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浙闽联网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喜获"路条"
0
锂行业巨头FMC宣布提价 锂金属涨10%
生意社10月17日消息,日前美国富美实公司(FMC Lithium)在其官网宣布,2012年11月1日起,将正丁基锂和仲丁基锂的价格提高8%。此外,锂金属的价格也将增加10%。资料显示,FMC为全球三大锂产品供应商之一。
另外,根据财经网援引美国化工周刊的消息称,罗克伍德锂业务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将上调丁基锂产品售价,使其提高4%至6%,自当日起生效。罗克伍德多处生产基地的锂基原材料和能源成本持续上涨,导致此次产品售价的调整。
锂行业巨头对锂金属及其产品提价,有望再度点燃市场上对锂金属概念的做多热情。锂矿类上市公司值得关注,包括天齐锂业(
002466 )、赣锋锂业(
002460 )、西藏矿业(
000762 )、中信国安(
000839 )等。
0
为未来留下疯狂因子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第四届中国金融外包峰会在江苏昆山举行。商务部部长助理李荣灿此间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透露,关于服务外包的部委联动机制早已启动,得到了教育部和财政部大力的支持。目前,中国服务外包十二五规划已经起草完毕,将于年底前正式出台。
0
溢价49%封顶 杭州土地新政待考
土地溢价率达到49%时,转向竞投配建保障房面积,有分析称此举变相解决保障房建设筹资难
[一位地产业内人士称,“超过溢价率配建保障房,其实只是换了一种价格表现形式。与人为控制溢价率相比,将限购限贷等政策执行到位可能更重要。”]
溢价率达49%以上的土地成交“盛况”,近期在杭州恐难再出现了。
最近在杭州的一场土地出让会上,参会的开发商拿到了一份名为《关于贯彻国土资电发【2012】87号文件有关事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对商品住宅地块,当土地价格溢价率达到49%时,将调整竞价方式,即锁定地价,‘从零开始’竞投配建安置用房或保障性住房面积”。
这意味着,土地出让出现高溢价率时,“价高者得”这一规则将不再适用。
昨日,杭州市国土局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确实有这一政策存在,主要为了在控地价的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当拍卖价格达到一定限度,就不再让开发商加价,进而用房企愿意配建保障房的量来决定谁最终获得土地。”
对于杭州土地市场溢价率设置上限,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分析称,虽然限制了溢价率,但起拍价的制定还是“灵活的”,这一政策本质上也可以算是“数字游戏”,如果起拍价就定得很高,限制高溢价就意义不大了。
0
风电业煎熬中迎来“救市”曙光
在光伏行业“救市”政策序幕渐次拉开之时,同样处于困顿期的风电产业近来也频频迎来政策暖风。10月15日,甘肃省发改委宣布酒泉千万千瓦风电产业基地二期第一批300万千瓦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在国家调整风电产业发展节奏一年后,重启国内风电大基地项目重新上马的序幕。同时,另一大风电基地山东也宣布到“十二五”末全省风电装机要超800万千瓦。此外,近期国家能源局又连续追加两批超过300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
今年以来,国内风电全行业尤其是制造业领域企业业绩连续下滑,就连龙头上市公司最新业绩预告也首次出现亏损局面。业内分析认为,当前国家挽救作为新兴产业代表的新能源行业的政策信号逐渐增强,风电产业作为重点子行业必将受政策青睐。尽管目前国内风电产业仍面临一系列瓶颈因素,但项目开发速度的加快至少将给处于最低谷的风电制造业带来一丝生机,“十二五”期间风电产业发展迎来根本性转机仍然可期。
0
山东、福建、浙江、天津等8个省市海洋功能区划日前集中获批。业内人士认为,海洋经济有望成为未来经济新的增长极。在海洋产业方面,海洋渔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港口物流业等产业将成为发展重点。
0
两条能源大动脉开工 能源基建掀高潮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蒙西华中铁路煤运通道两条能源大动脉双双开工建设,这两大能源动脉的建设,不仅有望进一步调整我国能源应用的结构,而且也同时再度拉动了基建投资的需求,相关板块有望再度迎来热潮。
0
证监会修改参股券商规则 外资可从二级市场购股
证券公司子公司符合要求可扩大业务范围
一、第十条修改为: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不得超过49%。
境内股东中的内资证券公司,应当至少有1名的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不低于49%。
“内资证券公司变更为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后,应当至少有1名内资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低于49%。”
二、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境外投资者可以依法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持有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或者与上市内资证券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持有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上市内资证券公司经批准的业务范围不变;在控股股东为内资股东的前提下,上市内资证券公司不受至少有1名内资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低于49%的限制。”
三、第二十七条修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参股证券公司的,比照适用本规则。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0
8个省级海洋区划获批 渔业和海工装备业受益
国务院10月16日发布多份文件,批复了天津、河北等8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海洋功能区划。早在今年8月,沿海省份曾密集发布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5年产值目标总额高达7.05万亿元。如今海洋功能区划获批,意味着海洋经济的大规模开发将从地方推动上升至国家战略。根据区划内容,截至2020年,沿海地区将新增围填海土地不超过21.06万公顷,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扩大至近200万公顷,A股市场的“海味”概念公司有望获益。
海洋经济面临提速
国家海洋局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海洋经济总值为45570亿元,同比增幅为10.4%。进入2012年以来,沿海省份对于海洋经济给予了更高的期待,10%左右的增速已经不能满足它们的“胃口”。
2012年8月,广东、浙江和福建等省份纷纷发布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划,掀起了一轮“海洋热”。按照9个沿海省市的规划测算,2015年海洋经济产值总额将高达70472亿元,是2011年产值总额的1.55倍。
随着国务院10月16日密集批复了8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海洋功能区划,政策预期使得原本看似不切实际的沿海省份产值“设想”有望变成现实。通过对近些年来的政策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此次国务院对于地方区划的批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了国家加快海洋经济建设的试验田。当时恰好处于我国大规模扩大内需的实施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为了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不明显。
进入2012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国外需求减退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约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之房地产调控不断加深,更减弱了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海洋经济成为了沿海省份眼中新的增长点,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支持政策陆续出台。
海洋经济专家指出,国务院此次对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顺应了国内海洋资源开发的趋势,有助于推动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沿海省份纷纷提出很大规模的发展规划,有可能会导致海洋生态破坏和重复建设,因此需要在政策上加以限制和引导,尤其是土地扩张和海洋资源保护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