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2下半年趋势
2011下半年-2012年的走弱行情对于水泥行业来说,也是一个绝佳的调整行业结构的机会。2012-2013年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两个关键点:一是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二是未来行情的拐点何在。
a、去产能化
b、下游发展
c、水泥窑协同处置
d、四季度市场走势
1. 去产能化
引述
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的说法:
“关”:政府主管部门应在项目批复、市场准入、水泥生产许可证发放、环保达标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生产线坚决取缔;
“停”: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竞争能力相对较差的企业无法实现正常运转,被迫停产;
“并”:对运行和停产的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在合理价格上进行整合,为“并”后“做减法”做好前提准备工作;
“转”:整合完成后,彻底关闭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线,让其永久性地退出市场,使企业形成合理有效的产能配置,行业集中度由此得到大幅提高,行业供需关系得到缓解。同时,利用水泥窑在“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废弃物方面的优势,实现由水泥生产向环境服务的转型发展,为水泥行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 下游发展
在市场景气度逐步下滑期间,水泥企业纷纷选择勤练内功,加强在产能布局、技术改造、板块延伸、管理控制等方面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以期在市场回暖之时处于优势。
在中国国内,华润水泥、冀东混凝土、金隅集团、
塔牌集团等早在“十一五”期间就开始了下游板块延伸。在国内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日,产业链延伸被认作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胜法宝。
最近几年,华新水泥、
江西水泥和南方水泥等巨头也在积极开展混凝土发展。从去年的公司年报来看,华新水泥和江西水泥的混凝土板块产能分别达到了1000万方和400万方。然而,从年度报告上来看,华新水泥2011年P.C32.5、P.O42.5和混凝土的毛利率分别为30.7%、24.9%和19%,混凝土板块还是处于一个“拖后腿”阶段。在中国水泥网举办的第四届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高峰论坛上,南方水泥常务执行副总裁张剑星曾指出,南方水泥计划到2015年实现30%以上的水泥商混化,混凝土产能超过2亿立方。到2012年底,南方水泥产能将超过1.5亿吨,商混产能在7000万立方以上(而华润水泥2011年底的混凝土产能只在3200万方,水泥商混化率在6%)。
目前,南方水泥在长沙、南昌、杭州等地的商混收购如火如荼,在长沙已经率先实现涨价10元/吨。南方水泥在长沙收购商混达到70%,对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控制。8月,长沙P.O42.5水泥价格一度从310元/吨拉涨到340元/吨,但随即有跌落到320元/吨。
通过下游控制水泥价格的战略受到需求和其他商混企业的挑战,未来任重而道远。但起码,南方水泥为水泥企业未来的发展方面开创先河。
3. 水泥窑协同处置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不仅利于环境,也是水泥企业未来体现企业价值、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关注度的战略方面。
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置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技术问题亟待解决。而从外部环境看,有两点推行上的困难:一是相关的政策扶持,二是相关的补贴支持。若是水泥窑协同处置能真正成为水泥企业的另一个赢利点,更能提高企业执行的力度。
4. 四季度行情:量增价稳 南北有别
原因如下:
(1)传统旺季,季节性因素仍起作用。
(2)产能过剩局面未有变化,旺季走量、降低库存仍是重要因素。
(3)诸多新审批项目传递到水泥市场仍需一段时间。
(4)协同建立需要信心和时间。
(5)地区性差异:北方市场因为10-11月就迈入冬季,今年四季度应该不会再有好转的机会。而南方的华东和两广等地,四季度可能还能在协同和外力的作用下达到涨价的可能。