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去,复制这么多段话你不累吗?
0
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不听股评的惯。是巴菲特把我从听股评、猜涨跌可怕的游戏中解脱出来。但是我并没有做到像巴菲特那样远离股市。我有过几个月不看股市行情的记录。我看行情所用的时间与自己过去相比已经减少。但是每当我与股市近距离接触的时候,股市仍然会对我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诱惑,使我的情绪大幅波动。在股市强烈的刺激下,就会有做出非理性买卖股票的狂热冲动。而当我静静地坐在书房里研读巴菲特写的文章时,他理性的声音就像是一种镇静剂使我狂躁的心情平静下来。为了避免自己非理性行为的出现,我总是喜欢静静地呆在我的书房里,不断地学和研究巴菲特伟大的思想和智慧。这一学过程也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的精神享受,使我明白人生真正的快乐幸福不是来自于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来自于对某种兴趣的追逐,来自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过程之中。我渐渐发现研究房产投资,研究股票投资,研究巴菲特思想与智慧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渐渐的演变成了一种兴趣。就是这一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的命运。兴趣确实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力量,就像地球引力一样虽然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却能感受得到它的存在。在兴趣的推动下,在别人看来枯燥无味的研究工作却变成了我巨大的享受。我在学过程中,心情有时处于宁静状态,有时会陷入深深的思考,每当有了新的感悟又会变得非常兴奋与喜悦。
0
巴菲特说:“使我们困惑的是知道格雷厄姆的人那么多,但追随他的人那么少。我们自由地谈论我们的原理,并把它们大量写入我们的年度报告中。他们很容易学,也不难运用。但是每个人都只想知道,你们今天买了什么?我们被广泛地认可,但绝少有人追随”。——《巴菲特如是说》【第96页】
为什么巴菲特被广泛认可,但绝少有人追随呢?其实,向巴菲特学最难的部分并非相关的投资知识,因为有关投资方面的知识经过巴菲特的讲解,已经变得非常的通俗易懂了,任何人通过学都可以领悟。但是,巴菲特购买股票的态度以及他采取的投资方法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他购买股票的态度是:“如果不想持有一种股票10年,就不要考虑持有它10分钟”。他的投资方法是:“远离股市不看时时行情”。向巴菲特学投资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能同时做到这两点的人少之又少。巴菲特认为如果投资者计划长期投资,却时时刻刻注意它的价格变化是不符合逻辑的,也是非常愚蠢的。所以,即使一些投资者在知识层面上掌握了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秉承巴菲特式的投资态度和投资方法,反而不断关注行情变化,那么所学到的知识在应用过程中将大打折扣,很难成为股票市场里长久的赢家。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说:“投资人无论在数学方面,财务或会计方面有多么深的造诣,若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是无法从投资过程中获利”。美国理财专家柯特·唐宁汉有句名言:“不能养成良好的理财惯,即使拥有博士学位,也难以摆脱贫穷。”——《股神巴菲特给儿女的忠告》【第114页】
0
一.学巴菲特经典语录的体会和感悟
关于远离股市
巴菲特说:我认为奥马哈(巴菲特的家乡)是一处更能使人心智健全的地方。我过去常常感到,当我返回纽约去工作时,那儿太多的刺激会使我终日心神不宁。只要你拥有常规量的肾上腺素,你就会对这些刺激产生不适。这样过一段时间可能导致疯狂的行为,想到这一点是很自然的。——《巴菲特如是说》【第4页】
我的感想
这段话生动地描述了巴菲特1954年至1956年在老师格雷厄姆-纽曼投资基金工作时的亲身感受。这段时间巴菲特与股市近距离的接触,那里有太多的刺激使巴菲特感到终日心神不宁。这说明股市带给每一个人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面对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都会受到强烈的刺激,都会出现生理反应,会使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从而导致恐惧与贪婪这两种情绪的反复发作。
1956年格雷厄姆宣布退休,同时格雷厄姆·纽曼投资基金宣布解散。巴菲特决定远离股票市场,回到家乡奥马哈开创自己的事业。巴菲特这一充满智慧的决定是最值得我们学,也是最难学的地方。无数的人理解了巴菲特投资思想,但是能做到远离股票市场的人却寥寥无几。
0
第七部分 潜心研究巴菲特伟大思想和智慧
我一边购买房产,一边不断的研究巴菲特思想和智慧。我特意为自己安排了一个独处的书房。在我的书房里没有电视机也没有电脑,只有一套简单的音响,养了几盆花。我在这里除了听听音乐,就是静心研读有关巴菲特的书。巴菲特思想通过他智慧的语言表达出来,常常令我感到震撼与感动。巴菲特说:“你不得不自己动脑。我总是吃惊于那么多高智商的人也会没有头脑地相互模仿。在我与别人的交谈当中,我没有得到过任何好的想法。”。——《巴菲特如是说》【第120页】这些语录在我平静的时候,激发了我对投资与人生太多的思考与个感悟。同时,在我迷茫与惆怅的时候它们又给我太多的信念与力量。下面是一些巴菲特的经典语录,和我在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我总是希望能和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
0
