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成“明星” 近期或仍供需两旺
www.eastmoney.com2012年11月18日 15:56李光磊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0)
城投债今年以来的火爆行情着实令很多业内人士“大跌眼镜”。在发行量大增的同时,1100多只城投债平均上涨3.67%,近百只城投债涨幅达10%以上,各类机构也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对城投债的持仓力度。
业内认为,兼具政府隐形担保和高利率的特点,是城投债受市场热捧的首要原因,不过这种热捧最终还是不可持续的,城投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市政债——将隐藏的、不容易被监控、资金成本高的城投公司债务转为透明的、容易监控的市政债。
10月份,包括企业债在内的信用产品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数据显示,10月份共发行企业债65只,比上月多发23只,总额达712.5亿元,环比大涨50.49%,其中城投债的发行占据很大比重。
华龙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员尹晓光告诉本报记者:“最近城投债受青睐,主要是因为经济逐渐企稳见底,而通胀又没有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城投债信用风险降低,而利率风险没有加大。”
去年三季度,
云南城投(行情 股吧 资金流)违约风波一度令市场恐慌性抛盘,城投债发行也一度暂停,但2011年发行量仍高达3075亿元。进入2012年之后,城投债市场成为市场的“新宠”。数据显示,1至10月份,城投债发行量已累计高达5600多亿元。
对此,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近日在《财经》杂志上撰文表示:”首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整体资产质量开始改善,在公布年报的264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140个平台在2011年出现了债务下降;与此同时,有152个平台公司的现金流明显改善。这与市场此前的担忧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此外,相对于国债和地方债的低收益率,城投债的收益普遍在6%以上,同时有地方政府托底,市场似乎并不担心其违约的可能性。更加重要的是,城投债的审批由发改委负责,背后代表政府信用,因此市场也并不担心其发行主体到底是哪一级别的融资平台。
事实上,机构今年以来对城投债的态度也在逐步好转。以基金为例,截至三季度末,基金共持有城投债达289.47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25.37%,较去年末则大增逾130%。
尽管最近城投债“很火”,但目前市场对它的态度仍然是“爱恨分明”。一派认为城投债风险低,全仓持有城投债也没有问题;另一派则表示,城投债风险巨大,迟早要出问题,“如果不出问题,那债券市场就有大问题”。
在目前的情况下,城投债风险和地方政府的收支状况有很大的关联。有观点就认为,地市级以上或者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的城投债违约概率比较小。进一步来讲,未来影响地方政府收入的政策可能也是影响城投债风险的主要因素。
“未来城投债风险要看政策走向,一是房地产政策是松还是紧,房产税会不会出台,如果全面推广,税率是多少,因为这涉及到地方财政收入;二是看会不会再搞大规模投资,因为这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支出。”尹晓光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按照目前的政策,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也不进一步加紧,房产税也不出台,基建投资会加大,但不会有四万亿那么夸张,国内经济应该见底企稳,那么城投债风险短期看是降低的,长期风险则要看中国经济究竟转型会不会成功。他进一步分析称,城投债其实是一种“畸形”,目前城投债拥有地方政府隐性担保,但正因为这种担保是隐形的,城投债的利率并不低,2011年云投事件后,甚至高于产业债,这样无形之中是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因此,城投债的未来方向是市政债——将隐藏的、不容易被监控、资金成本高的城投公司债务转为透明的、容易监控的市政债。
就后市表现而言,继续看好城投债的大有人在。有分析人士表示,城投债在固定收益类中收益率最高,年化收益率可能在8%左右,极具诱惑力。即便是其他的债券品种收益率向上的时候,城投债收益率仍然是向下,显示需求非常旺盛。
从供给端看,供给或将继续增加。尹晓光表示,目前城投债的统计口径有两种,一种是城投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另一种是城投公司发行的企业债,不包括中票,而业内人士所言的城投债应该是后一种。“最近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暂停了副省级以下城市的城投公司发行中票,所以如果按照第一种口径,从总体上看城投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和中票四季度供给应该会减少,但按照市场口径,城投公司的中票发行减少,会产生挤出效应,城投企业债就会增加,所以市场口径的城投债会增加。”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的黄文涛也表示,城投债总量相对于地方财政投融资平台仍是很小部分,加上今年地方政府原有债务到期仍处于高峰阶段,预计未来规模将会不断放大。根据审计署去年发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在2012年内地方到期的债务为1.84万亿元,如果加上去年新增债务中的到期部分,则偿债压力仍处于高峰期,因此对旧债的适度合理展期应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