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别让孩子毁在无知的中药治疗中

12-10-12 12:10 23391次浏览
酷蚂蚁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前两天开会,碰到一个同事,心事重重的样子,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孩子才1岁多,脖子上却长了个很大的囊肿,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还需要找熟人,否则根本排不上队。想想一岁多的孩子,却要经受这样的痛苦,在同情的同时,我忍不住问了几句“你的孩子是不是之前发烧过?是不是发烧后输液了?是不是那次发烧后开始长囊肿的?”得到的答案与我猜想的一样。

  根据我的经验,这种内部充满液体的囊肿其实是由于某种炎性反应而产生的,虽不是什么大病,但1岁的孩子为何会有这么大的炎性反应呢?
打开淘股吧APP
25
评论(27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goodrich99

12-10-13 12:38

0
看博大精深的中医对最常见的 感冒  的辨证论治吧:
  
  ——————————————————————————
  
  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排他性疾病。
  临床常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不适等为主要特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为多见。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两类:前者起病急骤,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可引起广泛流行;后者相对起病慢,无传染性和流行性。普通感冒预后良好,流行性感冒如不及时治疗,可变生他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等。流行性感冒属中医的“时行感冒”范畴,普通感冒属中医的“伤风”、“感冒”范畴。 
  
  【病因病理】
  感冒的病因为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但在不同季节,往往与其他当令之时气相会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若四时六气失常,非时之气夹时行病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且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互为传染流行。
  病理变化为正气不足,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六淫之邪夹杂病毒乘袭,邪毒由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迅速出现卫表不和及肺失宣肃的证候;或因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以及过度劳累,而致肌腠不密,外邪侵袭为病;若体质虚弱,卫外不固,稍不谨慎,吹风受凉之后,则可见虚体感邪。其他如肺经素有痰热、伏火,或痰湿内蕴,肺卫失于调节,则每易感受外邪。又因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人体素质的差异,故证候表现上有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以及素体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燥热,痰湿偏重者易受外湿。 
  
  【诊断要点】
  1.普通感冒无流行病史,流行性感冒有流行病史。
  2.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流行性感冒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有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少数可增高,分类正常或仅有轻度改变。 
  
  【辩证分型】
  1.风寒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咯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紧。
  证候分析: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遏,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头痛,肢节酸痛;风寒上受,肺气不宣而致鼻塞流涕,咽痒咳嗽;
  寒为阴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俱为表寒征象。
  2.风热证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徽黄,边尖红,脉浮数。
  征候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见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风热上扰则头胀痛;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喉肿痛,咽燥口渴,鼻流浊涕;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黏或黄;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为风热侵于肺卫之征。
  3.暑湿证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候分析:夏季感冒,感受当令之暑邪,暑多挟湿,每多暑湿并重,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风暑夹湿,上犯清空,则头昏重胀痛;暑热犯肺,肺气不清,故咳嗽痰黏,鼻流浊涕;暑热内扰,热灼津液,则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热中阻,气机不展,故胸闷,泛恶,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薄黄腻,脉儒数为暑热挟湿之征。 
  
  【分型治疗】
  1.风寒证治则: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9克防风9克生姜3片柴胡6克薄荷6克前胡9克川芎9克积壳6克羌活9克独活9克茯苓12克桔梗6克甘草3克随症加减:表寒重者,可配麻黄6克、桂枝9克,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
  2.风热证治则: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9克连翘9克桔梗6克薄荷6克竹叶6克荆芥9克牛蒡子9克谈豆豉9克芦根15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头胀痛较甚者,加桑叶9克、菊花6克,以清利头目;咳嗽痰多者,加象贝9克、前胡9克、杏仁12克,以化痰止咳;咯痰稠黄者,加黄芩9克、知母9克、瓜萎皮12克,以清化痰热;热毒症状明显者,加大青叶12克、蒲公英15克、草河车15克,以清热解毒;如风热化燥伤津者,可酌配南沙参12克、天花粉12克,以清肺润燥。
  3.暑湿证治则: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香薷6克金银花9克鲜扁豆花9克厚朴6克连翘9克随症加减:暑热偏盛者,可加黄连3克、青蒿9克、鲜荷叶15克、鲜芦根30克,以清暑泄热;湿困卫表者,加豆卷12克、藿香9克、佩兰9克,以芳化宣表;里湿偏重者,加苍术9克、白蔻仁3克、半夏9克、陈皮6克,以和中化湿;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散12克(包煎)、赤茯苓12克,以清热利湿。 
  