第六.《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作者罗伯特·T·清崎说:“对于任何寻求财务独立或自由的人来说,房地产都是一个强有力的投资工具。可以说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投资工具。”我认为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并长期持有优质房产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充分地享受房价租金不断上涨带来的复利收益。复利被称为人类发现的第八大奇迹。
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在股市异常活跃不断创新高的情况下离开股市,转而投资房产。我与这些人的区别在于,我衡量一项投资是否具有吸引力,不是从资产价格每天变化的角度来考虑的,而是从一项资产内在价值的角度来考虑。无论这项资产是股票、房产、还是一座农场,都应采取相同的估值方法。当然,前提条件是无论你在哪个领域里进行投资,你都应当牢牢记住巴菲特的教诲,巴菲特说:“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投资”.同时巴菲特也提醒我们:“就你合格的圈子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不在于圈子的面积有多大,而是你如何定义这一圈子的周边。如果你知道了圈子的边缘所在,你将比那些比你的圈子要大5倍,但对圈子的边缘不甚清楚的人要富有得多”。巴菲特的这段话与我国的民间智慧“生意不熟不做”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年来我把股票看成是生意的一部分。无论是在股市还是在其它方面我回避了许多我不能完全理解的生意,坚持只做自己能够完全理解的生意,就是巴菲特伟大的思想和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1年至2007年我陆续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房产投资对我来说就像巴菲特到处寻找的“一尺高的栅栏”,轻松越过之后,使我的资产再一次获得了快速地增长。
0
第二.美国过去几十年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10%至12%之间。同样,通过历史数据和简单计算,可以看出房产投资在未来几十年,可以获得大约每年12%的复利回报。考虑到美国人少地多,中国人多地少的因素,在中国投资房产的综合收益率肯定会超过在美国投资房产的收益率。也就是我在《寻找能轻松跨越的股市栅栏》的文章指出的:“以适当的价格购买一些地段好的小户型房产出租……符合中国的国情”。
第三.巴菲特说:“格雷厄姆所倡导的并非卓越投资,他也不是一时的风云人物。他所倡导的是合理投资,我认为,只要不是过于急于求成,合理投资能使你非常富有,而且,更妙的是它不会使你贫穷”。对于我这个已经品尝过一次“下地狱”滋味的人来说,这句话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房产投资显然符合格雷厄姆所倡导的合理投资。
第四.巴菲特追求的投资目标是:公司价值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我认为我定的目标理应比巴菲特定的目标低一些才对。而当时房产投资预期未来几十年回报率在12%左右,恰好满足了我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
第五.巴菲特说:“我将确定性看的很重,如果你这么做,则所有造成风险的因素对我而言都没有意义,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优质房产长期持有,这样的投资既简单又不可能犯错误。所以这一投资完全符合我对确定性的追求,
0
我认为当时的情况已经非常清楚,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在50多倍,而用当时的房价除以一年的租金换算出来的市盈率只有10至12倍。投资房产租金年收益率在8%—10%之间,如果考虑到未来房价和租金的不断上涨,当时房产的投资价值远远高于股票的平均投资价值。
通过多年研究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我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储备。这些知识为我做出正确决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们没有一个是复杂的,都是一些非常好理解的知识。
第一.巴菲特说:“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他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惟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其实评估一处房产和评估一家企业的内在投资价值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一个人完全理解了内在价值这个概念,就很容易看出当时股票的投资价值和房产的投资价值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0
将大量资金陆续投资到房地产市场,这一决定使我避开了随后4年多的大熊市,也使我的资产又一次获得了快速的增长。这仅仅是一次幸运的击球呢,还是价值投资思想在发挥作用呢?答案显然是后者。
我在2002年《证券市场周刊》第96期发表的题为《寻找能轻松跨越的股市栅栏》的文章中指出:“以适当的价格购买一些地段好的小户型房产出租,以5年,10年,20年的眼光看,这是最稳妥和最安全的投资方式。虽然短期内收益不高,但是简单,非常符合巴菲特的思想,也符合中国的国情”。
0
第六部分:告别股市,投资房地产
我卖出东电B股时,上海股票市场指数在2180点附近。股票平均市盈率达到50多倍,处于疯狂状态。我对朋友说股市连看都不值得看。就像巴菲特在1969年解散合伙投资公司离开疯狂的股票市场一样。我开始离开了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