市并不是一个有形有空间有营业时间的菜市场,小巷深处偶尔出现一个陌生人兜售一只鸡或者几只鸡蛋(不用票!很贵!),然后来无影去无踪地消失。国营的肉菜市场里也会出现一些“黑中介”(当时还没有中介这个词),把家里急着要用鸡或蛋的人——— 一般是家里有人病了,或者生孩子——— 带到小巷深处去交易。这就是“黑市”。黑市充满了诈骗和风险,不是急用谁都不会去冒这个险。

也许有茶客要问,陈sir你怎么都说旧事啊,现在广州人是怎么行街市的呢?对不起这个我真的说不上来,因为我不买菜。哈哈。其实世界上有些东西,哪怕就在你身边你都无缘享受。比如街市,如果你像我一样从不买菜,又比如你跟所有的新广州人一样没有任何可以把钥匙和孩子放下的街坊,士多也好街市也好都是没有存在意义的。还是叮咚一声走进去买瓶汽水再叮咚一声走出来独自上路罢,或者孤独地推着小车装满了就碌卡走人。(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岁月是一个谁都走不出去的囚笼,或者走出去了也就回不去了。□陈扬(广州,资深媒体人)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