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2/6
[淘股吧]内容:王朝成总经理:
我讲3个话题
第一个是:白酒的未来究竟是怎么一个大趋势?我想所有的人都对今天这个短期形势有了解,但是对这个行业有没有未来,很多人都会搞不清,因为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犹豫,但是好的时候人们都不会相信未来有问题。
第二个话题我们讲一讲:塑化剂,影响到底有多大?
第三个问题讲一讲:三公消费。
前面讲一下大的形势,后面讲一下短期的热点。
我收集了很多朋友的问题,我们首先讲一下第一个话题,说未来20多年或者说15年,我们看不到那么长,这个行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方向?我的看法,这个行业仍是一个谨慎乐观向上的一个大趋势,但是增速会放缓,结构会分化。3个关键词,第一个是谨慎乐观的稳健成长,第2个是增速放缓。第3个是结构分化。对行业的3个关键词,我一一的说。
为什么谨慎乐观?是因为人口统计学和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就是白酒的重度饮用人群是30岁到60岁,现在是55岁,就是什么时候退休。退休之后白酒的饮用量就会下降。在上班期间,基本上男性都是重度的饮用人群,那么未来我们预计男性的退休年龄逐步延长到60岁,如果说60岁退休,但60岁后还有很多人在喝,我们按照最保守的看法就是,你在60岁之前你一定要喝的,如果以30-60岁作为一个基数,我们国家大概的计划生育大概在1975年以后慢慢逐渐推出的,我们算一下,60岁的人到2020年他的出生年龄是1960年,2015就是1955年,1955年中国仍然是男性人口非常非常大的。那么30岁的话,到2020年就是1990年出生,这个人群已经在减少,按最快和最慢的计算,所以我认为,到2020年之前中国的人口基数仍旧支持这个行业。有足够多的消费者喝。到2030年之前,我们认为还是不错的,还有足够大的基数。
这么大的基数得有一个前提条件,这么大的基数你用什么方法把他一个普通的人变成一个喝酒的人,这里面有2个障碍。
第1个障碍是大家有些人担心未来,洋酒葡萄酒会不会替代白酒,我们认为不会,因为中国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职场人员,他一旦变成中层领导,他就基本上要参加很多招待和消费,基本上用白酒,为什么?因为中国的饮用方式和生活惯决定的,我们的饮用方式是坐餐饮用,就是我们吃饭的时候喝酒,但是吃饭是有时间的,只有1-2小时就要结束饭局,但是又要让感情拉近,只有用高酒精度的来解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葡萄酒和洋酒起不来,而白酒畅销不衰。是这个生活方式原因导致的,所以葡萄酒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就可以慢慢的喝,就会产生品尝,产生欧美的葡萄酒品尝文化,但是中国喝葡萄酒喝法一样,依然是大杯,所以这个饮用方式决定了政商里面的科员、交际者,你就要学会社会交际,交际就得吃饭,吃饭必须要喝酒。所以他有足够强大的力量让社会的消费群变成白酒的饮用人群。
第2个障碍是没有钱,喝不起白酒。这个更多的未来靠城市化解决,城市化和城镇化会让目前用自然生活方式的转成社会型的生活方式。因为现在在农村,或者小城镇,过着一家一户的生活,这种生活在家里基本不会喝酒,喝的话量也很小,但当你到城市变成工人,你实际上就加入一个群体里去了,你的生活方式从家庭型转成群体型的生活方式,而群体型一定会带来政务交际,商务交际,和朋友之间的交际。即使你是工人,你还有工友,这种交际会让餐饮消费这种场合用白酒,所以白酒依然在中国的城市城镇化中,把中国大量的用自然生活方式的转成社会型的生活方式,从而带来白酒的新一轮基数的扩张。
所以我的看法,城市化城镇化和中国的人口基数,这2个加上中国白酒的消费性的特点这3个因素共同造就了中国以后的10-20年间白酒的总体消费形势仍然是有足够大的基础,这种足够大的基础让他不会出现衰退式的下降,这就是我的基本面的分析。我们一直关注基本面分析,当然这里面有个先行指标,就是社会餐饮消费额,我一直在紧盯这个数字,但这个数字可能失真,比如现在大概10个点,很可能是大饭店的,小饭店他统计不到,经济不好大家到小饭店吃饭,所以国家统计经济不好降得更快,经济好会上升得比较快,但是总的来讲白酒行业的景气和这个正相关,无论用怎么方式,酒都会作为社会型消费的媒介,如果它下降肯定白酒会下降,这就是为什么05,07年之前中国餐饮消费额的增长每年是20%多,所以白酒是高速的增长,加上涨价,所以我们保持40-50%以上增长。但是这两年数字只有10%几,实际上今年只有百分之几,象北京上海只有1-2%,就很低了,所以压力也就是在这里。