  【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  每次4片,每日3次。适用于风热感冒。
  2.蕾香正气软胶囊  每次3粒,每日3次。适用于暑湿型外感。
  3,感冒退热冲剂  每次4.5~9克,每日3次。
  适用于各型感冒及流感初期。 
  
  【简便方】
  1.鲜葱白5节、生姜5片,水煎服,分3次服。
  
  可宣表散寒,适用于各型感冒。
  
  2.黄芩9克、玄参9克、连翘9克,水煎服,分2次服。适用于高热咽痛者。研项目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取大椎,风池、风门、列缺、外关、合谷(双侧)穴,平补平泻。咽痛可加鱼际穴,鼻塞可加迎香穴,头痛加太阳穴。
  食疗法:藿佩冬瓜汤:鲜藿香、鲜佩兰各5克,冬瓜500克,先将藿香、佩兰煎煮,取药汁1000克,再加入冬瓜及盐适量,一起煮汤食用。适用于夏季感冒。
  药熨法:取苍术30克、羌活30克、枯矾10克、葱白3握,前三药为粗末,炒热,捣葱白汁和药,趁热熨脐,功能疏风散寒。
  握药疗法:取苍术6克、羌活10克、明矾6克、荆芥9克,共研细末,以生姜汁和为丸,握于手心,令微汗出,每日3次,功能祛风燥湿散寒。 
  
  【注意事项】
  1.感冒只要能及时而恰当的处理,即可较快痊愈。但对老年、婴幼儿、体弱患者,必须加以重视,注意防止发生传变,或同时夹杂其他疾病。
  2.注意避风保暖,以防复感。
  3.  多饮开水,适当休息。
静夜思09

12-10-13 11:15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wetday

12-10-13 11:01

0
主要是症状不好把握。 到医院,都是验血后,才给出结论是病毒性的。
病毒性感冒有流感和普通感冒,不知怎样区分,也就不知怎样用药。
cyanq

12-10-13 10:46

0
西医和中医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但殊途同归。都是手段,哪个好就用那个,不必分什么好坏。

现在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大夫,治病治不好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医德不行了,明明是几毛钱就可治好的小病,先一圈检查下来,再建议你输液或吃很贵的药,其实医生心知肚明,只是要挣你的钱,最终小病治成大病,这样的事例现在已是常态,所以每次得病去医院,都是先看大夫态度,不行就换一家。
cxping

12-10-13 10:28

0
@酷蚂蚁 
  平时用白酒浸泡杨梅,拉肚子时吃一到二可杨梅几乎立杆见影,我家里冰箱里常年放着一大瓶酒浸杨梅。
rbt71

12-10-13 10:02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非常有道理,人体是个小宇宙,讲五行和阴阳。现在从小让小孩学国学经典,读易经,黄帝内经,不是为了传承,是为了生存。
波动之神韵

12-10-13 09:56

1
要想学好中医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很厚的了解和造诣才行,如道家思想,易学,五行阴阳,八卦等等,光是一部《黄帝内经》就够研究一辈子的了,这些在现代人看来都是荒诞不经的东西,而在古人却是必修课,就像认字前先学拼音一样自然。所以中医的没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没落,无人继承面临断绝。
秋儿

12-10-13 09:55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针灸,这个东西,真的要非常传业的人才行的。。。象扎肺俞穴,如果技术不到家,一不小心就弄成气胸,比较恐怖。。。艾灸相对要求就低许多,哪怕灸错穴位,停灸就没事了。

只是孩子不提倡灸足三里,说是会引热下行,影响孩子发育。。。
我现在自己琢磨,注意尽是不灸孩子的下肢就行了。不过,着凉感冒,阳陵泉还是要灸的,速效。所以谁说中医比西医来得慢,我真的无语。
haofj5707

12-10-13 09:54

0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确实管用的 

不过这个药 不知道怎么回事 几乎所有药店都没有卖的 

上次我儿子发烧 到妇幼保健院开了这个药

后来再用的时候 我跑了不下十家药店 去了至少三家当地的大医院 都没有买到

迫不得已 又去了妇幼保健院 

我到了直接问医生 是不是只有他们卖

医生说 就只有妇幼保健院才有这个药

一盒28
秋儿

12-10-13 09:48

1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是啊,所以说,道家思想,只能是给有缘人的,不能强求。。时间到了,阅历到了,缘份到了,接受到道家思想,自然会主动的接受的,不要谁谁去教谁谁什么。

所以有时觉得讨论似乎真的也是毫无意义:)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