主要因素就是这么一个因素,但是总体就是长线不悲观,短线不乐观,我们这么多年基数太大,去库存化要求太高,另外一个是宏观经济不景气造成的白酒消费滞销。
再讲讲不同板块的酒对市场反应的模式。首先,整个市场的反应和企业报表的反应他会有个滞后的过程,其首先是终端和经销商的,终端不好卖,3个月经销商才知道。实际上2012年5月开始终端的动销明显变缓,但是没有出现负增长,但是到9月基本和去年持平,甚至是负增长,到现在终端零售实际上是负增长,这个已经被确认了,我自己就有终端的连锁店,我之前以为我的店是不是经营不好,后来我考察别人,别人的店比我的店下来更多,因为我们经营水平在业内应该算比较好,我们下降5%,别人可能是15%,现在是100%的下降。这个是非常确定的,这个数字到经销商3个月,经销商到酒厂的铺货要有3个月,这是一个整体的反应模式。名酒厂比这个更慢,茅台和
五粮液的模式比这种模式更慢,原因因为,终端不动销,经销商出货不行,只要能卖,它可以通过降价的方式,全中国,五粮液的批发价从年初的800多降到现在680元,所有的经销商都是因为终端不好卖,出货不及时,所以大家开始争相降价,总有一些经销商卖起来了。所以,你打电话问销量怎样,回答,可以啊,能卖。但是他是用不断降价的方式来卖。茅台从去年这个时期1800多批发价,厂价600多元,今年900多元,现在批发价是1280元。
中信证券给你们发的报告说批发价1420元,那个要多少我给他多少,那个数字是极度不准确的。出厂价涨了200元,批发价降了600,我预计明年春节批发价会降到1080元,有可能会到980元。这是他的第一步,终端不动销,经销商铺货下降,然后开始降批发价,它降完之后开始导致专卖店的关店,和新开店变少,关店的变动。这种情况再发展下去就是经销商的预收款的下降,甚至消失,然后名酒厂就会和地方酒厂一样的故事。五粮液受制于品牌没有茅台坚挺,价格比他低,他的价格地方酒有一定程度上的替代性,******,地方酒渠道的替代加上茅台酒形象比较好,国酒茅台,至少有面子,贵点就贵点,茅台酒地方酒替代不了,因为地方酒价格离得很远,所以茅台的估值比五粮液下降的慢点,但是我相信,趋势一旦形成,就像大盘一样,你无法逆转,茅台一定会走上五粮液一样的道路,时间不会太久。过去10年茅台每一次的暴跌都是买入的时点,但是这个故事也许玩到今天已经结束了。所以,我们的观点是接下来,茅台和五粮液这样的公司还会维持一个增长,但是增速不会太快,直到哪一天,他们会彻底按照规律行事呢?他们都有很高的预收款,直到它没有了,然后市场经销商不愿意再打款了,你说你降我的任务,我也无所谓了,这个时候,厂里才意识到他的酒卖不掉,我卖不掉我是不是卖贵点卖少点?他们重新走上控量,保价,市场产生稀缺性,然后涨价然后去库存,这个过程就会进入到象08年之后新的模式,会不会还像原来那样高增长呢?不会,因为涨价不会再涨那么多,可能每年5-8%,每隔2年涨一次,不会是一年涨一次,也不会是20%那么多。然后量井喷式增长也不会,因为中国90-2010年这20年经济高速发展快速造就了一批富人群体,而2010年后因为宏观经济下降和产业的调整,对新的富人群体的造富速度太慢。我们测算了一下,买茅台的人身家基本在5000万以上,以下的人不会长期固定买的,五千万富豪产生的速度是茅台的增量,随着三公消费的抑制加上中国经济的放缓,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未来高端酒增长会不会负的呢?不会。因为大量的中产阶层,会产生间断性,脉冲式的购买。政务消费会减少,但普通的商务和中产阶级会加入进来,所以总体上高端酒消费会呈现一种慢速的均衡的长期的稳定增长,这就是我们对这个行业路径的基本判断。我估计明年的1季度茅台会继续给投资者一个增长的报表,所以明年1季度名酒的报表并不悲观,明年3-4季度报表一定不乐观。明年1季度二三酒厂的报表一定不乐观,但是3-4季度一定不悲观。为什么?因为他们先反映经济,他卖不出去,只能靠订货会,只能靠促销的政策,它搞了很多年,大家发现不行了,不想要,还是不行,压不下去。明年3-4季度,地方酒会逐渐稳下来,后年会重新增速恢复,但是能不能到50%以上那就不知道了,但是地方酒未来的量价提升,第一个量受益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大量的人群赚钱,喝便宜的酒,100元左右的,50以下的是农村的人吃的,未来他们人数会变少。地方酒的涨价空间也很大,不是涨价,是通过产品升级来完成,其利润还会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